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与窗内
窗外与窗内——对琼瑶小说评论的评论
中文摘要本文讨论如何正确看待和评论琼瑶的作品。一、琼瑶和她的小说,一直是外界评论的热点,许多评论家认为琼瑶的作品题材狭窄、具有局限性;风格单一,自我重复,爱情呈上,纯属虚构。是一种“地摊式”的文学,不应将其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二、对于外界的评论,琼瑶认为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味道,她以一种充满激情的“爱”来写作。无论外界如何评论,她都要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向。三、通过对外界各种评论的反驳,来说明琼瑶的作品固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作家、读者、评论家的立场各不相同,我们的评论家要站在“客观而没有偏见”的立场上评论琼瑶的小说,“琼瑶热”说明她的作品具有生命力,评论家不能以偏概全,完全抹杀这些作品的价值。关键词:琼瑶小说,评论,评论contentsbriefsummary
thistextdiscusseshowtheexactitudetreatwithworkofcommentontheqiongyao.a,qiongyaoiswithhernovel,havebeenworktopicthattheoutsidercommentarythathotpoint,manycriticthinktheqiongyaoisnarrow,havethelocalization;thestyleone,egorepetition,lovereportsthetop,fabrication.two,thinkownworktohavefortheoutsidercommentary,qiongyaobyoneselfspecialstyleiswiththeflavor.regardlessoutsiderhowtocommenton,andsheallwanttoinsisttheownartisticstylewiththeartisticdirection.three,passoutwardeverykindofcommentaryofboundaryofcontradictorily,explainourcritictostandtocommentonthenovel,onthepositionthatisobjectivebuthavenoaprejudice“hot”herworkofelucidationhavethevitality,wetonotshouldcompletelyannihilatethevalueoftheseworks.目录一、外界对琼瑶小说的评论…………………………………………………………1(一)对琼瑶小说的第一种批评……………………………………………………2(二)对琼瑶小说的第二种批评……………………………………………………3(三)对琼瑶小说的第三种批评……………………………………………………3(四)对琼瑶小说的第四种批评……………………………………………………4二、琼瑶自己的声音…………………………………………………………………5(一)对局限性的反驳………………………………………………………………5(二)对自我重复的反驳……………………………………………………………6(三)对“爱情呈上”的反驳………………………………………………………6(四)对虚构性的反驳………………………………………………………………7三、对评论的评论……………………………………………………………………7(一)对局限性的评论………………………………………………………………8(二)对自我重复的评论……………………………………………………………9(三)对“爱情呈上”的评论………………………………………………………9(四)对虚构性的评论………………………………………………………………10四、参考文献…………………………………………………………………………13琼瑶和她的小说,已经被人们谈论得很多了。琼瑶是一个丰产的作家,自从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使她一举成名,随后她又创作和发表了《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月朦胧,鸟朦胧》、《新月格格》、《还珠格格》等40多部长篇言情小说及大量中短篇小说。而且,根据其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达50多部,其中的100多首影视插曲都曾在社会上流行一时。伴随着这些作品的创作和发表以及琼瑶影视剧的播放,外界对她的评价似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琼瑶的作品及影视剧在大陆和台湾引起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是青年人,特别是年青的女性读者对琼瑶作品的迷恋和崇拜,并因而引发了一股“琼瑶热”。