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2009年新农办建设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2-01 15:18:05 浏览数:
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我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323”战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把不断提高人的居住质量和环境作为中心任务,强化措施,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一、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科学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目标
    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科学把握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迫切的难题,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来抓规划工作,力求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性,为农村今后的发展明确方向,又预留足够空间。多次组织召开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训会,确定全年完成200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截止10月底,已完成160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12月底以前完成200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抓产业培植,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农民增收。我办围绕县委、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把落实好核桃、红花油茶、银杏“三棵树”的种植,不断提升烤烟、茶叶“两片叶”,突破畜牧业,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围绕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培植好农民群众增收的基础产业。
    (三)抓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实施了6个典型示范村,10个以奖代补建设点,启动了19个省级重点建设村,依托扶贫整村推进、少数民族发展等项目推进60个示范点,概算投资12900万元,其中县乡财政135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4618万元,吸纳社会资金550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劳折资)6382万元。涉及18个乡镇,93个村委会,93个自然村,146个村民小组,惠及农户7815户,90380人。预计年内可完成投资10500万元。
    (四)抓农家新居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
    围绕县委提出的 “323”发展战略,把实施农家新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突破口,统一提供了14种户型供农户建房选择,制定了改造标准,明确新建的县级每户补助2万元,改造的每户补助0.5万元。2009年在腾越、中和、和顺、界头4乡镇先行实施,共实施农家新居建设847户,其中新建122户,改造725户。截止10月底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农家新居建设是我县在全市率先实施的民心工程,成为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五)项目资金整合进一步加强
    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如何解决好资金投入问题和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腾越镇玉璧村玉璧自然村、侍郎坝村回龙自然村、朝阳村胡家湾自然村、陈家村自然村,中和乡大村社区大村自然村,和顺镇大庄村东山脚自然村6个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作为项目资金整合示范点。政研室、财政局、扶贫办、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局、文广局等部门均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实现了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的统筹安排和集中投放。目前,有4个示范点项目资金整合均超过了300万元。项目资金整合得到有效突破。
    (六)抓服务管理,发挥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
    协助县指导员管理办公室,总结表彰了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派出单位的工作,共表彰先进指导员派出单位23个、优秀指导员115名。结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六大员”职责,于2月20日对第三批指导员进行了培训,第三批指导员下派384名,其中省级8名、市级23名、县级113名、乡级240名。制发了《**县2009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意见》(腾新农办发〔2009〕1号文件),帮助指导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及阶段性工作任务。在总结巩固前两批指导员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指导员及派出单位承诺制。每季度组织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副队长座谈会,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同时,配合县指导员管理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指导员驻村及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截止10月底,第三批指导员共为群众办实事2023件,提出合理化建议2331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491起,争取协调项目339个,协调项目资金2019万元。
    (七)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把“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作为“自选动作”,实现了全办党员思想境界、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创新能力的“四提高”。同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三个1000”主题实践活动。全办党员干部深入到挂钩联系点蒲川乡下甲社区开展驻村蹲点活动,与当地群众进行民情恳谈,了解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为下甲社区理清发展思路。4月下旬承办了全市新农办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结合中和乡大村平山自然村和腾越镇玉璧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主题实践,认真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我为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建一言”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办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乡镇、村干部和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忽视了产业发展这个核心;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内在发展活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较弱,带动和引导能力不强;
    三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面上推进力度不够,项目资金整合困难。
    三、2010年工作重点
    2010年,我办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提出的“323”战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改善农村的居住质量和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理清发展思路的关键措施和引导项目资金投入的主要依据,按照“规划先行、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围绕产业发展、农家新居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管理等内容,指导抓好200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全面性、计划性和约束力,为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培植好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产业
    要紧紧围绕县委“323”战略,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抓好落实,大力发展畜牧业,着力推动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培植好增收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三)抓好示范点建设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大发展”的思路,围绕“重点打造一批、巩固提升一批、整合项目推进一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覆盖一批”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全县计划分层次推进各级各类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30个以上。其中:典型示范村5个,重点建设村25个,依托扶贫整村推进、少数民族发展等项目推进50个示范点,依托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建设点150个以上。重点实施好第一批省级重点建设村的建设工作,做好第二批省级重点建设村的申报和启动工作。
    (四)抓好村庄整治,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质量
    以“村寨道路硬化、生态环境优化、农家庭院美化”为目标,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一方面,围绕县委“323”发展战略,推进农家新居建设900户以上,其中新建200户,改造700户以上。另一方面,以“六改七建”为突破口,加大村庄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抓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四大整治项目,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不断提高人的居住质量和环境。同时,配合各部门实施好农田水利、乡村基础设施、农村清洁能源、农村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督促指导乡镇申报和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项目。
    (五)强化管理,发挥好指导员人力资源作用
    协助县指导员管理办公室做好第三批指导员的总结表彰及第四批指导员的下派工作。在总结前三批指导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指导员的组织管理和业务培训,完善指导员工作的运行机制,抓好考核奖励和宣传引导工作,加强对指导员阶段性工作的指导。通过管理好、使用好这支队伍,真正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省、市、县在农村的政策,能够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深受群众欢迎的队伍。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新农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