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畜牧兽医站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20 15:26:02
浏览数:次
今年我县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及农牧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既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和《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开展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既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互查工作通知》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按照通知要求,组织人员积极准备,相继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的**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
把向社会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派出两个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村委会组织开展防疫宣讲活动,同时在县城附近与县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宣讲内容包括相关的法律规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和农牧民履行防疫义务等,向广大养殖户、牲畜经营户宣传告知,并将有关资料发送到广大牧户手中。据不完全统计,接受宣传的农牧户3400户,发放宣讲资料3890册。同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进一步认清形势,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抓好执法监督管理。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兽药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二是抓好农牧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大监测范围,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参数,健全监测网络;根据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处罚力度,逐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三是抓好预警应急处置工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发布等工作制度。四是抓好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落实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
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活动,端正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为全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程序,提高受检率。我站参照《青海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将各项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纳入量化管理范围,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措施,切实保证各项检疫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1、产地检疫工作方面。我县的产地检疫工作已经形成制度,逐步走上了正轨,2008年初计划实施了我县东中西三部乡镇的产地检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开展面已达45%,其中和日乡、泽曲镇、麦秀镇等两镇、一乡的产地检疫率和出证率已达100%。全县各地检疫部门基本做到了临栏检疫、合格出证、一畜一证。并推行县乡产地检疫协检员制度,在乡镇畜牧兽医站、聘请业务能力强并具备一定检疫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协检员,公布办公地点、联系电话、方便群众,二十四小时接受申报。对改革未到位或未实行产地检疫的地区的产地检疫实行委托制,将产地检疫工作委托给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明确委托范围及检疫人员,明确责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指导,并提供检疫证书。各地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凭证(产地检疫证明)屠宰牲畜,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的私屠乱宰行为。同时加强生产源头管理,各乡镇、牲畜交易集散地进行实时监督,严格业主报检制度,以保证产地检疫率、出证率达到100%。
今年3月我县对所有从事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人员进行了《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年审工作,所有生产经营户持证率达100%。
2、屠宰检疫工作方面。我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青海省动物检疫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保证同步检疫到位,做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严格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无害化处理三个环节。并进一步强化凭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入场待宰的索证登记制度,坚持个体检查和群体检查相结合,对进场牲畜严格查证验物,使得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开展面达100%,定点场屠宰动物受检率达100%;上市动物产品(生肉类产品)持证率达到100%,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动物交易市场检疫证明(产地检疫证或运输检疫证)持有率达100%。通过屠宰检疫把关,保证了上市肉品全部检疫合格,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产地检疫和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是我县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接受检查验收的重要阶段,因此对肉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我站的集中整治,城区28家集贸市场肉食品经营户管理规范,销售区清洁卫生,上市销售肉食品安全放心。
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按照《病死动物肉检疫检验规范》的要求,严格对检出的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克服执法人员少、执法经费短缺、执法手段落后、执法大环境差等种种困难,在各地积极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形成了“以检促防,以防保检”的良好态势。站执法队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在城区市场、超市、冷库及餐饮单位巡查,查处经营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执法监督部门结合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重点查处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披露、领导批示查办的案件,形成对危害市民身体健康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强有力的打击力度,既保障了广大市民的食肉安全,又提升了本部门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县现有兽药诊疗场所4家,由县兽医站统一管理,无私人开设的场所,年初至今组织业务骨干进行专项检查3次,检查各类药品108种,查处不合格(过期)药品2种,进行了销毁处理。
三、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监管情况