另一方面是文艺界、舆论界对琼瑶作品的批评和“非议”。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似乎琼瑶的小说越是热,它所遭受到的“非议”就越多。在此我们姑且借助《窗外》这一作品的题目,将外界对她的评论称之为窗外的世界,而将琼瑶及其作品称之为窗内的世界。将窗外与窗内的世界进行比较,看看我们的文艺界、舆论界是否能站在一个公正的、客观的立场上来评论琼瑶的作品。一、窗外:外界对琼瑶小说的评论来自窗外世界对琼瑶及其作品的评论,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轻飘飘的赞美,谈其“新女性文学”,“纯情浪漫”,“艺术唯美”,“爱情唯美”,“艺术和意境上的美”,“语言艺术上的独特”等等。另一种批评的文章,则是不假思索,想当然,印象式的批评,这些文章的作者总是摆出一副冷静超然的大彻大悟的智者姿态,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学风范,评论琼瑶的作品“肤浅虚伪”,是“病态人生”,“风花雪月”,“蝴蝶鸳鸯”。更有甚者,将琼瑶的作品视为洪水猛兽,据说,台湾的文化界、教育界甚至一度认为琼瑶小说是“社会公害”,大骂琼瑶的作品为垃圾,是精神的大毒瘤。在这两种类型当中,以后者占了上锋和主流。因此在本文中,我们暂且将前一种评论撇开,着重来分析对琼瑶作品否定性的评论。归纳起来,对琼瑶作品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对琼瑶小说的第一种批评对琼瑶小说的第一种批评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局限性上,普遍的批评,都认为琼瑶小说的题材过于狭窄,只是通过男欢女爱的悲欢离合来展示社会生活环境和意义,评论家认为这样的生活既不广泛、也不深刻,更难以令人置信。许多评论家指出,琼瑶作品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平与黑暗,虽有过触及与揭露,愤怒和抗争,但很不坚决,很不彻底,对带根本性的社会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作品失去了社会意义,从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持这种评论,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他有过对琼瑶及其作品尖锐的批评。李敖在《没有窗,哪有“窗外”》一文中写道:“琼瑶应该走出她的小世界,洗面革心,重新努力去做一个小世界外的写作者。她应该知道,这个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胆怯的爱情以外,还有煤矿中的苦工,有冤狱中的死囚,有整年没有床睡的三轮车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动手术才能接客的小雏妓。……她该知道,这些大众的生活与题材,是今日从事文学写作者所应发展的新方向。从事这种题材的写作,它的意义,比一部个人的爱情小故事要大得多。一部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可以引起一个南北战争;一部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可以诱发一次农奴解放。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在动脉深处,流动着群众的血液。在思想上,它不代表改革,也会代表‘反叛’。又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向一切陈腐的、落伍的、八股的、神怪的、闺秀的混乱思想宣战,我们不再容忍它们来毒化青年少年的思想,蛊惑这些清白小朋友的心灵。[1]”另外,还有些评论家指责琼瑶的小说过分地追求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忽略了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环境,致使人物失去了社会意义。如郭建平在《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一文中指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琼瑶的小说独立地将几个人物组成了超脱社会生活以外的空中楼阁,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2]”正因为如此,这些评论家认为琼瑶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更为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也极少能传递出新鲜的时代社会生活的信息,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因而,琼瑶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二)、对琼瑶小说的第二种批评对琼瑶小说的第二种批评,是琼瑶小说的自我重复许多评论家认为琼瑶的生活面太过狭窄,从而带来作品的雷同和重复,作品模式化过重,构思不够丰富。