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茶叶2007八大举措
发布时间:2022-02-13 15:16:21
浏览数:次
2006年茶叶产业八件大事
1、龙头企业成功转制。
2006年3月27日,龙王垭、前进、梅子垭3家龙头企业成功拍卖,实现整体转制,当年都实现了增产增收。企业改制走出了破冰之旅。
2、龙峰茶、箭茶取得第三届“湖北十大名茶”第一品牌。
在2006年6月底揭晓的全省名优茶评比中龙峰牌龙峰茶、箭茶荣获第三届“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并且排名第一。同时,梅子贡也荣获了“湖北名茶二十佳”称号。
3、龙峰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龙峰茶原产地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于2006年8月18日进行了公示并通过专家评审,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4、茶叶出口实现新突破。
2006年8月24日,龙峰茶、箭茶首次出口香港,货值3万多元。8月初,专营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武汉易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龙峰茶出口的15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全部合格后,将龙王垭确定为该公司的有机绿茶出口基地,当年完成出口货物5吨。
5、茶叶项目有新进展。
2006年竹溪县优质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取得全省茶叶板块项目支持,同时梅子垭有限公司申报的有机乌龙茶加工项目也得到财政部立项支持。
6、龙峰茶、箭茶荣获2006年湖北名牌产品。
2006年6月份龙王垭有限公司被省消费者协会、茶叶协会评为湖北市场诚信茶叶生产(经销)企业,首届湖北茶叶市场消费者喜爱放心品牌。2006年龙峰茶、箭茶再次入选湖北名牌产品。
7、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新建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全县茶叶基地总面积达到16万亩,稳居全省第一。
8、产业效益实现新增长。
2006年茶叶鲜叶价格每公斤上涨10—30元,茶农收入大幅度提高;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150万元,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387万元,比上年增137万元;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250万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24%和25%。
2007年八大举措助推茶叶产业
1、兴建标准基地1万亩。
2007年兴建基地1万亩,进一步确立湖北第一大茶叶基地大县的地位。在基地规划上逐步向水坪、汇湾、县河、兵营、新洲中低山优势区域集中,在建园上加大无性系良种推广力度,提高建园标准。
2、切实加强茶园管理。
一是鼓励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茶园向种茶能手、大户集中,通过能手、大户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大科技示范力度,实施“三个五”目标,即在重点乡镇办好5个示范村、培养50名种(制)茶能手、兴办茶叶科技示范户500户。示范村建设由乡镇牵头,茶叶办和龙头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力求做到五个到位:茶园分户管理机制到位、退耕还林政策享受与管护义务落实到位、技术服务落实到位、茶园管理措施到位、配套建设逐步到位。通过2-3年努力促成增产增收,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幼龄园管理。三是加大督办检查力度,茶叶办牵头在6月、9月、11月份组织3次茶园管理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督促提高。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一是4月份在十堰、武汉分别召开竹溪龙峰茶地理标志新闻发布会,扩大知名度。二是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提升竹溪龙峰品牌档次。三是谋划竹溪茶叶节,待条件成熟在竹溪或十堰举办第一届竹溪茶文化旅游节。
4、成立茶叶协会。
成立首届竹溪县茶叶协会,做好会员登记,召开会员大会,制订协会章程,逐步发挥协会在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
5、做好加工车间配套建设。
完善汇湾庙梁、双竹、梅子垭总场、龙坝老王沟、天宝张家山5个新建车间的基建工程和设备配套;筹备兵营赵家河、兵营登高、县河马鹿山、县河安家沟、新洲樊亭等车间建设和机械配套工作,确保新增投产茶园加工需要。
6、深化企业改制。
完善民营化转制后三大龙头企业职工安置、资产确权、企业运作机制、发展规划等后续工作,实现体制新、效益好的目标。积极谋划天宝张家山、鄂坪九湾、中峰中梁、石松4家集体茶场的民营化改制工作。
7、加大项目工作力度。
2007年要紧扣省农业厅的项目合同,确保全省优质茶板块建设项目实施效果;重点争取科技富民有机茶产业化开发项目和2007年度全省优质茶板块建设项目,力争取得国家科技部和省农业厅的立项支持。
8、扩大有机茶出口。
巩固武汉易生生物科技公司出口绿茶生产基地,力争出口有机绿茶50吨;打响 “中国有机绿茶之乡”的牌子,积极引进珠茶加工工艺和企业,提高茶资源利用率,扩大出口。 相关热词搜索: 竹溪 举措 茶叶
1、龙头企业成功转制。
2006年3月27日,龙王垭、前进、梅子垭3家龙头企业成功拍卖,实现整体转制,当年都实现了增产增收。企业改制走出了破冰之旅。
2、龙峰茶、箭茶取得第三届“湖北十大名茶”第一品牌。
在2006年6月底揭晓的全省名优茶评比中龙峰牌龙峰茶、箭茶荣获第三届“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并且排名第一。同时,梅子贡也荣获了“湖北名茶二十佳”称号。
3、龙峰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龙峰茶原产地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技术监督总局于2006年8月18日进行了公示并通过专家评审,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4、茶叶出口实现新突破。
