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13 15:13:48 浏览数: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现状
    1、县城概况及城市管理队伍现状
    竹溪县城区规划区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人,1.5万户。日生产净水1.5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680万立方米。日产垃圾100吨,污水1.5万立方米。城区道路总长31公里,道路面积43.6万平方米,道路路面硬化率达98%。共有路灯886盏,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32公顷,人均绿地面积90.1平方米。城区城市管理队伍职能职责设置上,采取的是相互协作、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对城市管理各相关职责分别明确由相关单位管理。建设系统从事城市管理各队伍分工是:城管大队负责市容市貌监察管理;规划局负责城市规划监察管理;环卫所负责环境卫生监察管理;园林局负责绿化监察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所、市政公司负责公用设施维护管理;质监站负责施工现场及施工噪音管理。其它部门分工为:环保局负责废气、废水、工业噪音等监察管理工作;水务局负责河道整治、河堤管理工作;公安、交警大队负责限鞭及城区交通秩序等管理工作;城关镇、工商等相关部门也按照分工要求履行不同的城市管理职能。
    2、县城管理工作现状
    受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制约,我县城市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城市管理的许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城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乱牵乱挂、乱刻乱画、乱停乱靠、乱摆摊点、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马路市场、不规范广告招牌问题突出;二是规划执法不严。个别单位及个人置城市规划于不顾,乱搭乱建、强占强建、违法违章建设行为时有发生;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绿地、公共娱乐设施、停车场地、专用市场等建设严重不足;四是市民文明意识不强。爱护环境、参与管理的氛围不浓,部分市民文明意识淡薄,陈规陋习根深蒂固,随意燃放鞭炮、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泼污水等现象随处可见,环境脏乱差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3、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开展情况
    为切实改变县城脏乱差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全民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活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在创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紧紧围绕“共创共享、美化环境、提升功能、促进发展”的创建主题,量化任务,细化措施,密切配合,克难攻坚,从抓组织领导、抓宣传发动、抓集中整治、抓督办落实入手,在全县营造了全党重视、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城乡互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了以专业队伍为抓手、干部职工为主力、广大市民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容市貌脏乱差、随意占道、乱贴垃圾广告、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民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协调得力。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从有关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指挥部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各系统工委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迅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与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县直各单位也都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固定有专门人员,制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职责。从而在全县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社会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一把手率先垂范,顶烈日、冒大雨开展周五清扫保洁活动,领导带头、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二是宣传发动声势大,效果好。《今日竹溪》、电视台、政务网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时,对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加大宣传力度,干部职工参入创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三是综合整治力度大,效果明显。重点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城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环卫所在狠抓清扫保洁质量提高的同时,组织对东城角菜市场等十余处卫生死角垃圾进行清除,清理垃圾100余吨。市政绿化园林局组织清除地母庙、月弓池垃圾垃圾杂物12吨,对行道树进行除草、修剪、施肥,建立绿化树木档案,实行编号管理。公路局干部职工清除江西馆至高桥段垃圾100余吨。水务局清运河道垃圾160多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处、180多平方米。环保局开展了城区环境噪音扰民、餐饮业油烟污染和工业废气、烟尘等行为专项整治。城关镇联合工商、城管大队等单位与城区住户、经营门店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2300余份。城管大队结合实际重点开展随意占道、乱倒垃圾、牛皮癣、乱牵乱挂、乱停乱放、乱堆乱放专项整治,共规范经营摊点600余处,清除流动板车、流动经营行为300余人次,清除建筑材料160立方米,拆除户外广告招牌73处,拆除乱搭棚布53处,实施违章立案处罚12户,查处履带车擅自在城区道路行驶案件2起。交警大队纠正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164起,行政拘留严重交通违法行为5人。
    四是全民创建意识明显增强。创建办组织开展了全民“周五”卫生清扫保洁活动,并定期严格督促检查,“周五”全民卫生保洁已转化成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县直各单位累计组织5000余人次上街义务清扫保洁,擦洗、清除牛皮癣2万余处。
    五是沿街经营户积极参与。“门前四包”责任书签订以来,通过相关部门和各单位的广泛宣传,部分经营户已自觉将垃圾投放到垃圾箱,并履行门前清扫保洁义务,自行配置垃圾容器,爱护环境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让市民深切感受到“抓创建与不抓就是不一样。”之所以会在市民心目中产生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是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迅速提高,城市环境对自身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是城市管理各相关单位履行职责的力度在加大,城市管理的作用和效果让市民看得见、体会得到。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