郭建平在《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中说:“再就是人物和事件的重复性。翻看琼瑶的作品,大多人物都是可以在另一部作品中找到他的姐妹兄弟的,男主人公颇有才气,女主人公更是长相迷人,而且十分‘洒脱’,故事情节大都是以多角恋爱为主线的,使人大有似曾相识之感。[3]”《花呀草呀云呀天呀水呀风呀》(箫毅红)一文批评琼瑶小说的自我重复,技巧的缺乏,词语和情节的重复,角色安排的公式化:“如果抽走了‘爱情’,琼瑶的小说就成了个空壳子了。而这‘爱情’,琼瑶大半以一种‘说故事’的方法来进行,有一些插叙、倒叙什么的,其他也没什么可谈的技巧。[4]”《简论琼瑶的小说》(栗多桂)一文也批评琼瑶小说风格单一,自我重复,缺少变化:“琼瑶的作品风格单一,情节结构、人物形象都缺少发展变化。就单部作品看,无论就其内容或是形式,是有多彩的风姿与独特的韵味的,还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能使人沉醉在她编织的那些如幻、如梦的美丽的爱的花环中。但接触她的几部作品之后,兴致和韵味,就大不如先前那么强烈,那么有吸引力了。原因是它的内容实在单一,除了爱和情外,就显得干燥、空虚、缺乏新鲜空气和营养。[5]”总之,评论家们认为琼瑶的作品自我重复的地方太多,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语言的描述都如出一辙,看她的作品,不用看太多,看一部就够了。(三)、对琼瑶小说的第三种批评对琼瑶小说的第三种批评是批判琼瑶小说纯粹是在编造“才子佳人”的故事,具有浓重的“爱情至上”观念。评论家指责琼瑶的作品只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主人公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他们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价值似乎全部体现在爱情上面。《简论琼瑶小说》一文批评琼瑶小说的“爱情至上”:“琼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想色彩过重,又有‘爱情至上主义’的思想倾向,给人以虚幻不实之感。”“至于夸大爱情的力量,让爱情主宰一切的爱情至上主义,在琼瑶的作品中,则比比皆是。在琼瑶笔下,‘爱’是至高无上的,‘爱情’更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它成了左右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神灵,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爱憎以及与社会矛盾冲突的惟一筹码。琼瑶自己曾说:“人类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总之,有了爱,就有人生的一切,爱情,就是人生的最后归宿。相反,失去爱情,就会使人生暗淡无光,失去生活的意义,就会失去一切。”“琼瑶作品中这种浓厚的爱情至上主义思想,对青年人的影响是很值得人注意的。我们的评论家们,应明确地指出这种影响的危害性,并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广大青年认识到,琼瑶所编织的那些诱人的爱情故事,确是一个个美丽的幻梦,并非是真的现实。[6]”(四)、对琼瑶小说的第四种批评对琼瑶小说的第四种批评是指责它们的虚构性,这是琼瑶小说遭人诟病最严重的一方面。评论家认为琼瑶笔下的男女主人公带有过于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虚构的美化处理。小说中几乎很少有坏人或小人,主人公都有天使般的仁爱纯洁,作者往往用人性的单纯性代替了人性的复杂性,有意遮掩人性丑陋乃至卑劣的一面。更有甚者,指责琼瑶的作品是在描写一种“病态的人生”,是精神麻醉剂,是“杀手”,使人迷惑,害人不浅。张薇在《虚构与病态的诱惑》一文中道:“那是一个陷阱,一个海市蜃楼,美则美矣,却太虚幻。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能得到更加绝望的伤害、更加无聊的空虚。琼瑶乃至港台的大多数女作家(李昂、三毛除外)用一个个家资万贯,才貌俱佳的男女主角颠倒了芸芸众生,引诱着少男少女去追求一种神摇目眩的缤纷生活,却不曾理会那只是“故事’而已,其实,那只是一种虚假人生、一种病态的人生态度,生命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被稀释,甚而化为乌有,人似乎进入了无序的情绪轨道。”