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09 15:18:56 浏览数:

(湖南科技大学 图书馆,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三大不和谐因素,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相应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和谐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9—0159—03

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出,高等学校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 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次会议把和谐校园建设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也为和谐校园构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机遇。

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不应泛泛罗列图书馆的各项职能。相反,应当将 研究的重点放在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消除校园中不和 谐因素上面。当前,大学校园总体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笔者认 为心理问题、就业压力、人文素养不足是当前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三大不和谐因素,心理问题 与就业压力有直接联系。而人文素养欠缺则加剧心理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的出现。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 一项重要职能。只要图书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考虑到人员和经费的条件下,通过整 合自身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咨询人才资源优势以及学校相关部门人力资源优势,重视馆 藏建设和文献推荐,就能在消除校园不和谐因素中发挥积极作用。

下面就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图书馆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对策进行讨论。
1 不和谐因素的主要表现
1.1 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转型与急剧变革,成长中的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 会心理压力,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调查资料 显示,大约有25%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它已日益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 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有:

1.1.1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大学不是人间天堂。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 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 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 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 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2],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 、失意、等等;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 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 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 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 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尤其是在名牌大学,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 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得不到及时调整 ,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 ,应该特别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
1.1.2 交际困难的心理压力: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 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 以下几个原因: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 、为所欲为;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 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 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 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 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 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 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 面由于无倾述对象,会加重心理压力。
1.1.3 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 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 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 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 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另外,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精神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1.1.4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怎么处处不如人。调查中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 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 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在大 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 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 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 ,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 摇。
1.2 就业压力问题

随着1998年高校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1999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 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自2003年开始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2003年为212万 ,2004年为280万, 2005年为350万, 2006年为410万, 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 年将达到611万,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每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为70%。虽然国家和各高校对大 学生就业高度重视,仍然有30%的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尤其是2008年末金融危机席卷全 球,将造成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下降。求职就业难,让许多面临毕业的学生找不到 工作或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1.3 人文素养欠缺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但表现为丰厚的人文科学知识,更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 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堪忧。如我们经常听到学校老师和单位的管理者抱怨,现 在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太差了,写个材料错字连篇,且语句不通顺,读来令人费解。 再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着大量的心理问题,碰到压力无法去舒释,自杀倾向越来越严 重。这都与我们教育中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有极大的关系。从教育体制上分析,我国中学实 行应试教育,理科学生基本不学文科课程,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课程只为艺术类考生 开设。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文理分科制,学文的只学文,学理工的只学理工,在大学里同 学们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以为只要学好本专业、英语、计算机将来就好找工作。这样容 易导致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片面化,人文素养更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诚然,大学时代学 好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至关重要,可大学生活也并非如此简单。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 重要,培养自己的能力更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处在转型社会里的大学生,光有专业知识是 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因为,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是相辅相成互补互利的,甚 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从生物学上分析,人的大脑分左、右半球。左半球掌管人的逻 辑推理,右半球主司人的形象、语言、空间思维,若两者只注重开发和应用其一,势必会导 致另一半的偏废。人脑对事务的分析和处理过程,实际上是经过两半球的协调工作共同完成 的,否则,人对事务的认识和处理就会出现问题。 文学、 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教育培 养是构成一个人人文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大家知道,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苏两个超 级大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科技竞争。美国人发现,他们落后于苏联人,落后的原因是他们在 艺术教育领域落后于苏联人,于是,启动了一个名为《零点项目》的工程,研究的对象就是 艺术教育。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科学思维是逻辑思维,而艺术思维并非像他们以前 所认为的只是靠感情、灵感起作用的,而是也要靠逻辑。科学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 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并没有区别。他们认为形 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人类重 要的思维方式。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也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他酷爱拉小提琴。普朗克喜好弹钢琴。他们两个人经常在一 块儿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一个是相对论的创始人,一个是量子论的创始人,他们在一起演奏 音乐交流过哪些科学思想,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美与艺术美在他们的心中 是相通的。中国也有一批热爱艺术的科学家。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不是马思聪写 的,而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写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会吹圆号,弹钢琴。他们两位的 夫人都是音乐家。钱学森曾经说过他在科学道路上是夫人的艺术氛围启发了他,给他提供了 新的思想,使他少走了不少弯路。他有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 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 000年悠久的历史,饱经风霜,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为我们、为世界 、为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先进科学 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着手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中汲取 营养。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做一个协调发展的人。
2 消除校园不和谐因素的对策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图书馆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咨询人才 优势,因此,图书馆可以从馆藏建设和文献推荐等方面出发,在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学 生就业压力问题以及人文素养欠缺等校园不和谐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2.1 编制心理健康类专家推荐书目,帮助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同 样也要非常注意部门之间的分工,以避免重复劳动。

