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县农经体系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2-27 15:16:43 浏览数:

     农经部门一直是各级政府搞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农经队伍已经成为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由这支队伍承担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农经工作)是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级政府管理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农经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其工作的好坏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在当前农经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加强农经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农经机构队伍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一、我县农经体系建设现状  

(一)县农村经营管理站(以下简称县农经站)建设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县农经站为县农业局下属的一个单独设置的正股级单位。  

2、机构类型及现状。  

(1)机构类型。县农经站为全额拨款事业机构。  

(2)编制情况。县农经站现有事业编制10个。  

(3)人员情况。县农经站实有人员4人,其中1人占局行政编制,3人占农经站事业编制。在现有人员中,大本学历1人,大专学历3人;学校分配3人,招聘录用1人。此外,目前该站空编2个,局属其他股、站、所工作人员占编5个。  

(4)办公场地。县农经站现占用局属套房式办公场所1套4间约80平方米。  

(5)经费情况。县农经站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我县今年年人平10000元的阳光补贴中,人平约3400余元的阳光补贴资金需要局里自筹解决(去年年人均7000元的阳光补贴中,单位自筹解决了人均约1600元补贴资金)。此外,该站每年只有15000元的减负工作经费列入了县财政预算,其他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在接到上级下派的重大任务或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及时完成和处理时还得临时请示县政府解决。  

(6)设备情况。县农经站现有计算机2台,打印机1台,办公桌椅6套,档案柜(橱)3个。  

3、职能承担情况。县农经站当前承担了以下工作职能:  

(1)“三大管理”:即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  

(2)“三项指导”: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  

(3)“一项监督”:即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4)“三项服务”:即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服务、引导贫困农户致富服务。  

(5)“一项基础性工作”:即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工作。  

(6)“三项任务”:即调查研究、学习培训、宣传报道。  

(二)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机构)〈以下简称乡(镇)农经站(机构)〉建设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乡(镇)农经站原本是单独设置并垂直管理的一个正股级单位,但在乡(镇)机构改革时,乡(镇)农经站全部下放回乡(镇)与乡(镇)其他农业事业机构一同合并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为正股级单位,人、财、物全部划归乡(镇)管理。  

2、机构类型及现状。  

(1)机构类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机构。  

(2)编制情况。我县10个乡(镇)机构改革后,大多数乡(镇)农经人员编制已与其他农业事业编制混在一起,没有了明确的界限区分。  

(3)人员情况。我县1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中实际从事农经工作的人员有23人,其中21人占农业事业编制,2人超编。在现有人员中,大本学历4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10人,高中学历2人;学校分配16人,招聘录用7人。在10个乡(镇)中,只有1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4个,占40%;有2名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4个,占40%,有4名及以上农经工作人员的乡(镇)2个,占20%。  

(4)办公场地。我县10个乡(镇)农经机构现占用乡(镇)所有的办公场所12间约235平方米,其中1个乡(镇)没有专门的农经工作办公室,1个乡(镇)占用2间办公室、还有1个乡(镇)占用3间办公室作为农经工作专用办公室。  

(5)经费情况。我县1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同样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人员经费分担情况同县农经站。此外,1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经工作经费一列没有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经费解决方式大都采用报账制实报实销,但总量控制额度高低不一,一看乡(镇)财力状况;二看工作落实情况;三看协调争取力度。  

(6)设备情况。我县10个乡(镇)农经机构现有计算机2台(其中小松镇、丰山乡各1台),办公桌椅21套(其中有2人没有办公桌椅),档案柜(橱)12个(其中有3个乡镇缺档案柜)。  

3、职能承担情况。乡(镇)农经机构当前除承担了县农经站那十大工作职能外,还增加了“一项服务”即“村账乡代理”记账服务,并全部兼职了乡(镇)其他各项工作,比如会计、出纳、统计、纪检、民政、医保、妇联、能源、计生工作组、驻村等等。  

二、机构改革中农经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2006年9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后,我们县级农经部门曾经根据文件中“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的规定起草过《关于要求将县、乡农经工作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畴的请示》,虽经多方努力,但终因没有省、市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文件依据而搁浅,没有起到任何推动效果。  

《2009年**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意见》(*农字〔2009〕64号)文件下发后,在今年初的全局农业工作会议上局领导及时传达了文件精神,但由于我县不是示范县,所以目前还没有制定出台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  

乡(镇)农经机构当前所处的尴尬境地使得许多基层农经工作人员心灰意冷,工作起来缺乏激情,少了冲劲,难能有创新举措,甚至萌生出跳槽的念头。2007年底,我县就有9名乡(镇)农经工作人员通过考试跳槽到乡(镇)劳保、民政等部门工作。  

三、农经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县、乡农经机构参公管理缺乏有力依据,改革方案难以出台。目前仅仅依靠“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省、市政府和农业部门没有制定出台具体的改革操作方案,县、乡农经部门参公管理改革的阻力大、困难多、道路漫长而曲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大都抱着“等、看、学”的消极应付态度,实施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不高。  

2、乡(镇)农经站与其他农业事业机构合并,造成农经工作职能混淆、职责不明、队伍不专一。农经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工作性质已由过去单一的经济管理行为转为兼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意义的政府行为。中央已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有权威的农经工作机构和专职队伍,可以看出,农经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消弱。但乡(镇)农经工作机构的兼并,却严重制约了农经工作职能的发挥和效果的提升。  

3、县、乡农经机构事业管理、级别低、人员少、职权小、办公条件差、经费无保障,与其承担的职能不相匹配。目前,县、乡农经机构只是一个正股级事业单位,一方面人少权小,办公设施简陋,经费严重紧缺,却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管理任务和严肃的政治工作,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另一方面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低,而当前的管理体制又决定了他们必须完全依靠乡(镇)政府解决其阳光补贴的自筹部分以及工作经费的供给问题,这就造成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往往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形成了一个本末倒置现象,即兼职工作成了专职工作,本职工作反变成了搞副业,非常不利于农经工作的拓展和提升。  

四、几点思考  

思考一:省、市政府和农业部门只有制定出台推进农经机构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才能加快基层农经机构改革进程,确保县、乡农经机构队伍与新时期农经工作的职能相匹配。一是恢复被撤销的乡(镇)农经站,确保乡(镇)农经队伍的专职专用;二是将农经部门列入依照公务员管理范畴,赋予农经部门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职能;三是提高县、乡农经站行政级别,将其由“正股级”提升为“副科级”单位,县农经站还可考虑设为正科级别,更名为“农村经营管理局”;四是适当增加乡(镇)农经工作人员编制,根据乡(镇)管辖范围的大小按3至5个名额配齐配足乡(镇)农经工作人员,全面消除既是运动员(村级财务代理记账员)又当裁判员(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员)等不正常现象,确保农经各项工作落实、监督到位;五是乡(镇)农经站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  

思考二:将开展县、乡农经工作必要的业务工作经费、设备购置费、人员培训经费等足额列入每年的县、乡财政预算,确保县、乡农经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农经干部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  

思考三:建立健全县、乡农经队伍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评比,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即连续两年考核评比为末位者降级使用或进入待岗培训序列,不断增强农经干部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感。  

思考四: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经营服务,创造收入以弥补业务工作经费的缺口和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激发农经干部的工作热情,消除他们不安心本职工作一心想跳槽的不健康心态。  

思考五: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巩固和提高农经工作质量。农经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职、失误或其他可以避免原因等引发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或者其他群体事件、恶性事件,危害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处分直至法律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农经 体系建设 思考 情况 调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