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爱情道德观念.doc
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爱情道德观念
19 世纪 50 年代,由亨特、米莱斯和罗赛蒂等人成立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简称“拉斐尔前派”)是当时的英国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绘画团体。这个团体的创作题材主要包括宗教和爱情两个方面,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包括亨特的《瓦伦丁搭救希尔薇亚》、《觉醒的良知》,米莱斯的《为了等级的婚姻》、《为了金钱的婚姻》、《为了爱情的婚姻》,罗赛蒂的《邂逅》等等。这些爱情绘画通过描写个人爱情生活,不仅表达了艺术家的爱情观念,也从侧面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和风尚的演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拉斐尔前派的爱情绘画的意义,有必要先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爱情婚姻观念及道德背景作一些了解。
19 世纪上半期,维多利亚女王自亲政以来,就极力地扭转摄政王时代骄奢放纵的社会风气,使整个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形成了一种以中产阶级道德观念为核心的文化风气。这种文化风气尤为重视“家”的观念,以及其所象征的道德和人性中的善,认为“可靠的家庭生活就是一切道德之根源”。“家”成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基石。而且,女性与“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人们在道德层面上对“家”的期许必然地延伸到对女性的期许,罗斯金曾在他的《论皇后的花园》一文中写道:“妇女在她的家门口以内是秩序的核心、痛苦的安慰和美的镜子。”一个家的“道德”,首先得视乎其女主人而定,然后这份“道德”才可被推广至社会。女性与家、道德之间的这种内在逻辑使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极度重视女
性贞洁的“女性崇拜”,人们不仅崇拜女性外在的美丽,还包括她们所象征的纯洁(余文章著《维多利亚文化身份与 19 世纪的英国家庭道德观》, 《中外文学》第 33 卷,2004 年第 6 期 P129)。
这种强调“家”的道德文化宣扬婚姻是上帝赐予有美德的人的一种奖励,离婚是对上帝的背叛。在 1867 年以前,离婚几乎不可能,1867 年以后,也仍然极端困难(贾士蘅著《英国史》P871)。但另一方面当时的婚姻实践又是实利主义的,这体现在婚姻往往以经济、地位、财富为基础而非以真诚相爱为基础,社会也不赞成在没有充分收入的情形下结婚,这样就导致人们的行事与他们所宣扬的道德规范不相符――许多没有经济实力结婚和婚姻生活不幸福的男性追逐贫而为娼的女孩作乐。因而,在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社会的通奸及重婚现象相当普遍(同上,P872-873)。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恰恰诞生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价值和爱情一婚姻道德规范产生危机的时期。他们对学院派画家对于社会腐败的置若罔闻强烈地不满,认为必须用发人深省、切中时弊的艺术教育世人,强调绘画必须表现道德问题,也必须反映两性关系,因而创作了大量内涵丰富的爱情道德题材的作品。以上将分类进行考察。
(一)借助文学题材进行道德隐喻。如亨特的《瓦伦丁搭救希尔薇亚》,这幅画取材于莎士比亚《两个沃伦那绅士》的一幕,两位意大利绅士同时爱上了希尔薇亚小姐,其中已娶妻的普洛丢斯却多次破坏瓦伦丁与希尔薇亚的爱情,普洛丢斯的妻子朱利亚从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活动,既挽救了丈夫也成全了瓦伦丁的爱情(马凤麟著《英国绘画史》,P97-98,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0 年版)。在这幅作品中,朱利亚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家的守
护天使”的形象,“可靠、聪明、善解人意、纯洁、公正无私”(罗斯金语),尽管丈夫一度变心,仍依靠自己的智慧挽救婚姻的危机,最终获得了大团圆的美好结局。亨特画这幅画的寓意十分明确,朱利亚的形象对应的正是传统道德观念中“家”所代表的正义与纯洁,任何道德上的过失在面对“家”这个凛然不可侵犯的圣洁形象时都会化解,这体现了他对传统道德观的肯定和宣扬。亨特的《被雇佣的牧羊人》、《克劳迪奥和伊萨贝拉》,米莱斯的《洛伦佐在伊莎贝拉家》、《被水妖诱惑的费迪南》等都属这类作品。
(二)直接反映现实。即以一种或愤怒、或憎恶、或惋惜的情感直接对虚伪的爱情婚姻道德进行批判和揭露。如米莱斯的《报偿>,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男性虚伪的婚姻道德观以及家庭妇女的悲惨地位。画面上,妻子跪在地上,领着两个孩子,手上戴着象征合法婚姻的戒指;丈夫的身旁坐着另外一个女子,右边的桌上放着一束鲜花,暗示男子刚刚向她表白了爱慕之情。米莱斯通过人物动作的联系揭示出他们之间复杂的心理活动:坐着的女人用手指着妻子手上的戒指,另一只手搭在男子的膝盖上,歪着头向男子发难(说明她之前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男人是有妇之夫):小女孩抱着父亲的腿苦苦哀求,但他只是默默地低着头(陶宇《温柔的反叛》,《美术观察》2003 年 9 期 P80)。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中,在性道德问题上法律对夫妻双方的要求持双重标准。妻子的通奸是不可宽恕的……(不但)破坏了道德秩序,(也)侵犯了丈夫对妻子的所有权,所以丈夫想要离婚,只需出示妻子通奸的证据即可。而丈夫的通奸行为却被视为可以原谅甚至可以理解的一个弱点,对婚姻并不造成严重破坏。倘若丈夫有失检点,妻子就只有毫无怨言地接受这个事实(引自郭俊、梅雪芹《维
