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古人对于死说法
建议按照谥号、庙号、年号的顺序来理解。
1.谥号
谥号比较好理解。在中国文化里,人死了,要给他一个评价,所谓“盖棺定论”。
这个评价的字,就是谥号。谥号的起源非常早。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上就已经能 看到谥号。
君王或皇帝去世后,肯定也会有一个谥号,评价他一生的功过。比如周厉王, 在位时暴虐无道,喜杀戮,谥号就是”厉“,意思是杀戮无辜。又比如汉文帝, 在位休养生息,是个好皇帝,谥号”文“,意思是慈惠爱民。
2.庙号
庙号最难理解。
在中国南方,有的大家族里还有祠堂,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
庙,即宗庙,就是皇帝家的祠堂,宗庙里供奉的,是皇帝的列祖列宗。
那么庙号,就是是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
不是所有皇帝死后都能进入宗庙,得对家族有贡献,才能享受子孙后代供奉。
汉朝的时候入庙很严格,后世几乎每个皇帝都能入庙。
3.年号
年号最好理解。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时期,为 “建元”。先有皇帝,后有年号,没有皇帝自然就没有年号。中国最 后一个年号是“宣统”。袁世凯的“洪宪”,溥仪在伪满洲国用的 “康德”,并不被正式承认,因为他们的朝代没有正统性。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 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同时存在几个割据 政权,都说自己是正统,就各自有各自的年号,谁也不服谁。
明朝之前,皇帝可以改年号,叫做“改元”。比如唐玄宗时期,开元 改为天宝。有的皇帝该的还特别频繁,武则天在位 21 年,改了 18 个年 号。明朝之后,采用“一世一元”,新皇帝登基的时候定下一个年号, 就不能改了。(明英宗除外,前面叫正统,复辟后叫天顺)
4.对皇帝的习惯性称呼
对古代的皇帝,有的习惯称谥号,有的习惯称庙号,有的习惯称年号, 容易让人陷入混乱。
理解的方法也很简单。原则就是首先要保证一一对应,其次还要简单方便。
早期,不一定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一个皇帝可能有好几个年号,只有谥号是 一一对应的,所以称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武帝。
中期以后,谥号逐渐膨胀,比如唐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乾隆,谥号”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 皇帝“,太复杂了,而此时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用庙号称呼,比如唐太宗、宋仁宗。
明朝以后,一世一元,年号固定了,习惯用年号来称呼,比如嘉靖皇帝,乾隆 皇帝。
相关热词搜索: 庙号 古人 说法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古人“三句半”诗趣2021-09-28
- 1.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是(,)2021-09-28
- 下列说法正确是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