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年初至今共计完成每月一次的定期检查5次,重大节日专项检查3次,畜产品交易市场检查62次,定点屠宰场监督检查23次,并对发现的问题依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及时纠正和处理,由于工作实施到位,措施得力,到目前我县肉类市场管理井然有序,食品安全放心。
四:存在的问题
1、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强制性的措施以保证产地检疫到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仍处于执法人员少,经费紧,一边要执法,一边要挣钱吃饭的矛盾之中;同时产地检疫工作面向千家万户,对牧民出栏牲畜不报检的行为处罚难度大。报检点的工作又是被动受检,不能上路设卡,对经营者也无法制约。
2、产地检疫运作成本高,由于人员紧、经费少,工作重点转到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运输检疫代替了产地检疫。
3、普法力度不够,守法意识差,养殖户、经营户主动报检意识不够,凭证出栏、运输的意识差。
4、私屠滥宰、未经检疫肉品上市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长期存在。由于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病死肉品屡禁不绝,相关职能部门不能齐抓共管,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检疫监督部门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许多地方管理不到位,市民反映强烈,肉食品方面的问题都归咎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在我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站将以这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强化领导,加大力度,打好专项整治工作这一仗,促进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再上新的台阶。
**县畜牧兽医站
相关热词搜索: 兽医站 农牧 工作总结 畜牧 整治
一、基本做法
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既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和《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开展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既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互查工作通知》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策划,按照通知要求,组织人员积极准备,相继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县长为组长的**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
把向社会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派出两个工作组深入各乡镇、村委会组织开展防疫宣讲活动,同时在县城附近与县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宣讲内容包括相关的法律规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和农牧民履行防疫义务等,向广大养殖户、牲畜经营户宣传告知,并将有关资料发送到广大牧户手中。据不完全统计,接受宣传的农牧户3400户,发放宣讲资料3890册。同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进一步认清形势,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抓好执法监督管理。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兽药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二是抓好农牧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进一步加大监测范围,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参数,健全监测网络;根据监督抽查结果,加大处罚力度,逐步建立检打联动机制。三是抓好预警应急处置工作。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评价、处置和发布等工作制度。四是抓好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落实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能力。
二、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活动,端正执法理念,改进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为全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程序,提高受检率。我站参照《青海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将各项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纳入量化管理范围,并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措施,切实保证各项检疫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1、产地检疫工作方面。我县的产地检疫工作已经形成制度,逐步走上了正轨,2008年初计划实施了我县东中西三部乡镇的产地检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开展面已达45%,其中和日乡、泽曲镇、麦秀镇等两镇、一乡的产地检疫率和出证率已达100%。全县各地检疫部门基本做到了临栏检疫、合格出证、一畜一证。并推行县乡产地检疫协检员制度,在乡镇畜牧兽医站、聘请业务能力强并具备一定检疫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协检员,公布办公地点、联系电话、方便群众,二十四小时接受申报。对改革未到位或未实行产地检疫的地区的产地检疫实行委托制,将产地检疫工作委托给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明确委托范围及检疫人员,明确责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指导,并提供检疫证书。各地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凭证(产地检疫证明)屠宰牲畜,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的私屠乱宰行为。同时加强生产源头管理,各乡镇、牲畜交易集散地进行实时监督,严格业主报检制度,以保证产地检疫率、出证率达到100%。
今年3月我县对所有从事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经营的人员进行了《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年审工作,所有生产经营户持证率达100%。
2、屠宰检疫工作方面。我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青海省动物检疫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保证同步检疫到位,做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严格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无害化处理三个环节。并进一步强化凭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入场待宰的索证登记制度,坚持个体检查和群体检查相结合,对进场牲畜严格查证验物,使得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开展面达100%,定点场屠宰动物受检率达100%;上市动物产品(生肉类产品)持证率达到100%,病害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动物交易市场检疫证明(产地检疫证或运输检疫证)持有率达100%。通过屠宰检疫把关,保证了上市肉品全部检疫合格,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产地检疫和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今年是我县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接受检查验收的重要阶段,因此对肉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我站的集中整治,城区28家集贸市场肉食品经营户管理规范,销售区清洁卫生,上市销售肉食品安全放心。