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中产阶级中上层的家庭意识探究》)。米莱斯的这幅作品正是对这种刻板而缺乏人性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批判和抨击。除此之外,米莱斯在 1853 年还创作了关注家庭问题的系列作品《为了等级的婚姻》、《为了金钱的婚姻》、《为了爱情的婚姻》,这组作品表现了画家对金钱至上的婚姻制度的批判。
(三)对堕落妇女的关注。这种关注的直接目的是对人们进行道德劝诫;以唤起人们的良知,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对那些渴望救赎的善良灵魂给以同情和人道的关怀,从而对传统道德的不合理性进行了质疑和内部瓦解。亨特的《觉醒的良心》就表现了这样一个情节:在某个有钱的骗子为养情妇而布置的公寓里,男人用“他一只高贵的胳膊搂着他情欲的受害者,另一只闲着的胳膊正在弹着钢琴”。那女子站立着,“眼睛张得大大的,望着空中,仿佛见到了敞开的地狱之门:她手上的镯子紧紧地勒进肉里,手指痉挛似的绞在一起”([英]威廉?冈特著,肖聿译《南斐尔前派的梦》P85,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画面上所有的细节都有象征含义:刚刚被桌子底下凶恶的猫咬伤的小鸟,画面左下角用蓝布包着的乐谱――丁尼生的《眼泪、无益的眼泪》,钢琴上方的通奸女人的画面,这一切都显示出女子被玩弄的悲惨命运和对痛苦心灵的极度漠视。只有女子洁白的衣服和镜子中反射出来的盎然春色,暗示着只要冲破这污秽的樊笼,就可以进入清新的世界。亨特正是在用无比同情和怜悯的态度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道德堕落现象。在他看来,被引诱而堕落和其它原因而堕落是有区别的,应该给予这些善良的失误者一个合适的评价。罗赛蒂的《邂逅》与亨特的《觉醒的良知》围绕的是同一个主题。这幅画面有这样几个元素:一个卖牲口的
青年;一头带有象征意义的小牛(研究者认为,这幅画上的白色小牛象征纯洁的生活)被用网子拴在手推车上;在伦
敦的一条街上,那个青年看见自己从前的恋人现在做了妓女;那姑娘靠在人行道旁的一堵砖墙,羞愧地掉过头去:青年紧紧地抓住姑娘的双手,期待与她重续前缘。从画面流露出的惋惜之情和淡淡的伤感中我们能体会到,罗赛蒂的意图并不在于对姑娘的堕落提出指责,而是期望借青年象征道德劝诫力量的双手,将那些失落的灵魂从堕落的边缘挽救回来。
总的说来,1848~1853 年期间,(由于拉斐尔前派们艺术气质的差异,加上外界的舆论压力,1854 年兄弟会解体,之后三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艺术道路。)拉斐尔前派的爱情绘画大都具有道德揭示的意义,相对于当时社会所宣扬的自律、节制、谨慎及贞节生活的道德观,常常表现出大胆偏离传统美德思想的情节。这实质上反映了画家对传统爱情一婚姻道德观念的质疑。但是,画家们这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努力并没有获得公众的认同,他们公开展出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遭到了强烈的批评,除了形式上的反叛,造成这种不受欢迎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很多作品冲击了当时民众心目中习以为常的美好形象和相关道德观念,使观众感到十分不适。正如前文提及,家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基石,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和睦、温馨、美好、正义、安全的理想之地,女性作为家庭守护者则是家庭道德的象征利纯洁的化身,公众已经习惯于接受这些事物美好正面的外表。然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中却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家庭观念和女性形象背道而驰的作品。如果说《瓦伦丁搭救希尔薇亚》(亨特)表现的还是对传统家庭形象的维护,到了《觉醒的良心》(亨特)、《报偿》(米莱斯)、《为
了金钱的婚姻》(米莱斯)等等就已经对传统的家庭观念提出了挑战。在这些作品中,对家的描写不完全是正面的,家庭不再象征温暖与安全,而是与各式各样的不道德扯上直接关系。这种现象毋庸置疑地反映了画家对保守刻板的维多利亚道德文化的不满。再未看女性形象,《瓦伦丁搭救希尔薇亚》(亨特)中的朱利亚扮演的角色还是传统家庭(道德)的“守护天使”,而在《觉醒的良心》、《邂逅》、《领走你的孩子,先生》这些作品里,她们已经是不道德的人物。正如亚森努(评论家)对《觉醒的良心》的评价:“亨特先生的第二幅作品,是画自国内生活的一个非常黑暗和令人厌恶的角落。”人们认为像《觉醒的良心》、《邂逅》中这样的女性形象,只是极个别、偶然的现象,而画家以这些非典型的女性为题材,以怜悯的手法去描绘堕落的女主角,“将忏悔的犯人美化”,这样的形象塑造等于在质疑整个维多利亚文化架构下传统道德所扮演的角色,这无疑是对公众尊崇的道德观念的攻击,进而冲击当时英国人心目中所认同的自我形象。可以说,拉斐尔前派的爱情绘画正是利用对传统道德文化式微的反映,提醒人们去注意自己文化里隐藏的邪恶,认识不道德与罪恶现象的存在,反思维多利亚道德文化的传统完美观,从而促使他们重新定义自己的文化道德身份。此外,他们在世纪中期对主流道德观念进行质疑,也就打破了这个传统对英国社会文化的长期控制,推动了社会观的多元性,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道德与非道德价值观之间的转型。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
相关热词搜索: 拉斐尔 绘画 观念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绘画元素应用2021-10-18
- 绘画活动主持词怎么写2021-10-19
- 在小学生幼儿现场绘画比赛活...2022-01-12
- 小学阶段学生空间观念发展主...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