又说“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不识愁滋味’的少男少女们,在琼瑶小说里寻找到他们的理想爱情以后,必定会在严酷的现实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青春的萌动、脆弱的灵魂,在琼瑶多情地为大家编织的一帘幽梦里,被真实的人生演化为巨大的心理失落,甚而至于铸成千古遗恨。有人曾传某中学某少女因为承受不了失恋的压力抱着琼瑶的小说选择自杀。[7]”以上列举的都是对琼瑶小说的批评,这些批评,有的是善意的误解或是简单化,还有的则是令人不敢恭维的“骂街”和“棒杀”了。甚至,有文学研究者指出,琼瑶不应成为文学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因为她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只有“地摊流行性”,不具备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性,其故事和人物只按套路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在此,我们不用去管文学研究者是否将琼瑶作品归入文学研究的对象。下面,让我们来听听琼瑶自己的声音吧。二、窗内:琼瑶自己的声音成功后的毁誉总是相伴而来。几十年来,面对来自窗外种种的非议和批评的声音,琼瑶又做何反应了呢?恐怕琼瑶的表现一定让诸位批评家尤其是李敖先生非常地失望了,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固守在“言情”这个属于她自己的窗内的小世界里,她并没有洗面革心,走出窗外的世界,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在她习惯的爱情题材范围内轻车熟路、一往情深地努力耕耘。迄今为止,已著有四十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而且几乎每部都经改编被拍成凄美的电影或电视剧,荡气回肠,精彩绝伦,赚尽亿万中国人的爱与泪。然而面对外界种种的声音,琼瑶虽然能够淡然处之,但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在她的作品及接受记者的采访中,她也相应地做出了回应。(一)对局限性的反驳关于对琼瑶的作品缺乏社会意义,题材过于狭窄,具有局限性方面的批评,琼瑶作如是说:“作家有写作的自由,读者读书也有选择的自由。”“我从不认为自己的写作是多么有意义的工作,我也从不觉得自己有‘使命感’。当初,吸引我去写作的是一股无法抗拒的狂热,其强烈的程度简直难以描述。”在她的作品《寻梦园》唐心雯与思美的谈话中,也谈到了一些对于文学的思考和看法:“可是我的东西就很肤浅,不深刻,我的材料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我的生活经验太少,假如你要我写一篇东西描写矿工,我一定会写出一篇非常可笑的东西来。”“我想,就是学校和家庭已经够你写了!”“真的,小说材料是俯拾皆是。[8]”在这段对话中,琼瑶要表达的意思是太明白不过了,小说的材料俯拾皆是,就是学校和家庭已经够她写的了。这就是琼瑶对于批评她的小说有局限性的最好回答。(二)、对自我重复的反驳在自我重复的评论面前,琼瑶有过这样的回答:当《文学报》记者曹晓鸣采访琼瑶时,谈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她是在重复自己时,琼瑶简单地说:“读者被触动的神经往往也是单一的,只要能打动人心,重复怕什么,不能打动人花样再多也没有用。”1988年,琼瑶回大陆时,《中国妇女报》记者高博燕、赵世民采访她时问:“开始读您的小说的《窗外》和《我是一片云》,很喜欢,可再读其他的,感受似乎都差不多了。”琼瑶感动地说:“这就是我的味。在台湾有人批评我,说我的作品总是一个风格,不能突破自我。我说你不必到四川馆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觉得可口,就吃,不喜欢,可以上别的馆子。台湾的杂志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还要保持这样的味,这是人的个性。”(三)、对“爱情呈上”的反驳在“爱情呈上”的评论面前,琼瑶在她的作品中也做了回答:在《寒烟翠》的后记中,她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生,都热衷地追求着美丽的事物和感情,当然,我遭遇过打击,一度也心灰意冷,但是,至今我仍然相信人生是美丽的。或者,有人会认为《寒烟翠》过于‘痴人说梦’,过于‘不真实’。不过,我们毕竟要承认,人生还是会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感情存在着,最起码,让我和喜欢‘它’的读者们,相信这份美吧!相信人类的爱心吧!尽管仇恨、嫉妒、残忍——的种种恶性,依然在部分人的心中作崇,依然在社会上制造问题,但,人类的爱心应该可以化戾气为祥和,不是吗?