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大城管格局体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20 15:01:58 浏览数:
金融危机像“核弹”一样爆发后,其冲击波迅速蔓延全球,世界各国在经济上遭到重创。我国也应此受到巨大损失,我们党和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出台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但许多企业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损失,社会下岗失业人员猛增,大学生和地方青年就业显得更加困难,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城市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同时也给城市的管理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管理的体制
      统筹兼顾,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体制。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现实状况是由于法律、法规所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健全,在对行政相对人的处罚证据调查收集完成后,对处罚对象的执行却又很困难,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处罚决定的较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职能涉及公安治安、交通管理、规划监察、环境保护监察、工商行政管理、市政管理、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社区街道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管理机制。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没有独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综合性法律、法规,也没有直接上级主管部门,执法部门之间职责存在着交叉和不规范,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体制不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虽然引用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不够健全、例细。比如《城乡规划法》出台后,该法的细则没有随后跟进,致使在执法过程中在细节上的操作上往往犹豫不决。体制的不健全,也就直接的质疑其法律地位的不明确,执法的职责不统一。城市管理执法在当前虽有可以引用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从事城管工作的行政执法人员性质、待遇等,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文件予以统一和明确。大部分城市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性质是事业单位编制,待遇不高,虽然做的是行政执法工作,但不是公务员编制,工作没有激情和动力。有些单位的考核又太过于苛刻,个别城管执法人员迫于压力,工作被动应付,甚至为了提高所谓的“工作效率”,出现暴力执法,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形象。因此,仅依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领导的个人魅力来约束人员,其本身就是自己用手在后背捞痒痒,够着够不着自己最清楚。
 
城市管理的执法对象
      城市管理的执法对象分三类:一是占道经营的固定商铺,二是城市流动摊点,三是中上层强势群体。正是因为城管执法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所以社会上所有的矛盾大部分集中在城管身上,这也是造成城管执法人员受到指责和误解的原因。文明执法是城市管理的前提,基础是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创新工作,努力提高执法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自1998年以来,全国各地城市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也逐渐加快,一些地方政府相继成立了相对集中处罚职能部门。本质是希望促进地方经济又好有快的发展,却被一些城市的执法部门曲线执法,具体表现为不文明执法、不依法执法、不依照程序执法,使城市管理与执法对象的矛盾加大。目前,新闻媒体和网络中经常出现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且不论在客观上是否真实,但影响较大,传播较快,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更加要求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才能使城市管理的执法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在执法工作中站稳脚跟,树立新形象。
 
城市管理的宣传
      宣传与管理的关系是相辅相存的。要让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存在违法行为的相对人起到警示作用。必须在长效管理中围绕大局突出重点,确定目标抓管理,深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特别是要运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宣传,才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宣传工作效果。比如**县城管执法大队实施的“零违建”目标。在确定目标的同时大力宣传违法建设的危害,突出强调违法建设时不仅要触犯法律、法规,违法建设的处罚会很严重,违法建设被拆除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更大。因此要求在宣传的同时,科学的划分路段管理,预防为主,提前介入到户宣传。据统计,自实施“零违建”目标后,违法建设同期同比下降了70%。加强城市管理,宣传工作要做在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工作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市民不仅需要一个卫生有序,安乐祥和的城市,也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正是由于城市管理者的长期探索,才发现了在体制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完善。大城管的发展和形成,还有待国家政策的调整,法律法规的健全。不论道路有多长,还是国家能否重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部门都要长期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执法,文明执法,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科学规划,才能实现和谐长效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城管 格局 体制 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