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6 ~7 2007 年深圳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6 年,在中央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背景下,全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全年实现 GDP20.9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是我国经济在前三年保持 10%以上增速基础上,增长最快的一年。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增长较大,分别比上年增长 24%、23.8%和 24.7%(1~11 月),三项指标与前两年相比,均属超高增长。进出口顺差很大,全年达 1775 亿美元,增长 74%;巨额贸易顺差加上外资大量流入,使中国外汇储备继续陡增,年末达到 10663 亿美元,为全球之冠。外汇储备巨幅增加,一方面造成社会资金泛滥,另一方面又令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企业利润增长均加快,前者比上年增长 13.7%,不仅高于 GDP 的增长水平,而且比前两年的增速又有所提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31%左右,实现利润创历史记录。2006 年全年宏观调控印象深刻,不仅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这个问题,而且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更是三令五申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新措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出台多项土地及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仍然难抑过高的房价上涨;银行出现罕见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中央银行两次加息、三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但仍难以完全解决此问题;全年股票市场火暴,新近完成了中行、工行、国航、中国人寿等多家大型公司在国内 A 股市场的 IPO,虽然筹集了大量资金,但股市却显“井喷”之势──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激活了沉睡四年之久的中国股市。
一
简析 6 2006 年深圳经济增长
与全国经济形势轰轰烈烈的景观相比,深圳则略显平静、沉寂少许,尤其是上半年结束时本地生产总值增长 13.5%,不仅首次慢于广州,而且出现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还低的现象,因此引起深圳市政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当时,在上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中我即明确推测:下半年深圳经济增长定会加快,全年应可接近 15%的增长水平。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全年下来深圳实现本地生产总值 5684 亿元,正好增长 15%!不仅高于广东,而且高于京沪穗等大城市。其实,深圳经济放缓(尤其上半年)从上年就明显反映出来,2005 年上半年本地总产值只增长了 14%。问题之所以在 2006 年上半年凸显出来,并不是深圳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所为,而是因为全国其他省市的增长在 2006 年更为迅速。这件事(上半年深圳经济增长首次慢于广州及全省)从长时间来观察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却是个标志性事件,这说明:由于依靠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增长受发展空间所限,深圳已基本走到一个尽头,但新的依靠技术进步及提高产业升级而实现的有效增长方式,却未能完全构建起来,因此在未来一段
时间,深圳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周边省市的压力和挑战。
2006 年深圳经济增长,除了受地域限制、亟待转变增长方式之外,各方面的发展其实很不错。比如,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28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3%。实现出口总额 1361 亿美元,劲增 34.1%,已连续 14 年保持全国城市出口第一;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出口更为突出,分别增长 89.5%和 99.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 16.7%和 13.6%提高到 23.6%和 20.2%。进口则历史上首次突破 1000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 24.6%,也表现不俗。进出口总额合计达 237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9%,首次超过上海(2275 亿美元),成为全国进出口总额最大的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 16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近十年来首次超过 GDP 增长水平,在全国的城市排名中也从过去的第七名一跃而进入第四名,增速则比前三名的上海、北京、广州快许多。此外,2006 年深圳财政收入、外商直接投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均取得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而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7%,在两位数之内。但相对深圳近几年的投资情况来看,实际也算不错,全年完成 1272 亿元,为历史最高;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上年出现下滑后重拾升势,增长 8.7%,又有力地拉动了投资增长。综上,结合各项经济指标来看,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深圳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各方面均较为理想。
二
6 2006 年深圳金融形势分析
在全国宏观经济增长与调控的大背景下,结合深圳经济增长形势,可对 2006 年深圳金融发展做如下分析。
(一)受股市火暴及宏观调控影响,全年银行存贷款增长明显放缓,但资产总额却增长可观