借我书中一句话:人类因为有爱心,生命才有意义呀![9]”在《苍天有泪》的后记中她又写到“我从事写作,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岁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我常常在自我分析,也常常在自我检讨,总觉得我一直是个非常理想化的人。尽管在生命里,也有无数坎坷,也受过挫折,我依然是相信‘爱’,相信‘美’,述说人类的“真情’,一直是我写作的主题。我这种固执,是带着一点‘天真’的。可是,世界毕竟不像我的小说那么美好,人性也有它丑陋的一面。这些年来,我已体会到,‘善与恶’像是同胞兄弟,有着相同的‘血缘’,并存在我们的生命里,主宰着我们。人性的战争,因而无休无止。“就是这个概念,引发了《苍天有泪》这个故事。造就了‘云飞’和‘云翔’这一对兄弟。在这本书里,我写了善,也写了恶,写了生,也写了死,写了爱,也写了恨。许多地方,我自己带着感动的情绪去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感动读者。[10]”这些文字充分地验证了琼瑶自己说过的话:“我写的是我的情。不一定只写男女之情,也写父子、手足、朋友之间的感情;我也不只写爱也写恨。”(四)、对虚构性的反驳在“病态人生”、“精神麻醉剂”的评论面前,琼瑶曾在《人在天涯》的后记中写道:“我从来不解释自己的作品,15年来,不论褒与贬,我皆默默承受。对于《人在天涯》,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无论你喜欢与不喜欢,我‘努力’过了,‘我耕耘’过了,我‘写’过了。其实,我这一生,在我的小说,我的歌中,都可以找到痕迹”。又说:“至于我的书给人带来狂热的幻想,那是因为读者也有情,也有我的这样的心态。其实《战争与和平》也给人带来幻想,《西游记》更令人想入非非,只是幻想的指向不同,除非你的书没有深度,没有人情味。[11]”三、对评论的评论在看过了外界对琼瑶作品的评论和琼瑶自我的真实剖白之后,我们要对以上来自窗外的几个方面的批评,进行总结和评论。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的否定这些批评的意义。但在我们对这些批评进行评论之前,不妨引用一下琼瑶作品《寒烟翠》中韦白与章咏薇的这样一段对话:“我并不否定文艺批评,”韦白笑笑,认真地说,“但是,当一个文艺批评家非常难,首先要有高度的文艺欣赏能力,其次要客观而没有偏见,前者还容易,要做到后者就不太简单,那么,有偏见的文艺批评怎会帮助读者?何况,这是一个充满戾气的时代,许多人由于苦闷而想骂人,很多人就借文艺批评来达到骂人的目的,徒然混淆了读者的看法,弄得根本无从选择。读者不知道选择哪一位作者?作者也不知道选择什么写作方向?这样,文艺批评就完全失去了价值。读者通常都会去选择他所喜欢的作家和读物,他能接受多少是他自己的问题,并不需要人帮助。”我(章咏薇)有些困惑。“我并不完全同意你,韦校长。”“我是说我们台湾的文艺批评很难建立,在我看来,文艺批评只能说是批评家对某篇文章的看法而已,可供读者作参考,不能作准绳。”琼瑶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即我们的文艺批评中实在是存在太多的偏见和自以为是。现在我们就前面提到的四点批评意见来展开论述:(一)、对局限性的评论勿庸置疑的,琼瑶的作品中的确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它们缺乏社会意义、题材过于狭窄、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琼瑶自己已经说过:“我一直对于‘小说’二字,有我的看法:‘小小的说一个故事。’所以,我‘小小的说’,读者们不妨‘随意的看’,别太认真了。希望它能带给你一些‘小小的’感动,我就心满意足了。[13]”可见,琼瑶并不想赋予自己的小说太多的社会意义和使命感,她只是“小小的说”,要求读者“随意的看”,然后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小小的感动”就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她并不想去写出什么具有“真正伟大意义”的流芳百世的作品。我们的评论家又何必替她干着急,太过的要求她,非要她的作品具有社会意义,挣脱出所谓的局限性呢?或者,这是我们的评论家的一贯标准和立场,连对李白、杜甫这一类享誉古今的诗人,在盛赞了他们的伟大之后,还不免要冠之以“封建的士大夫文人,摆脱不了阶级局限性”之类的说词,更何况是尚不知能否划归“文学研究的对象”的琼瑶呢?在此,我们也想反问李敖先生,你尽可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能妨碍你去写“煤矿中的苦工,冤狱中的死囚,整年没有床睡的三轮车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动手术才能接客的小雏妓……”等等更有“意义”的生活和题材,去做新时代的斗士,在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还可以不惜力气为李敖先生呐喊助威一番。