2006年8月24日,龙峰茶、箭茶首次出口香港,货值3万多元。8月初,专营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武汉易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龙峰茶出口的15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全部合格后,将龙王垭确定为该公司的有机绿茶出口基地,当年完成出口货物5吨。
5、茶叶项目有新进展。
2006年竹溪县优质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取得全省茶叶板块项目支持,同时梅子垭有限公司申报的有机乌龙茶加工项目也得到财政部立项支持。
6、龙峰茶、箭茶荣获2006年湖北名牌产品。
2006年6月份龙王垭有限公司被省消费者协会、茶叶协会评为湖北市场诚信茶叶生产(经销)企业,首届湖北茶叶市场消费者喜爱放心品牌。2006年龙峰茶、箭茶再次入选湖北名牌产品。
7、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新建茶叶生产基地1万亩,全县茶叶基地总面积达到16万亩,稳居全省第一。
8、产业效益实现新增长。
2006年茶叶鲜叶价格每公斤上涨10—30元,茶农收入大幅度提高;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比上年增150万元,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387万元,比上年增137万元;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达到250万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24%和25%。
2007年八大举措助推茶叶产业
1、兴建标准基地1万亩。
2007年兴建基地1万亩,进一步确立湖北第一大茶叶基地大县的地位。在基地规划上逐步向水坪、汇湾、县河、兵营、新洲中低山优势区域集中,在建园上加大无性系良种推广力度,提高建园标准。
2、切实加强茶园管理。
一是鼓励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茶园向种茶能手、大户集中,通过能手、大户带动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大科技示范力度,实施“三个五”目标,即在重点乡镇办好5个示范村、培养50名种(制)茶能手、兴办茶叶科技示范户500户。示范村建设由乡镇牵头,茶叶办和龙头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力求做到五个到位:茶园分户管理机制到位、退耕还林政策享受与管护义务落实到位、技术服务落实到位、茶园管理措施到位、配套建设逐步到位。通过2-3年努力促成增产增收,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幼龄园管理。三是加大督办检查力度,茶叶办牵头在6月、9月、11月份组织3次茶园管理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督促提高。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一是4月份在十堰、武汉分别召开竹溪龙峰茶地理标志新闻发布会,扩大知名度。二是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提升竹溪龙峰品牌档次。三是谋划竹溪茶叶节,待条件成熟在竹溪或十堰举办第一届竹溪茶文化旅游节。
4、成立茶叶协会。
成立首届竹溪县茶叶协会,做好会员登记,召开会员大会,制订协会章程,逐步发挥协会在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
5、做好加工车间配套建设。
完善汇湾庙梁、双竹、梅子垭总场、龙坝老王沟、天宝张家山5个新建车间的基建工程和设备配套;筹备兵营赵家河、兵营登高、县河马鹿山、县河安家沟、新洲樊亭等车间建设和机械配套工作,确保新增投产茶园加工需要。
6、深化企业改制。
完善民营化转制后三大龙头企业职工安置、资产确权、企业运作机制、发展规划等后续工作,实现体制新、效益好的目标。积极谋划天宝张家山、鄂坪九湾、中峰中梁、石松4家集体茶场的民营化改制工作。
7、加大项目工作力度。
2007年要紧扣省农业厅的项目合同,确保全省优质茶板块建设项目实施效果;重点争取科技富民有机茶产业化开发项目和2007年度全省优质茶板块建设项目,力争取得国家科技部和省农业厅的立项支持。
8、扩大有机茶出口。
巩固武汉易生生物科技公司出口绿茶生产基地,力争出口有机绿茶50吨;打响 “中国有机绿茶之乡”的牌子,积极引进珠茶加工工艺和企业,提高茶资源利用率,扩大出口。 相关热词搜索: 竹溪 举措 茶叶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竹溪河水库水源区科学发展之浅见2022-02-13
- 竹溪环境信访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22-02-13
- 努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全面促...2022-02-13
- 竹溪市政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2022-02-13
- 关于开展竹溪县文明家庭创建...2022-02-13
- 竹溪人在十堰购房的理性思考2022-02-13
- “世界难题”不足畏惧,,记竹...2022-02-13
- 优化政风行风,,构建和谐竹溪2022-02-13
- 巾帼竞风流——竹溪县妇联第...2022-02-13
- 爱心涌动泛春潮——竹溪县应...2022-02-13
- 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2021-09-24
- 多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2021-09-27
- 两个维护的实现途径和主要举措2021-10-08
-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举措,完善科...2021-12-09
- 县贸易服务局实施市场拓展举...2021-12-27
- 六大举措确保经济发展经验材料2022-01-15
- 谈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及服务举措2022-03-11
- 2010年移动公司总体工作思路...2022-03-22
- 乡镇三举措引领创先争优新发展2022-03-24
- 农业经济论文:茶叶现状及品...2022-01-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