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朗诵《献给老王》,《老王》

发布时间:2021-09-14 14:31:46 浏览数:

 朗诵《 献给 老王》

 《老王》

 第一课时

 胡吉一中

 司利利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3500 个”、“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10 课《老王》,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情谊,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同时,在文中作者也向我们表达了她对于老王的愧怍之情,呼吁广大读者关注弱势群体。

  3. 中招考点

 ①汉字的音、形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 4 分。

 ②对于记叙文的阅读,从考点上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为常考题,分值都在 4 分。

  4.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现代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本文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那个荒唐的年代是造成老王悲剧的社会原因。七年级学生阅历尚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比较陌生。因此,让学生真正把握作者的感情及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二、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老王的形象特点。(重难点)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 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识记生字词,然后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2、针对目标 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快速默读课文,能提炼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老王的形象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 入

 (导语设计依次播放 PPT 三幅图片:习近平先生、主持人何炅、一家人的剪影图片)

 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时刻准备着······ 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伟人(PPT 展示习近平先生),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喜欢关注明星(PPT 展示主持人何炅),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亲人(PPT 展示一家人的剪影图片),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的意义。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非亲非故、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是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有一颗求真、向善、求美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杨绛先生笔下的一位普通人“老王”吧。(板书课题《老王》,作者:杨绛)

 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一:

 通过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

 ,掌握重点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工具书 方法:自主学习 时间:5 分钟 要求: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 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字音、字形。

 2、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

 1. 纠正字音字形

 慌(huānɡ)恐、肿(zǒnɡ)胀、 取谛(tì)、蹋(tǎ)败、 伛(qū)着背、骷(ɡǔ)髅(lǒu)、 攥(zhuàn)着、滞(zì)笨、 愧(ɡuì)作(zuò)、荒避(pì)、镶(xānɡ)嵌

 河南中招考情链接:

  ① 字音字形为必考题,出现在试卷的第 1 1 、2 2 小题

  ② 出题形式为选择题,各赋分两分

 , ,共 共 4 4 分

  ③ 出题要点: : 生活中常见常用又常错的字。

  ④ 突破点:平时多积累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异音形近字、形近字等。

 模拟中考: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每对读音都 不同的一项(

 )

 A.投降/降格

  记载/载歌载舞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取缔/谛听

  侮辱/诲人不倦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1. 能读会写重字词,熟悉河南中考字音字形题。

 C.惶急/惶恐

  脖颈/延颈伫望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荒僻/譬如

  栅栏/姗姗来迟

 贻笑大方/心旷神怡

 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怍

 塌败

 田螺眼

 絮絮叨叨

 B.惶恐

 镶嵌

 夜盲征

 浩浩荡荡

 C.滞笨

 肿胀

 蹬三轮

 九屈连环

 D.门框

 骷髅

 鱼干油

 一泻万丈

  2. 作家作品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 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 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 《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 《我们仨》等,长篇小说《洗澡》。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3. 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 1984 年 年。这是一篇 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 作者” 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 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 能说出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对于作家作品需要牢记:

 名 时 地 评 作

 目标二:通过快速默读课文,能提炼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老王的形象 特点。

 自学 指导 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讨论

 时间:15 分钟 要求: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段落序号。

 2、提炼相关信息,了解老王的基本情况。

 3、概括与老王相关的事件,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

 完成自学检测二。

 自学检测二:

 1. 初识老王:速度 1 1 — 4 段,填写老王档案 。

 姓名:老王 职业:蹬三轮车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能说出概括内容的

  提 炼信 息的 步骤:

 1 、审读题目,锁定区间

 面对 老王的遭遇 ,作者一家做了哪些事?

 A、作者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作者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他大瓶的鱼肝油。

 2.读 再识老王:速读 5 5 —2 22 段,说说作者回忆了老王的哪些事?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

 事件

 形象特点

 ① 送冰,车费减半

  善良,忠厚老实

 ② 送钱医生去医院

  淳朴、善良、乐于助人

 ③ 改装三轮车

 体贴客人、善良、热心

 ④ 送鸡蛋、香油

 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善良

  中招考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事例分析

 (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回顾分析“老王”形象特点)

 3. 怀念老王:老王病逝了,作者有什么感受?(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依据:

 是在哪一自然段找到的,从哪些语句中概括出来的

  能根据提炼信息的步骤提取相关信息

 2、 、通读文章,寻找标志

  3、 、比较辨别,简洁表述

  (三)课堂小结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老王和杨绛先生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如狄更斯所说,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选择了前者。在艰难黑暗的岁月里,他们保持了人性的善良和生命的尊严,用灵魂的光芒去照亮人类生存的暗夜。

 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个像老王和杨绛先生那样的人,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他人。也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何地,都永远记着冰心的那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最后,让我们带着情感去读读下面这首诗吧,领会“老王”这一人物散发出的“真、善、美”。

 (四)

 布置作业 :

 带着感情朗诵《老王》 (五)

 板书设计

 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苦

 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孤独无亲,地位卑微 老王

  送冰,费用减半

  善

 送钱先生去医院 改装三轮车

  送鸡蛋、香油

  学会 透过 文本 朗诵 献给老王 啊,老王 茕(qióng)茕孑(jié)立的身 还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演绎着你不幸的故事 书写着你孤独的忧伤

 啊,老王 对月侵蚀着你的肌骨 病魔纠缠着你的心脏 在生命的最后 在生命的最后 你——依然 把感恩送进了他人心房

 啊,老王

 你倒下的是病体

 挺起的是脊梁

 身子纵然佝偻

 眼神纵然迷茫

 优质而廉价的冰块

 却映射出你那腔待人的热心肠

相关热词搜索: 老王 朗诵 献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