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学史崇德”,要“崇”哪些“德”?

发布时间:2021-09-14 14:08:06 浏览数:

 “ 学史崇德 ” ,要 “ 崇 ” 哪些 “ 德 ” ? Megan

 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 什么是大德?“德”在汉语中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见,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修养万物的承载。“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目标政策就是大德。

 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熬炼软弱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波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种种诱惑面前立场坚毅。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仇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信仰无限忠诚。革命年代,方志敏“仇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的舍生取义,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掩护共产党万万岁”的杀身成仁,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信仰的大德。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种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成功奥秘。

 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组织。党的力量来自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铁的纪律是其组织性的重要体现。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忠诚于党组织、听从于党组织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修大德,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927 年 5 月,党的五大选举

 诞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会由王荷波、杨匏安等 10 名委员组成,他们在极端严酷环境下开展监察工作,没有一人背叛党组织,有 8 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1 人在战役年代下落不明,最终只有 1 人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王荷波和他的同事们的灿烂事迹,用鲜血书写了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在新时代,共产党员更需要强化组织意识,相信组织、依托组织、听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对党忠诚,必须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目标政策。党的理论和路线目标政策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在长期奋斗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并在实践中不停发展完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基础遵循。我们党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应付种种风险挑衅,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靠的就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结果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如抗战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就用一个电台来指挥千军万马,“嘀嗒嘀嗒”声就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地忠实执行。正是因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忠实执行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党领袖的军队本领用小米加步枪征服仇人的飞机加大炮。珍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自觉忠于党的理论和路线目标政策。

 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坚毅“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结果武装头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目标政策。

 执行党的路线目标政策。

 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 崇尚为民造福的公德 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定和幸福所展示出来的良好品格和崇高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允许,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便是公德。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民本思想

 的合理因素,秉持“山河就是人民、人民就是山河”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毫无疑惑,造福于民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为民造福,必须不怕牺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尤其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宽大人民基础利益。在党的百年波涛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支付庞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 6 位亲人,徐海东上将家族牺牲 70 多人,贺龙元帅宗亲牺牲 2000 多人,全国仅有据可查的烈士就达 370 多万人。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像我们党这样,能为了人民的利益作出如此庞大的牺牲。也正是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才赢得了人民的强有力支持,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刻苦。《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坚持刻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贡献。回望来时路,我们党取得一切伟大成绩,无不是苦出来、干出来的。彭德怀坦言:“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刻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福建东山的人民群众自发形成了一个习俗,每逢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都市“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他们带着朴实的感情缅怀率领他们艰苦奋斗、征服贫困、过上好日子的谷文昌。这只是千百万共产党人为造福人民不怕苦、能刻苦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共产党人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勇于刻苦、带头刻苦的壮阔胸怀和崇高品德。前进道路上,还会有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闯,有新的“雪山”“草地”要跨过,我们更要大力发扬不怕苦、能刻苦的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光辉光耀。

 为民造福,必须不怕吃亏。不怕吃亏、宁愿吃亏体现的是共产党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私贡献精神,反应的是共产党人“绝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爱民为民情怀。为了实现配合富饶,兑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允许,我们党展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大决战,数百万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奔向边远的贫困地区,将最美的年华无私贡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动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如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冀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贡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等。历史充实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在配合富饶道路上阔步向前,正是因为许多优秀共产党人甘于清贫、乐于贡献、勇于吃亏,不计得失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功德,才使 9899 万农村人口全部挣脱贫困,才创造出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观,也必将使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越发坚固。

 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特殊历史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展示出来的为维护人民利益而不怕牺牲不怕刻苦不怕吃亏的崇高品德,不停追求“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精神境界,坚守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基础宗旨。

 办事的基础宗旨。

 崇尚严于律己的私德 崇尚严于律己的私德 什么是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厉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这一语道破了“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的内在关联。共产党人的私德包含许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不停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从外在监视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视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从管好身边人的方面讲,就是要严厉家教家风,做良好家风建设的楷模。

 严于律己,必须坚持严于修身、慎独慎微。修身是立身之基、从政之道、成事之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共产党的成员必须是“最坚毅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为了维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产党人必须进行严厉的自我修炼。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一个崇高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

 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刘少奇强调“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增强自己的修炼和修养”。共产党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周恩来经常以《我的修养要则》比较言行,吴玉章一辈子坚守“自省座右铭”,谢觉哉常与自己“打官司”。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的事迹为我们学史崇德提供了历史镜鉴,树立了灿烂模范。

 严于律己,必须习惯在监视约束下工作生活。能不能正确看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视,是权衡党性修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尺。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为了牢固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必须吸引宽大民众对于自己工作的监视与责备”。延安时期,“让人民来监视政府”的“窑洞对”至今仍被广泛赞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视的尤其党员”“领袖干部要正确看待监视,主动接受监视,习惯在监视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视、逃避监视”。监视是阻挠越轨的“刹车器”,也是防备其蜕变的“防腐剂”。在监视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表面上看约束多了,其实是给发展进步加了一道防波堤、上了一把安全锁。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树立更高标准自觉接受监视,把党和人民的监视视作最大的关怀、最好的掩护、最虔诚的帮助,养成在监视约束下工作与生活的习惯。

 严于律己,必须严厉家教家风。家教家风是共产党人的私德的重要体现,具有修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德治作用。注重家教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增强私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毛泽东确立了“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三原则”,罗荣桓提出了“永远做老实人、靠自己的本领用饭、不要搞尤其”的家训家规,等等。老一辈革命家以近乎苛刻的家教家风家规要求,树起了崇高的精神风采,展示了兴盛的人格魅力,彰显了共产党人怀德自重的精神境界。当前,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面对履职尽责的种种考验和挑衅,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和“围猎”,必须越发注重增强家教家风建设,为身边人作出模范、当好楷模。

 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党史学习中感悟并崇尚老一辈革命家严于修身律己、自觉接受监视约束、严厉家教家风的伟大品格,自觉把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做到在生死考验前大义凛然、在苦乐考验中矢志不渝、在公私考验前高风亮节,不停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相关热词搜索: 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