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按照《病死动物肉检疫检验规范》的要求,严格对检出的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克服执法人员少、执法经费短缺、执法手段落后、执法大环境差等种种困难,在各地积极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形成了“以检促防,以防保检”的良好态势。站执法队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在城区市场、超市、冷库及餐饮单位巡查,查处经营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执法监督部门结合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情况,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重点查处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披露、领导批示查办的案件,形成对危害市民身体健康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强有力的打击力度,既保障了广大市民的食肉安全,又提升了本部门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县现有兽药诊疗场所4家,由县兽医站统一管理,无私人开设的场所,年初至今组织业务骨干进行专项检查3次,检查各类药品108种,查处不合格(过期)药品2种,进行了销毁处理。
三、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监管情况
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年初至今共计完成每月一次的定期检查5次,重大节日专项检查3次,畜产品交易市场检查62次,定点屠宰场监督检查23次,并对发现的问题依据《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及时纠正和处理,由于工作实施到位,措施得力,到目前我县肉类市场管理井然有序,食品安全放心。
四:存在的问题
1、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强制性的措施以保证产地检疫到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仍处于执法人员少,经费紧,一边要执法,一边要挣钱吃饭的矛盾之中;同时产地检疫工作面向千家万户,对牧民出栏牲畜不报检的行为处罚难度大。报检点的工作又是被动受检,不能上路设卡,对经营者也无法制约。
2、产地检疫运作成本高,由于人员紧、经费少,工作重点转到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运输检疫代替了产地检疫。
3、普法力度不够,守法意识差,养殖户、经营户主动报检意识不够,凭证出栏、运输的意识差。
4、私屠滥宰、未经检疫肉品上市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长期存在。由于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病死肉品屡禁不绝,相关职能部门不能齐抓共管,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检疫监督部门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许多地方管理不到位,市民反映强烈,肉食品方面的问题都归咎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在我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站将以这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强化领导,加大力度,打好专项整治工作这一仗,促进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再上新的台阶。
**县畜牧兽医站
相关热词搜索: 兽医站 农牧 工作总结 畜牧 整治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镇畜牧兽医站作风建设自查报告2021-08-27
- 乡镇畜牧兽医站综合配套改革...2021-10-09
- 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总结2021-10-25
- 畜牧兽医站治理商业贿赂方案2021-10-25
- 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制度2021-12-11
- 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体制亟...2021-12-12
- 区畜牧兽医站上半年工作总结2021-12-15
- 2007年街道畜牧兽医站春防工...2021-12-16
- 2009年畜牧兽医站工作总结2022-01-28
- 农牧村人居环境改善二轮督查...2021-08-27
- 关于×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建...2021-09-20
- 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2021-09-26
- 浅谈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过...2021-09-27
- 2005年县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2021-10-08
- 加速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2021-10-27
- 上半年农牧业产业化工作运行...2021-11-06
- 加快畜牧业发展与增加农牧民...2021-11-11
- 2006年农牧系统社会治安综合...2021-11-17
- 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2021-11-28
- 2020年“十三五”期间主要工...2021-08-24
- 2020年“十三五”期间主要工...2021-08-24
- 2020年语文教师个人年度教学...2021-08-24
- 个人近三年思想工作总结范文2021-08-25
- 2020年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2021-08-26
- X区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2021-08-26
- 2篇,个人三年工作总结(5000...2021-08-27
- 营商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总结2021-08-27
- 自然资源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2021-08-27
- 人社局前三季度重点工作总结2021-08-27
- 透过*****奶牛养殖谈当前畜牧...2021-09-18
- 畜牧水产局长述职报告2021-09-19
- *农场畜牧业生产管理办法2021-09-19
- 推动畜牧产业升级加速农村经...2021-09-19
- 县长在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09-20
-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畜牧业产...2021-09-22
- *镇2005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工...2021-09-22
-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2021-09-22
- 同志在全*畜牧工作现场会议上...2021-09-25
- 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2021-09-26
- 房屋安全大整治行动动员会议...2021-08-27
- 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20202021-08-27
- 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汇报2021-09-14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结2021-09-16
- 2005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21-10-04
- 养犬管理整治工作汇报2021-10-05
- 整治工作情况汇报2021-10-06
- 县农村垃圾整治工作情况汇报2021-10-09
- 市旅行社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21-10-09
- 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月活动总结...2021-1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