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乞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28 12:15:50 浏览数:

 乞丐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2 学情分析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体现本次活动的主题“关注常态课堂,培养教学机智,展示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2.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4 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乞丐》

 同学们,如果你走在马路上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当他向你乞讨时,你会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俄国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乞丐,看看著名的文学家遇到这种情况是怎样做的? 活动 2【讲授】《乞丐》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乞丐的语句。

 ——外貌描写:红肿的两眼含着泪水,嘴唇发青,缠着破烂的衣服,浑身污秽的脓疮…… ——动作描写:他伸出的手微微的颤动 ——语言描写:兄弟,哪儿的话!他低声的说,“兄弟,我谢谢你这个——这也是周济啊,兄弟。” 2、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何作用? ——外貌描写:表现乞丐的穷困潦倒、污秽不堪;从侧面突出了我对乞丐的尊重、善意的可贵。

 ——动作描写:表现了乞丐对这次乞讨有期待,也很紧张。

 ——语言描写:以兄弟相称,表明彼此之间亲密的感情交流,是平等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三、问题探究 1、乞丐向“我”哀求的是“施舍”,“我”却给予他“周济”,这二者有何区别?

 学生讨论明确:

 “施舍”有恩赐之意,内含对受者的鄙视,而“周济”则指一种平等的帮助,内含对受者的尊重。“周济”更显善意。

 2、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我一时无法在物质上给乞丐以帮助,为此深感内疚、自责,老人是物质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渴望得到老人的理解,我在内心里把老人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为不能在物质上帮助自己的兄弟而不安。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彼此都是能理解对方的人。

 4、“这也是周济阿,兄弟。”中“这”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我”的言行所体现的同情心。

 5、结尾句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关爱。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乞丐》中的“我”对待乞丐的态度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可怜人”? ——我对乞丐的态度已超出一般的同情,更不是一般的施舍,而是心意的真诚、待人的平等,人格的尊重、精神境界的高贵,这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冷漠无情,把他可怜可悲的处境当笑料是完全不同的。

 五、达标测试: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

 明白,我也从我的

  那儿得到了

  。

 1、“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2、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___那儿得到了___。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5、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