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英文电影英语专业教师走出听力教学困境作用探究.doc

发布时间:2021-08-28 00:16:02 浏览数:

 英文电影在英语专业教师走出听力教学困境的作用探究

  [摘要]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所面临的困境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英文电影在听力教学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无疑给听力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动力和自身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使得听力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关键词]英文电影 听力教学 学习动机 语言输入

 听力作为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听力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习者其它方面基本能力的高低。然而,在现实的听力训练中,种种原因造成了学习者听力能力停滞不前。障碍颇多,教师们更是头痛不已,面临诸多尴尬。

 一、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1)学校及教师方面

 听力教学一直被称为英语教学中的“副科”,学校和教师都没给予足够重视。很多学校一周仅开设两节听力课,这样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正规的听力训练及指导。教师对于听力教学的现实态度直接影响学习者

 对待听力的态度及努力程度:有些教师听力教学中不顾学生程度一听到底,不采取恰当的调节手段,造成学生听力倦怠,以致对听力课滋生厌烦情绪,上课昏昏欲睡或频繁逃课:有些教师为提高听力课堂的出勤率。干脆将其演变为电影观看课,把课本抛在一边,学生在出勤率提高的同时,也势必会将其划入“副科”领域。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大大降低学生训练听力的自觉性。

 (2)学生认识方面

 学生对听力课的错误认识应追溯到高中与大学听力教学的不衔接。高考不把听力成绩记入总分是高中英语教师不重视听力的直接原因。听力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少之甚少,听力课成为“空架子”,教师为节省时间对此只是敷衍了事,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一种聋哑状态,能写能背却听不懂说不出。教师的这种听力教学策略把错误的观念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误入歧途,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大学阶段。

 (3)教材选择方面

 大学教师具有一定的选择教材的自主性,但是很多负责订教材的教师并没有亲见教材的机会,他们有些通过互联网。只是对教材封面有一定了解,对内容却一无所知。因此,所订英语听力教材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听力水平,使得学生感到特别吃力或难度过小,导致学生听力兴趣不高,甚至会逃课,这样一来听力课也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听力教材不对口很可能是教师听力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英文电影在听力教学中所具有的绝对优势

 (1)提供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动机

 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对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动机。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如果某人做某事的惟一原因是为这件事以外的某事而不是为这件事本身,其动机就是外部动机,当对做某事的经验本身产生兴趣和快乐,而且做这件事的原因在于该事本身,此时的动机则是内部动机。其中,鼓励学生的内部动机是最重要的,因为内部动机如同事物的内因,在听力教学中起决定作用。英文电影以其真实的语言环境,改变了以往枯燥和单调的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电影中的情感与学习者个人情感投入相衔接,使学生更能理解语言意义

 电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情节中所包含的情感也是源于生活的,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观看者很容易与其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体会的同时会在角色与观众问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时也会无形中把自己深陷角色之中,感情的相连与共映,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增强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使得学生平时更注意词汇量的积累,进一步提高自己鉴赏英文电影的能力。反之,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会增加学生的语言成就感,并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强大动力。

 (3)英文电影丰富的画面、精彩的情节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出勤率

 听力课出勤率低,是很多英语专业教师都要面临的尴尬问题,对他们来说,学生出勤率的高低标志着教师的能力和受欢迎程度。如果出勤率低于教师心理承受界限,就会加重教师对自身能力的否定,也会造成教师职业疲倦心理的形成。学生不喜欢上听力课,出勤率低,并不是学生本身不喜欢听力课,而是听力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过于枯燥和老套,不具备新颖性,因而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受到压抑。听力课质量差,会使师生双方的心理受到压制和创伤。英文电影在听力课堂的渗透可以从根本上改观这种被动局面。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摒弃了固定的套用模式,选取具有丰富画面和精彩生动情节的英文电影作为部分听力材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力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三、英文电影应用于听力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摆正听力课位置,实行多模块化教学

 听力课与影视欣赏课有严格的区别。听力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影视欣赏只是实现听力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不是惟一途径。教师不应一味地投学生所好,不输入任何听力技巧和方法,只是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使得听力课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英文电影应和听力技巧训练、欧美歌曲鉴赏及中西文化差异教学等手段相结合,将听力课堂分成四个或更多模块。多模块听力教学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模块重组与调整。使得听力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使学生上课时时保持新鲜感。百听不厌,永葆学习动机。

 (2)重视文化差异,不忽视中西文化对比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是阻碍学生理解英文电影语言的主要因素之一。电影源于生活,英文电影包含着西方国家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与相应的中国文化相比有很大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无视这些差异,不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观看时就会懵懵懂懂,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放映电影之前要把电影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详尽地展示给学生,或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文化背景资料。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听懂电影语言。

 (3)选取英文电影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英语听力水平

 美国语言学家 S.D.KraShen 认为,可理解输八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理想语言输入应当符合“i+1”公式(其中 i 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 i 的水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充足的可理解输入,其中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语言知识“1”。“i”和“i+1”之间的差距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1”,学习者为了懂得新输入的语言材料,会求助于以前的知识经验或利用语境、上下文等进行判断。通过努力,学习者理解了语言输入中“难以理解的成分”,从而使语言习得取得进步。同理,

 教师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也属于语言输入的过程。过于简单或过难的英文电影都会打消学生听力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现有的听力水平,选取难度稍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英文电影语言,逐渐拔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能力。由于“i+1”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地揣摩和探索,找出最佳契合点。

 总之,选取英文电影作为听力材料具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领域和其它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英文电影欣赏和听力水平的提高应当结合起来,而这种合理的结合需要教师进行宏观的和正确的引导。

相关热词搜索: 英文 探究 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