可李敖先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也该清楚,现代人除了要知道那些“煤矿中的苦工,冤狱中的死囚,整年没有床睡的三轮车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动手术才能接客的小雏妓……”,还需要“花草月亮和爱情”。又何必斩尽杀绝,让琼瑶和她那些“花草月亮和胆怯的爱情”无处容身呢?(二)、对自我重复的评论关于对琼瑶的自我重复的评论,这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又能找出几个不是在重复自己的作家呢?每个作家在写作时都会带有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秘密情结和生命中不可言说的隐痛,都有基于对生命最深最痛的体验。在梁晓声的《雪城》里,我们可以发现《白桦树作证》的影子,在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同样也可以找到《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的痕迹。那我们又怎么能以此来苛求琼瑶?事实上,重复性这一标签是万能的,你就是随便贴在哪一位作家或艺术家身上,就广义的真实来看,也完全不会错。而且,公正一点说来,琼瑶小说也不是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在她写作的生涯中她也在努力吸取其他文学体裁的手法,力图求变求新,《庭院深深》和《星河》就是琼瑶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两部小说,颇有点推理和侦探小说的味道,极富悬念。琼瑶的这些求新求变的写法,对自身确实有所突破,使她的作品更为成熟、厚实、饱满、丰富。创作于1994年《新月格格》是琼瑶对历史小说和宫廷小说的进一步尝试,说明琼瑶想在她自己所写的言情小说这一领域之外,寻求一种新的突破,企图对在台港有着悠久深厚传统的历史小说注入新的内涵和创造一种新的小说样式。(三)、对“爱情呈上”的评论关于琼瑶的“爱情呈上”这一批评,读过琼瑶小说的人当然都会有同感。琼瑶小说被称为“爱情的百科全书”,她常借她笔下人物之口宣扬:“爱,没有条件,没有年龄,金钱、地位、人我一切的限制。”充分地表达了她爱情至上的思想观念。但是,全面检视一下琼瑶的小说,又可以发现其中与作者爱情至上的观念相违悖的诸多矛盾之处,如《碧云天》、《浪花》、《一颗红豆》、《几度夕阳红》中都写到了婚外恋情。从小说中可以清楚看到,作者一方面对这种感情形态作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美。但另一方面,在处理上述婚外恋情的结局时,作者却要么让恋爱中的女性一方,理智战胜情感,为了所谓的义务和责任而慧剑斩情丝,以使对方无爱的婚姻得以继续维持,如上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俞碧菡(《碧云天》)、秦雨秋(《浪花》)、和李梦竹(《几度夕阳红》);要么让互为情敌的双方最终达成谅解,妻妾和平共处,如杜慕裳(《一颗红豆》)。表达出作者一方面对真正的爱情充满赞赏,一方面又对相爱双方屈从于外在压力牺牲爱情,回归无爱家庭的选择大加肯定,这种矛盾清楚地表明了琼瑶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的维护。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琼瑶笔下的那种至纯至美的爱情虽然往往不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是根植于理想的王国之中。它们就象是作者精心编织的一件件“梦的衣裳”或是一个个富于幻想的爱情神话。但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那种追求爱情全力以赴、对待爱情忠贞不渝、守护爱情生死相许的态度,与当今社会上许多人对待感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到处撒网,重点培养”等等不负责任的态度相比,琼瑶笔下的爱情是一种摒弃色情、拒绝低俗、尊重道德的健康积极的爱情,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变幻莫测的时代,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四)、对虚构性的评论关于以“虚构”为理由指责琼瑶小说是一种“病态人生”、“精神麻醉剂”,我们当然也不能不承认琼瑶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但又有哪部小说不含有虚构的成分呢?将她的小说指责为“病态人生”、“精神麻醉剂”实在是有失偏颇的。