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及应对办法(二)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
一、分析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作为一个行业掌握着全社会的资金和资金的流动,好比遍布人体全身的血液系统,其特殊地位说明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有学者认为,金融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可以强国,可以弱国,也可以亡国。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消除国家疆界,号称“第二国防”的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能否通过国有银行改制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需要探讨。
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意味着外资银行将像血管一样嵌入中国经济肌体,参与我国的财富分配和转移,不但要继续为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外资贷款,还能吸纳人民币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可以使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张,消耗更多资源换来更大的贸易顺差,并对内地房地产过热推波助澜。再者,外商有了在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任职之便,可以像血液一样渗入中国经济肌体,了解本土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渠道、市场竞争、股权并购等,当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置于另有谋图者跟踪,竞争对手支付佣金就能获得宝贵的商业信息,让竞争对手占得先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还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国际竞争搬到了中国领土上,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我们所做的准备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吗?
理论上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存在上述隐患,能否对我国经济造成威胁和伤害,则要看我国的金融体制是否适应全面开放引发的激烈竞争,看本土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否健康。跨进21世纪,我国加快了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从改制情况看,存在明显的内生性缺陷,比如大银行战略形成决策权高度集中,致使决策系统反映迟钝,在曾经封闭的环境中运行还能维持,随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原来垄断经营形成的储蓄资源、信息等优势不复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则暴露在外商面前,欲防备而防不胜防。
二、我国缺失民营银行
我国的银行业与各国银行业的所有制结构不同,各国既有国有银行,又有大量私人银行,我国除民生银行等屈指可数的私人控股银行和地下钱庄外,基本上没有私人经营的银行,可谓清一色国有性质的银行。在国有性质的银行全面控制储蓄资源的情况下,高利贷成不了气候(也不能成气候),外资银行介入将使民间银行成为被彻底遗忘的角落。
在民营银行缺失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中国自有银行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此情此景下给外商国民待遇,拥有国民资格的潜在民营银行家则没有国民待遇,不但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连参与竞争的资格也被剥夺。
在民营银行缺失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可怕的,特别是对外资法人银行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相当于让外商拥有我国的储户资源和四通八达的信息网路,作为竞争对手,我们想引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是停留在说教上,因为那是外资银行的商业秘密。
银行改制强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民营银行几乎一片空白,这样的入世准备为外资银行长驱直入创造了条件,我国金融命脉被外商部分控制不是耸人听闻,其威胁远不是几家企业被外商控制所能比拟,拉美国家金融命脉被外商控制引爆的经济危机提醒我们,我国的金融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采取措施应对是当务之急。
三、调整银行业改革的路径
先看工商企业的改革。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家庭承包土地为发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继之小商品、纺织服装、家电、食品加工、公路运输、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等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衣、食、行等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丰富的产品,全体人民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工商企业的地域性和实体经济特征说明,无论是超前、同步、还是迟后引进外资企业,都无法排斥和遏止民营经济发展,正是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得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形成竞争。在细分的高、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尽管在税收、融资、土地、市场准入等方面歧视民营企业,但毕竟容许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我国工商界已形成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竞争的格局,然而为其服务的银行却只有国有性质的银行与外资银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实践下来也不理想。实际上,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市场经济离不开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和有价证券,货币和有价证券是资金和资本的载体,比如工商、金融等企业的固定资产量化为资本,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实现流动,把不能流动的固定资产量化为资本,就可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快捷地流动,甚至瞬间转移。除了这些经营特点外,银行还承载着国家金融安全的重任,再看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开放情况,均说明开放货币市场与开放汽车等产品市场有实质性区别。
我国四大银行个个都是庞然大物,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具有规模优势,然而四大银行都背负巨额不良资产,抗风险能力弱。改制也是从体制外给银行输血的改制,经营机制没有多大变化,要说有所变化,也是经营机制更呆滞,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比如,与往年相比,2006年前8个月新增贷款突破全年预期目标,之后新增贷款又急剧萎缩〔7〕。
国有银行改制后,总行、分行、支行仍然是国字号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无第三方——民营银行参与,实际是单打独斗,上演的是让地盘表演,让外资银行攻城拔寨。更严峻的是软件资源——人才被挖走,银行间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外资银行这样的竞争对手,国有商业银行会流失优秀业务员。
有民营银行参与竞争就不一样了,民营银行也会挖走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业务员,但宏观上看仍留在中资银行中,无论张三银行还是李四银行发展壮大或破产清盘,体现的是分散金融风险,在抵御国际国内金融风险中,成千上万的民营银行犹如磐石,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中坚力量。那种与民营银行相处有金融风险采取遏制措施,与外资银行相处才安全采取的合作措施,无异于与虎谋皮。
上述分析说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强调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的顺序——扶植和发展本土民营银行应该在前,向外资银行开放应该位于其后!当然,我不排斥银行业对外开放,是认为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在缺失民营银行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选错了路径,需要调整银行业改革的路径。
在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档口,趁外资银行还没有大量涌入,银行界应像工商界容许民营企业进入产品市场一样,容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市场。鉴于我国储蓄资源高度集中,让民营银行自生自长不仅发展缓慢,还会产生新的难解的矛盾,需主动采取措施发展民营银行,这就是说,自上而下地改革得靠政府的制度安排扶植一批民营银行破土而出,高起点地发展民营银行。所谓高起点地发展民营银行,是给民营银行储蓄资源、人才资源、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倾斜,让民营银行一面世就能参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海外的民营银行)之间的竞争,即起点公平的竞争。
热门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市融媒体中心工作总结和2024...2025-01-12
- 2024年度县发改局工作总结和2...2025-01-12
- 县科技局工作总结(全文完整)2025-01-12
- 2024年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2025-01-12
- 2024年度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工...2025-01-12
- 2024年教务处工作总结及2024...2025-01-12
- 2024年市国资系统人才工作总结2025-01-12
- 2024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2025-01-12
- 2024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025-01-12
相关文章:
- 交通隐患整改措施2022-01-02
- 计生工作存在隐患调研报告2022-01-19
- 农村滑坡隐患工作应急方案2022-01-21
-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及...2022-02-19
-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及...2022-02-19
- 公路市政署开展查隐患堵漏洞...2022-03-23
- 求职面试需要应对的十个问题2021-09-18
-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相关文章:...2021-09-28
- 应对风险挑战保持奋斗存问题2021-09-28
- 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相关文章:...2021-09-28
- 竞争形势下社区经理素质与岗...2021-11-06
- 如何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2021-12-21
- 肉羊新产业开发应对问题思考建议2022-01-16
- 以“科学用能”来应对能源挑...2022-02-26
- 外向型企业汇率变动应对策略研究2022-03-30
- 厂务公开办法2021-09-09
- 省地勘局公文处理办法2021-09-28
- 村民代表产生办法2022-01-02
- 在全区工业经济暨开放型经济...2021-09-21
- 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2021-10-21
- 主体教育视野下开放性课堂教...2021-10-29
- 关于开放型经济的讲话2021-11-05
- 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2021-11-05
- 市长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2022-01-10
- 全县开放型经济运行状况工作总结2022-01-14
- 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调...2022-01-19
- 在2010年全县开放型经济工作...2022-02-11
- 在全县开放型经济工作暨创业...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