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新农村建设中的图书馆服务

发布时间:2022-03-08 15:08:20 浏览数:

(河南省漯河市图书馆,河南 漯河 462000)
摘 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 重要内容,针对这个问题,指出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并对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开展服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3—0201—02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与快 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 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1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在这个经济促进社会、城市反哺农村,努力实 现经济与社会进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这是因 为: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解决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 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 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农民全面发展,才能真 正实现国家的振兴、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图书馆服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素质高低。因此,关注农民素质的提高、推 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我国有4万个乡镇,65 万个自然村,80%是农业人口。随着农村温饱线的跨越,以及科技对农业劳作的减轻,日益 富裕起来的农民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渴望丰富多彩的 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娱乐、健身、求知、交流等方面的需求。然而,从一定程度上说,物 质上脱贫的农民在精神上还未实现脱贫。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 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 的前提和条件。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信息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科技信息的有 效利用与传播,又离不开图书资料信息工作。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 在传播知识、输送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对农业知 识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传播,能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促 进作用。
3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内容
3.1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3.1.1 建立农业信息共享中心。信息共享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 应 用户的研究和学习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它通过整合图书馆技术 部、参考咨询部、多媒体部和数据服务部功能,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的变化纳入到一个整体 中,为用户创造一种全力支持其整个教学、研究和学习过程的环境。图书馆应针对新农村建 设这个热点,面向郊区县、镇,开展技术培训、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利用图书馆的 设备条件,建立起农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为农业教学、科研、农业推广人员和广大农 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查询、定题推送、文献传递等服务,为他们方便、快捷、准确地获 取所需农业信息提供资源支持。
3.1.2 面向郊区、乡镇,开展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培训。当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 素 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必须通过教育与培 训来实现。图书馆拥有一支长期从事农业信息咨询与服务、具有信息分析、组织能力的专业 人员和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的队伍。应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 优势,通过为农村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开办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培训班或讲座,提高他们 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获取所需信息、传递发布信息的能力,实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3.1.3 建立农村图书室。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与当地农村结合,建立起农村图书 室。将农民急需的果树种植、畜禽养殖、科普知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刊资源送到农村, 为大力发展郊区农业,改善农村状况、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 民综合素质服务。一方面,针对郊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农民的需求,及时将 时效性强、科技含量高、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科普书刊资料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足不 出村”就可以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找到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乡政府应 为每个乡村图书室配置若干台电脑,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农民致 富服务。图书馆要派专人负责定期了解各农村图书室不同类别书刊的需求情况,定期补充、 更新图书,指导乡村读者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信息。
3.2 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涉及到的是前沿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新知识,这 些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农民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如果农民能够利用这些文献资源,那么就可以 为他们提供较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农业经营水平和农业发展技能。高等农业院 校图书馆人员具备图书馆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具备现代化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上他们 具备共同的发展目标——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利用他们来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培 训,有利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3 社区图书馆服务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民拥进城市,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他们是 身 在城市的农民,那么提高这部分人的文化知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成为图书馆义不 容辞的责任。社区图书馆贴近农民工生活,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源和活动空间,是提供农民工 阅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平时,社区图书馆应举办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和充满活力的各种活 动。如:职业培训、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美育讲座、生活常识宣讲、劳动技能 比赛、网络道德教育、新书点评、作品鉴赏、学术交流会等,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 和劳动技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使他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 力量。
3.4 乡镇图书馆服务

为了新农村建设突出成效,乡镇领导应该筹集资金,积极加大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投入,使 图书馆与乡镇政府机关、教育科技部门联网,建成本地区的局域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初步建立市、乡、村、户图书馆网络,实现局域网,进入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乡村 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逐步实现信息服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多重化服务, 图书馆员应从满足用户需求的最大化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查找不全,查 找不准的问题,寻找一种网上协作式创新服务途径。依托已建立的一些国内外网上协作关系 ,提供给农民用户自身无法获取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数据查询服务。同时,在信息资源的共 建共享中,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十分丰富的非在线信息,实现跨地区、跨专业的在任何时间 及任何地点的、以快捷的形式提供最好答案的协作服务。广泛地收集最新、最受当地农民欢 迎、最实用的情报信息和开发馆藏文献资源。编制二、三次文献,为农民读者快速地开展有 偿的跟踪服务、定项服务、行业服务。
4 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图书馆事业关键在于人。因此,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图书馆员已成为当务之急。 各级 图书馆可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好队伍建设和人员待遇 等问题,稳定好人才队伍,珍惜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良 好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外,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岗位培训,努力 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配置。

长期以来,图书馆尽管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先进的计算机检索手段和高素质的信息服务 人才,但对社会开展信息服务做得还很不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在完 成为城市读者(用户)服务的同时,将服务辐射到农村,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面向郊区 农村开展社会化服务,放眼“三农”,将有限的文献资源,服务于无限的“三农”文化建设 事业。
[参考文献]
[1] 缪小燕.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7,( 1).
[2] 何义珠.探究中国农村图书馆发展道路[J].图书馆论坛,2007,(1).
[3] 柳群英.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 3).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图书馆 建设中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