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关于加强会计监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04 15:12:01 浏览数:
会计监督是会计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它是从本单位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监督,其重点是合法性的监督。因此在经济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任务严峻。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的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资金渠道不断拓宽,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经济领域法制建设的滞后。近年来查处的经济违法行为一直呈上升趋势,贪污挪用公款、侵吞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现象随处可见。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计凭证失真、会计信息模糊,主要表现为:(1)为掩盖不合理的经济内容,变造原始凭证,形成表面上合法的经济内容。如:用于请客送礼的烟、酒、礼金和高级补品等费用,都在发票上填开“文具”“办公物资”等,将会议期间的旅游费开为“资料费”“会议费”等;(2)是虚构经济内容,凭假发票报销。如:有的外勤人员,随时随地获取多种空白发票,随意填开可报销的内容,在单位报销。

  2.内部管理松弛,会计监督不力。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极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内部监督制度。有的虽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导致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3.少数领导违法,会计监督失效。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会计监督丧失效力。如:违反回避制度,安排亲属在本单位或下级单位从事重要岗位工作,在资金、物资、费用的使用上为自己大开绿灯,损公肥私,侵吞国家资财,会计人员畏于权势,丧失原则,共同作弊。

  (二)会计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1.会计定位的局限。由于会计肩负处理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的使命,而会计信息又是各种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因此,会计信息是否客观准确,事关微宏观状况的正确判断和决策,而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又是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近年来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与会计定位有很直接的联系。

  2.内部监督控制失灵。目前多数企业单位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能起到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作用的很少。

  3.国家监督乏力。我国包括财政、审计、税收等国家监督机关,由于它们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重视企事业单位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执法时难免出现不协调现象;另外国家监督面对数量庞大的企事业单位,往往处于被动应付局面。

  4.社会监督薄弱。我国注册会计师其规模和执业状况与会计事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与我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员结构不合理;公正、独立性不强;执业水平不高。

  5.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一是业务知识不强,不能辨别业务活动真伪,敏感性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二是思想觉悟低,不坚持原则,甚至与违法乱纪行为的制造者沆瀣一气。

  加强会计监督的途径

  现实的形势表明,会计监督亟待加强。那么怎样加强会计监督呢?笔者认为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法律约束。首先,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制意识,增强监督与自我监督的自觉性,增强法律约束力,形成讲究依法办事的良好法律氛围。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是为国家执法部门和监督机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从目前的状况看,一方面会计工作法制建设进行了多年,形成了一套以《会计法》为母法的会计规范体系;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的规范仍不健全,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依法有序开展。为此,建立健全会计法规制度,已成为加强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强化国家监督。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履行对会计业务和外部监督职能,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关系越来越复杂,更应多角度地加强监督。

  1.转变更新观念。传统的监督观念强调以查处为主,是事后监督。对此,我们要建立以服务教育为主的全新监督观念,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思想,求得被监督单位的支持配合,把存在的问题检查深透,真正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真正起到监督的效果。

  2.充实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监督检查质量效果的好坏。目前执法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影响了执法质量效果,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达到提高监督水平的目的。

  (三)大力推进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目前我国社会审计监督正处于发展时期,会计师事务所少,监督范围不广,与国外经济“警察”的身份相去甚远。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是培育和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

  (四)改革会计监督办法,加强会计管理,是搞好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因素。要建立科学的会计监督制度,有效保障会计人员行使职权,激励会计人员努力工作是当前经济管理工作探索实验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施从业资格管理。目前资格管理是从源头上把住会计人员质量的关口。实践证明,通过实施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考试考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会计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2.改革会计人员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目前会计人员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会计人员肩负的代表国家实施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监督管理的职能和要求不一致,对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不力。因此,改革会计人员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是当前会计管理工作的又一课题。

  3.加强对会计人员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会计人员的执业监督检查,目前主要是通过国家监督过程中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而进行。但这个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单位问题的查处,对会计人员往往忽略经常性和专门性的会计执业情况检查,以此形成对屡查屡犯的违纪现象,会计人员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应提高对会计人员执业监督的认识,加强执业监督检查工作,增强执业风险防范意识。

  (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会计监督质量的好坏。政治素质合格,业务素质过硬,是我们对各方面人员的要求。近些年来,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也在职称评定改革中走上了前列,对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会计人员片面追求职称,忽视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对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强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会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政治思想品质。

  首先,要抓好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业观和服务观。树立了为人民、为国家、为集体服务的观念,就能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干扰和侵蚀。

  其次,继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要根据人员状况和发展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规划和目标,本着学以致用、保证质量、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地推进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加强 思考 监督 会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