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总结 >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之问题与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2-03-09 15:22:46 浏览数:

(重庆师范大学 图书馆,重庆 400047)
摘 要: 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出现在观念、制度、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策略;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H TK]1007—6921(2009)07—0288—02
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再也无法在青少年时期学完他一生 中所需的全部知识与技能。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许多国家都将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其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目标。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 息资源收藏与服务中心,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 源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打破多年来仅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格局,逐步向社会开放,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办)的总数为1 794所,总藏书超过6.6亿册,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 藏书流通率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换句话说,高校图书馆约有4亿册的图书处于闲置状 态。这一数量相当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将对缓解高校部 分图书资源被搁置和全社会人均藏书量过低的矛盾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高校图书馆还拥有 丰富的 数字化信息资源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先进设备,如果能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 ,将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部分用于社会公众,将会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 会的构建,也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国家教委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章程》(修订)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 校图书馆应 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范围已不再局 限于校内师生员工,而应逐步扩展到全社会范围的普通市民。但基于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 科研服务的主要任务,它向社会开放必然是有限制的开放。
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

虽然国家一直都在鼓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在此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个综合性问题,在实际开放的过程中图书馆也遇到诸多困难。
2.1 理论定位与传统观念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恪守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 学术性的机构”的规定,围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中心任务,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服务的 视野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范围之内,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淡薄。
2.2 缺乏必要的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增加图书馆管理的难度,带来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如怎样避免 与校内读者在资源利用上的冲突,如何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与设备资源的安全,什么时间段 向外开放,向什么对象开放,以及开放哪些文献信息资源等。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在开放的 时间、开放的对象、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方式、费用的收取等各方面都没有配套的管理方法 与规章制度,影响了向社会开放的进程。
2.3 缺乏经费与人力资源保障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势必会增加图书馆的经费和劳动力支出。依附于高校的图书馆,其 经费来源及人员编制都是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图书馆的藏书量来定的。如果向社会开放必 然会导致工作量加大,人员和经费都得不到保障。部分高校采取了向社会读者收取服务费的 措施也引起了诸多争议与反对。因此,虽然多数高校都对图书馆社会化持认同态度,但社会 化服务的政策还不完善,使社会服务停留在口头上。
2.4 缺乏主动开放的精神,服务方式单一

基于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主要任务,许多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显 得较为被动,主要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的阅览和借阅服务为主,服务方式比较单一, 服务范围也比较狭窄。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只有寒暑假或节假日才向公众开放,或者不允许校 外读者借书,但可以办理临时阅览证。即使可以办理借阅证,也对办证的人数、办证的对象 有严格控制。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就将一年对外办证总数控制在500人左右,对申请办证者 的工作岗位、借阅权限也有所限制。
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策略
3.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虽然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工作任务,但它同时也具有一般图书馆的职能:保存人类 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终身教 育理念的形成,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凸显出来。事实上,西方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一直 以来都重视社会化职能,早在17世纪,著名的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 “图书馆不应只 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我国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 规程》(修订)也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有条件的 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都处于封闭、被动的状态中,这与学习型社会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模式相背离,其社会教育的职能也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高 校图书馆必须跟上时代的节拍,打破多年来仅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格局,树立为公众服务 的意识,扩大服务范围,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添砖加瓦。
3.2 完善管理制度,促使对外开放规范化

高校图书馆对开放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由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建立在 满足校内读者需求的前提之上的,它向社会开放必须量力而行,事先确定开放的时间、开放 的范围、开放的对象、开放的方式以及开放的条件等等,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此外,对校外人员来馆阅览和借阅各种信息资源时需要办理的借阅手续、借阅期限、收费标 准等都要有详细的规定。

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细则。如在开放时间方面,就可以选择只在寒暑 假和节假日向所在社区居民开展图书外借和报刊阅览服务;在开放对象方面,可优先照顾附 近学校学生,本校毕业生,以及一些重点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在开放范围方 面,可先开放纸本文献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对一些珍贵图书及古籍要严格限制。此外,收 费标准也要明确告知读者。
3.3 积极向地方政府和学校寻求政策与经费支持

图书馆向校外读者收取部分成本费用,这是合理的。但如完全靠校外读者收取费用的方式来 解决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经费问题,则会引发较多争议,也有背图书馆公益性的原则。向 地方政府和学校寻求政策与经费支持,才是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在校内,①争取到 学校的明确文件支持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文件,争取得到开展社会服务所需资金、人力、设 备及时间方面的支持。②要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对于为社 会服务所获得的合理合法的经济收入,学校应给予肯定并允许图书馆自由分配。目前,高校 与 地方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遇,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 持。毕竟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并不是哪一个高校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必须要获得政府为 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还可开拓其他融资渠道,如争取社会捐助等。
3.4 多途径对外开放,拓宽服务渠道与范围

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主要方式是为社区公众提供阅览和借阅服务,其实高校图书馆 可以寻求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向社会服务。
3.4.1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目前图书馆主要着重于印刷型文献的对外借阅,在数 字化 资源的开放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在满足校内需求的基础上,也 可向社会开放,可适当收取成本费用。另外,高校图书馆可在其网站的首页上,设置校外人 员登录的绿色通道,开放学校或是图书馆自建的或有权处理的数字化资源。如书目数据库、 电子图书、博硕论文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
3.4.2 加快图书馆联盟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与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研机构图书馆要 联合起来 ,实行一证通用制度。即只要读者在其中一个图书馆办理借阅证,即可在联盟内所有图书馆 使用。为避免与本校师生的冲突,可对它馆办理的借阅证的权限做出某些限制。尤其是高校 之间,可率先尝试建立一个无障碍图书馆,使大学生们可以在各高校图书馆内活动。这对提 高文献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4.3 加强与企事业等单位的合作,提供专题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可凭借自身文 献资源和 专业技术的优势,向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及个人提供一些有特色信息 服务。如科研查新服务、情报跟踪服务、文献代查服务、专利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专 家导读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可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主动出击,多方面了解信息用户的需求 热点,提供各行业商业信息、各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统计数据、开展定题服务、进行市 场调研、信息分析处理等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璐.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途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0). 
[2] 李健.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7,(3). 
[3] 王胜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若干问题讨论[J].图书馆,2007,(5).
[4]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6.25.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图书馆 策略 高校 开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