    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工作的扎实推进,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市容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城市管理工作中还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1、长效机制难形成,未实现标本兼治。如:牛皮癣清除后反弹严重,清了又涂,涂了又清,周而复始,难以保持。长效机制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市管理队伍经费严重不足,难以把全部精力放在管理上,甚至出现“筑塘关水、放水养鱼”问题,应有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如:城管大队人均拔款不足5000元,扣除社会保险和必要的执勤车辆费用,人均不足1000元,因此既要抓管理,更要抓收入;二是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明、协作不力,部门配合、协调不够,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资源没有整合,合力难以形成。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能够严格履行职责,通过加大管理力度,共同改善城市环境。但在日常工作中,履行职责不到位、相互推诿、彼此扯皮的现象还会经常发生;三是严格管理与文明执法难以一致,只要稍加严格管理,经营户就无理上访,而此时,市民往往说执法人员粗暴执法,依法管理被扣上野蛮执法的“帽子”,管理力度不敢加强;四是经营户增多与专业市场不配套的矛盾加剧了流动摆卖矛盾;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与全民保护意识不强的矛盾突出。如:垃圾箱是坏了修,修了坏;健身设施、电话亭等设施如今面目全非;行道树被人为瘦身。这些问题的发生,与市民保护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
    2、整治反弹严重。“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难以走出,沿路为市、乱停乱放、乱牵乱挂等老大难问题依然严重。在城区大街上随意可见,城管队员刚一走过,提篮小卖便又从背街小巷走入主街,刚规范的门店转眼又将物品摆上人行道,广告是洗了又贴、贴了又洗,公用设施坏了就修,修好很快又坏,而这其中最叫人头痛的问题当属提篮小卖和沿街叫卖,这部分人大都不服管,城管队员天天围着他们转,结果是这边刚请进市场,那边又步入街头,让城管队员陷于游击管理的泥潭。类似问题县内主要媒体也多次进行跟踪探访,在探访中发现,在县城南大桥、西关桥等重点路段,不时有提篮挑筐的老人、小孩就地摆卖,城管队员一到,他们便提起篮子、挑起筐子漫无目的的乱走,推车叫卖的也不时出现在大街小巷,相关部门在不间断的宣传,新闻媒体也在长年呼吁,但类似问题就是难根治。
    3、有场无市、有市无场问题依然突出。在溪城中心市场、红光农贸市场,整修一新的摊位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经营者在从事交易活动,有的一人占几个摊位,多数摊位一直闲着。据市场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解决流动经营问题,中心在市场内专门划定了流动摆卖区,对老人和小孩采取零收费,而实际上这一区域一直空着,只有集中整治过程中才有极个别人光顾。究其原因:一是城郊菜农上市蔬菜量少不成规模,养成随地而卖的习惯;二是进市场担心交摊位费,受利益趋动而不愿进市场经营;三是部分市民图方便、贪便宜,随处叫停、当街买卖,纵容了流动摊贩沿街为市。
    4、重点、难点问题根治难。乱搭乱建、违法建房、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废品收购、环城路建筑材料随意堆放未得到有效根治。在乱搭乱建问题上,一边是城管大队不停地拆,另一边是经营业主想方设法躲着搭。鄂陕大道沿线随意堆放建筑材料是清了又堆、堆了又清;对收购废品、从事修理、堆放水泥依法查处缺乏强制手段,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5、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配套制约了管理效能的发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垃圾池建设不配套,居民缴费意识差,使部分地段垃圾堆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停车场、标志、标线、交通电子网络建设跟不上步伐;季节性水果和农副产品无经营市场,加剧了占道经营和流动经营行为。
    6、依法缴费意识差,制约了服务部门效能的发挥。目前,垃圾处置费收缴率不足60%,任凭环卫收费人员跑断腿、磨破嘴,垃圾费就是收不起来。最终形成服务难以到位、收缴率日益降低的恶性循环。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保持和营造全民参与的积极氛围。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从而主动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共同努力改善城市环境。
    二是采取疏堵结合,开展长效管理。城管及各相关单位通过延时、差时管理,机动执勤等形式从源头治理,堵住提篮小卖就地为市,在对长期违章不听劝阻的采取强制暂扣物品措施。同时,盘活红光农贸市场,巩固城关中心小学、城关镇政府道子口两处马路市场取缔成果,扼制反弹。同时,对城区街道两侧的临时经营摊点进行规范管理,签订并严格检查落实“摊前四包”责任,实行违规记分管理。对季节性西瓜等划定临时经营专区,专供季节性水果经营,严格控制非临时经营点占道经营问题。
    三是坚持部门联动,逐步探索施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建立完善各责任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彼此协作的城市管理机制,协同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河道整治、噪音整治活动。同时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整合管理资源,增强合力,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
    四是加大城市管理经费投入。逐步将城市管理队伍的收入来源由自收为主、差额为辅过渡到财政全额拔款上来,从根本上解决管理单位“吃饭”问题,使管理部门把全部精力用到管理上来。在硬件建设上,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逐步建设配套,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
    五是加大依法管理力度,依法收取服务性费用。对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的,各责任单位要严格对照县人大发布施行的《竹溪县城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严格检查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坚持从严管理,实行严管重罚。在执法单位工作遇到阻力时,各级、各部门要给执法单位创造利于严格执法的好环境,协同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以保证严管措施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加大垃圾处置费依法征收工作力度,保证垃圾处置费征收率逐年上升,并积极探索垃圾处置费挂靠或委托收取的新模式,着力解决收费不高、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六是完善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责任单位管理职责,落实镇、村(社区)、住宅小区三级责任机制,严格检查监督考核,实行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各责任单位履行职责到位,责任得到有效发挥。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由过去少数单位承担管理责任过渡到全社会共同管理,变过去少数人承担责任为全社会共同承担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我县 管理工作 对策 现状及 城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