只要了解琼瑶的生活经历或是读过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的故事》的人就会明白,琼瑶的人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她的童年在逃难的动荡中度过,少女时代经历了师生之恋,青年时代遭遇了一次婚变,之后她又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在平鑫涛的婚外恋中,历经曲折和坎坷后才共结连理。她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缠绵俳侧的“琼瑶小说”。了解了琼瑶的经历,再来看她的小说,就能品味出她的许多小说,都有她生命的铬印,都有她人生真实的体验,这些是绝对不能虚构出来的。琼瑶曾说过这一句“你看过受伤的动物吗?每个受伤的动物,都会找一个隐蔽的角落,去舔平它浑身的伤口。”她的作品《窗外》、《浪花》、《在水一方》、《紫贝壳》等其实就是一种“舔平伤口”方式的自传性质的小说。另外,琼瑶的许多小说并不是虚构的,都是取材于真实的故事。如《彩云飞》、《女朋友》、《彩霞满天》、《碧云天》、《匆匆、太匆匆》等等,这些小说的情节看起来虽然是非常的巧合非常的离奇,似乎令人难以相信,但这些故事却是真实的。这就是琼瑶小说看上去最为特异而充满矛盾的地方:很多人都认为琼瑶小说是虚构和编织的彩色的梦,而事实上琼瑶的许多小说,在现实中都有真实的蓝本。如果非要解释,也许只能说是应了“无巧不成书”这句话吧。在我们对这些批评进行评论的时候,或许应该申明一点:在此,我们无意于为琼瑶及其作品拨乱反正,因为琼瑶的小说固然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而为人所道。同时,我们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处于不同时代的读者由于各自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对同一作家,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解释和评价,这方面的差异有时甚至很大。此外,同一历史时期的读者、读者集团和社会阶层由于社会政治地位、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欣赏趣味的差异,对作品的理解、解释与评价也会大不一样。因此,对琼瑶小说的解读有所差异是完全正常的事,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作为一个评论家,作为一种社会的舆论导向来说,我们的评论家就应该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站在一个公正的、客观的立场上来评论每一个作家、每一部作品。现在,我们大多数的评论家只是一味的批评琼瑶作品具有局限性、自我重复、爱情呈上,虚构病态,甚至把极少的当代青年迷恋琼瑶的小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归罪于琼瑶,这是极其不公正的。而且,琼瑶小说拥有众多有读者,她的影视剧颇受欢迎且制造了轰动效应,这些本身就说明她的小说具有生命力。我们可以很真实的感受到,琼瑶的作品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琼瑶努力地在创造一个唯美的世界,极力地挖掘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她在积极倡导一种健康的、真挚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在当今这个物质至上,金钱主义盛行的年代,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也是许多人心向往之的。喜爱琼瑶作品的人都将其视为沙漠中仅存的绿洲,许多读者说看了琼瑶的作品,还能让人相信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人间还存在有真爱。所以,在我们对琼瑶及其作品做评论的时候,要做到客观和公正,看到她在言情小说创作方面的地位,而不能以偏概全,完全否定和抹杀这些作品的价值。在文章的最后,我们还是引用《寒烟翠》中韦白的话来作结吧:“所以,文艺是没有一把标准尺可以量的,惟一能评定一本作品的价值的,不是读者,也不是文艺批评家,而是时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是好作品。坏的作品,不用人攻击谩骂,时间自然会淘汰它。身为一个作家,不必去管别人的批评和攻击,只要能忠于自己,能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就行了。[14]”参考文献:1、覃贤茂《琼瑶传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琼瑶全集》,花城出版社,1988年。3、《名家名作鉴赏—台港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热词搜索: 窗外 窗内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