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浅议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19 15:00:31 浏览数:

今年农村改革进程愈来愈快,农村信用合作社随着改革中的撤销信用站、增资扩股、贷款五级分类、央行专项票据兑付等工作的展开,信用社本身的问题也就随之暴露出来。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撤销信用站带来的存款增势缓慢;股本金不稳定;不良贷款持高不下。具体问题如下:

一、撤销信用站带来的存款增长缓慢,甚至趋减

信用站撤销后,一部分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原信用社代办员迅速成为邮政储蓄代办员,而代办员为了增加手续费收入,竭力吸取新增农村存款,转换到期存款,致使县域资金外流现象加剧,信用社存款增长缓慢甚至趋减。另外撤销信用站由于宣传不到位,老百姓对于信用社的稳定和服务“三农”的宗旨产生质疑;并且由于取存款距离信用社较远,不如以前方便,也导致了一部分存款外流。截止8月末,我社撤销信用站后累计活期储蓄存款支取127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1000万元,到期支取2851万元,同比下降61.78%。

二、股本金不够稳定

由于前两年信用社入股宣传不到位,没有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入股章程、招股说明等管理规定张贴于营业场所。部分农民对股金的认识不够,为了增加收益,盲目把存款转化为股金。而一旦家庭出现突发事件,便不顾股金管理规定要求退股、转股;还有的股民由于入股的部分信用社经营效益不佳,得不到最大的投资效益,也希望退股、转股。部分社员的退股、转股影响了其他股民的情绪,也争相退股转股,这就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资金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不良贷款持高不下,严重制约信用社的发展

近几年,两呆贷款一直是制约信用社发展的绊脚石,农村信用社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清收,但随着信用社资金的增加,部分信用社为了增加最大利润,盲目发放贷款,致使正常贷款中出现了大量不良贷款。截止8月末我社正常中的不良贷款大约80万元,占正常贷款3477万元的2.33%。另外央行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虽然采取了保全措施,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信贷人员对此没有高度重视,致使置换的不良贷款置换后没有收回多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信用社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存款方面:

针对撤销信用社后带来的存款影响,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改变农村信用社一向被认为的“土八路”形象,农村信用社必须树立经营就是服务的理念,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服务环境、强化服务态度、提供完善的便民措施。

为了适应金融大环境的要求,信用社营业场所应该按照省联社统一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利率牌、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做到悬挂整齐有序,环境优美;对于服务态度不仅要热情礼貌,耐心周到,业务精通,办事利索,还要在办理业务中讲究语言艺术,时刻用消费理念去维护每一个客户利益,时时处处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客户的要求;另外为了方便居民的存取款,信用社应在营业大厅设置沙发、饮水机、点钞器等,使每一个存取款的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不是傻乎乎的排队等候。

2、抓好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积极推进电子化建设,增加竞争空间。

员工素质是服务之本,重点以提高业务技能为重,建立完善系统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并且对每一位员工进行考核,通过技能的提高,从而适应竞争环境,增加存款增长;近期内实现储蓄、对公等基础性门柜业务的省辖联网,实现通存通兑,从而改变单一存款的竞争局面。接联社通知,河北省截止11月份要实现全省联网,这无形中提高了信用社的资金运用,大大缩短了与其他行的距离,从而增加了竞争资本。

3、选择农户存款联络员,吸取存款,提高支农水平。

针对撤站后引起的存款流失,联社已按照“支农、方便储户”等原则,允许所辖信用社择优聘用几个农户存款联络员,从而弥补因失去代办员后老百姓存取款不便的局面。截止8月底,我社存款虽然同比下降,但较年初也增长了372万元。

4、建立存款考核机制,调动全员抓存款。

2006年8月30日,元氏联社出台了元信联[2006]58号文《元氏县农村信用社2006年存款奖励办法》。文件具体规定了存款增长实行按月考核,按月兑现,联社考核到信用社。考核内容为储蓄和对公两部分。以8月底数据为基数,在以后各月出现较8月底下降的兑现时将扣除上月存款增长。另外还制定了详细的存款奖励审批表,从而大大调动了全员的揽储积极性。

二、股金方面:

针对股金出现的不稳定问题,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和其他社的具体情况,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稳定性。

首先,通过对以前信用代办员的了解,信用社对股金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大对股金优越性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股民关心的股金分红、取得贷款利率优惠上,下大工夫。另外积极与广大农户进行信息沟通,让他们真正理解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和改革方向,让他们真正看到信用社美好的未来前景,从而增加他们的持股信心。

其次,建立股本金补偿制度。现代的金融企业相关规定要求,对股本金的总额都有一定的控制额和指标监测率,如单户贷款占比、资本充足率等等。因此对于退股和转股的信用社要根据“有退有补”的补偿制度,从而使信用社的股本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截止8月底,我社股本金达到383万元与年初保持一致,从而为信用社的稳定起了关键作用。

最后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股金稳定。广大股民最关心的是自身利益,而与切身利益有关的就是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增加股金稳定,信用社本身必须从各个方面增加收入,减少各项费用开支,加大利润盈余,从而为广大股民提供最大效益分红,进而加强信用社的稳定。

三、不良贷款方面:

(一)逐步消化历史包袱。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大多是历年的陈旧贷款。1983年元氏县“多经委”向全县发放贷款4000万元,由于受全县经济状况的制约,这部分贷款损失严重,致使信用社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对这种贷款要采取逐步消化的方针,坚持不懈的落实,在必要时还要争取行政部门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争取早日把这部分贷款收回来。

(二)对于正常中的不良贷款,加大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大贷后调查力度,信贷员要联系实际,深入调查建立详细信贷档案,并采取一厂一策、一户一方、区别对待、重点消化,争取到9月底达到联社正常中不良比例的要求。

(三)加大对置换后的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除了按正规手续走帐外,还派专人把原始借据专门专夹保管,以防丢失和损坏;另外对专夹保管的借据,一一列出清单分给包片信贷员让他们做到置换不死帐;最重要的还要信贷员通过下发催收通知书、起诉、抵贷等方法进行处置,真正使置换的不良贷款没有置于帐外。联社对于置换的不良贷款也进行了考核,加大清收力度,从而争取使不良贷款的比例达到央行票据置换考核标准。报告期不良贷款比例与基期相比降幅不低于50%;或报告期不良贷款比例不高于5%。这样从根本上使信用社摆脱不良贷款的制约,向良性发展。

总之,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突出的三个问题的分析及研究,信用社本身应全面改正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弥补改革进程中的不足,加大改革力度,抓好增资扩股、贷款五级分类、争取早日实现央行票据兑付、全省通存同兑,改变以往落后和制约信用社发展的局面,从而以全新的形象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大环境的要求,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现代化的银行。

  相关热词搜索: 农村信用社 对策 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