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目前各高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中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很在 乎面子,羞于暴露内心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些心理咨询室所 起的作用有限。

那么,图书馆应该怎样帮助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呢?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图书馆和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中心合作,针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图书采购时有意识地适当增加有 关心理健康和励志类图书,并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编制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推荐书目,这 是高等学校除设立心理咨询室之外,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可以充分 发挥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作用。和心理咨询室相比,图书馆在帮助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 面的优势,①可以很好地照顾学生的面子和保护个人隐私;②学生在“借阅”相关电子图书 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依靠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和咨询馆员的人才优势, 通过为读者提供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推荐书目,读者根据这些书目去借阅相关图书, 就不会有去心理咨询室咨询时的尴尬,相应地就会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借阅这些图书并从中受 益。

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和用户,是对读者或用 户文化知识需求的关注和关怀,是为读者的文化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 环境。所以,图书馆要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中去,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动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和对读者提供和谐管理服务人手, 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将图书馆建设融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之中。 
2.2 充实并推荐就业指导类馆藏资源,帮助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有研究指出,不了解招聘过 程、选拔规律、面试技巧和沟通艺术,是部分毕业生在应聘中屡试屡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3]。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就业指导 机构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发布各种社会需求信息,并开展了一些求职技能培训,为促进学 生就业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图书馆可以和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合作,针对学生择业时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前者文 献信息资源优势和后者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不断充实和完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 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的馆藏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等各种形式。图 书馆应依托这些馆藏资源,编制就业指导类专题书目并进行大力宣传,推荐给学生,特别是 面临择业的学生。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利用多媒体定期播放这方面的短片,以便充分利用 图书馆的馆舍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还可以建立就业专题阅览室,这项工作学校其他部门无法代替,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 尝试开设。

大学图书馆服务应突出育人的功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摸索出一条为读者服务和人文精 神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社 会规律,不断获得真理,并使大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时代的认识, 和对时代责任的确认,为完成时代赋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贡献力量。
2.3 编制文学艺术类专家推荐书目,帮助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共识。高校图书馆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 和人才优势,可以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向大学生宣传图书馆文 学艺术类图书文献资源,提供宁静幽雅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咨询馆员在图书导读方面的优 势,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读书活动,是图书馆在提高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可 以有所作为的几个方面。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的职能也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不足的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 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完全可以依靠独有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解决这些问题中 发挥积极作用。

图书馆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文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巨大 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和网上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的 极大浪费。图书馆可以整合编目人员和学校文学艺术专业的教师资源,编制馆藏文学艺术类 图书专家推荐书目,做成小册子发放给学生,同时在网上公布并大力宣传。在图书馆大力推 荐优秀书目一段时间之后,可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读书活动,并对活动的过程进 行大力宣传,以便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模仿一些书店的做法,每月公布一次图 书馆文学艺术类图书借阅排行榜,从而达到很好地宣传优秀馆藏资源的目的。

目前,有的图书馆专门建立了文学艺术阅览室。有的图书馆的文学艺术阅览室还有网上导读 页面,有文学艺术类图书借阅排行榜前3名和文学艺术阅览室推荐书目——“影响人一生的 文章”系列丛书[4]。此种做法值得借鉴。

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学图书馆应从和谐社会理念视角下审视自己 的使命,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和手段,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 学版),2007,(2):136~141.
[2] 张炳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77~79.
[3] 吴慰慈,等.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 图书馆 和谐 高校 校园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