2006 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超万亿大关,达到 10510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68亿元,增长 11.3%;贷款余额则突破 8000 亿大关,达到 8327 亿元,比年初增加 781 亿元,增长 10.3%。与上年相比,存款少增 237 亿元,贷款少增 301 亿元,这种现象历年来极为少见。存贷款增速明显减低,不仅是近十年来深圳增速最慢的一年,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还分别低 4 个多百分点,更为罕见。并且全年分月看,贷款增长较为平缓,除了 6、7 月受当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略有下降之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增长且起伏不大;而存款则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波动情况,其中 7 月和 10 月分别下降 186 亿元和 309 亿元,显然与 2006 年股市火暴有关,计有大量短期资金随着新股上市而不停地进出股市进行运作。因此,2006 年有两大因素对银行经营影响较大,一是中央从四、五月开始的强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二是股权分
置改革引发的股票市场行情不断。
但实际上,2006 年我们并未感受到存贷款少增以及资金趋紧的状况,全年面临的却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个中缘故,仔细分析才发现情况确实如此。比如,贷款中最重要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项,合计占贷款总额的 85%以上,2006 年分别增加 89 亿元和1141 亿元,而 2005 年却是分别减少 271 亿元和增加 875 亿元,即:2006 年两项之和实际比2005 年贷款增加最多的一年还多增加 626 亿元。那么,为何 2006 年贷款总额又反映出比2005 年少增的现象呢?原因出在票据融资上:2005 年该项贷款共计增加 514 亿元,而 2006年却是减少 458 亿元,这样一里一外就是 972 亿元的巨大差额!这个巨大变量即 2006 年贷款少增的唯一重要原因。而当中有一个巨大的不可比因素,即招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在 2005年末将全国各地分行的票据集中到深圳,结果造成招行在深圳的票据融资巨额增加近 300 亿元。2006 年这一因素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全国压缩票据融资以及招行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新机制等原因,使票据不再进行这样的集中。因此,仅招行(深圳地区)一家即比年初减少票据融资 421 亿元,造成招行(深圳地区)贷款余额全年不仅未能反映出增加,而是直接减少 357 亿元。所以,如果把这些不可比因素剔除掉,2006 年深圳贷款增加实际仍较可观。并且,2006 年深圳银行业存贷款增长较为扎实,不仅没有招行(深圳地区)票据融资在年末的“虚增”因素,而且也没有发生类似 2005 年中信银行将其全国各地分行的 273 亿元贷款先转入后转出深圳分行的情况,因而全年增长较为平稳、真实。
股市活跃直接影响了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突出特点是活期存款占比大幅上升。2006 年深圳银行业存款增加额比 2005 年少增 237 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分别比年初增加 222 亿元和 499 亿元,各比 2005 年少增 257 亿元和 42 亿元。企事业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不仅同时少增,而且内部定活期限结构也出现活期存款大幅增加、定期存款少增(或减少)的现象。其中,在企事业单位存款中,活期剧增 437 亿元,而定期却减少 215 亿元;在储蓄存款中虽然定期仍保持增加 92 亿元,但活期却猛增 407 亿元,从而一改前几年定期存款持续增加而活期存款增加不多的沉闷局面。这显然与 2006 年中国股市重新启动、火暴直接相关。银行资金进入活跃的股市,主要反映在同业往来的科目中,2006 年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该科目合计余额 1524 亿元,当年即猛增 1011 亿元,是上年增加额的 4.43 倍。
贷款结构也发生明显调整。其一是改变了前几年短期贷款减少的局面,由 2005 年减少 251亿元转变为全年增加 167 亿元;其二是中长期贷款中其他类贷款增加巨大,一年新增 642 亿元,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增加近 300 亿元;其三是有价证券及投资突出,全年新增 661 亿元,比上年多增 627 亿元,年末突破 1103 亿元。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新增额,深圳在上年
超过京沪穗等大中城市、成为第一的基础上,2006 年继续保持最多。其他三个城市 2006 年分别为:北京、广州比上年各增加 45 亿元和 88 亿元,而上海则减少 161 亿元。
在 2006 年,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同业往来”和“有价证券及投资”这两个科目变得愈加重要,是资产总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其剧增而使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增长不俗,全年为 19.2%,大大高于同年存贷款增幅,也高于全国及广东平均水平,与京沪相当。
(二)各银行业机构增长依旧不平衡,但总体上却出现资产质量明显好转的现象
2006 年仍然延续了前两年各行之间增长极不平衡的状况,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为:前两年国内银行当中国有银行发展明显快于股份制银行,但 2006 年虽然总体上仍保持了这样的优势,但行际之间却发展不平衡。存款中,国有银行平均增长 12.5%,股份制银行增长 8.8%,国有银行仍高于股份制银行 3.7 个百分点;但从单个银行来看却差异很大,并未有国有银行与股份公司银行的分野。比如,国有银行中工行和中行仅增长 1.4%和 1.9%,而建行却增长近 37%。股份制银行总体增长偏低,但招行较为突出,增长 16.9%。此外,进出口银行、深商行、农商行、邮储局、外资银行也增幅较高,接近或超过 20%。贷款的增长差异更大,其中国有银行平均增长 23.3%、外资银行增长 28.2%,而股份制银行却下降8.9%;下降的银行多达 6 家,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当中的问题,除了股份制银行在近几年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手段、增长乏力之外,主要是有些银行进入财务重组阶段,剥离和核销了部分不良贷款所致,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发行和中信银行。此外,招商银行(深圳地区)巨额减少 357 亿元是个例外,其原因即上面已经提到的票据融资大量减少造成。因此,从深圳银行业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工、中、建等行的改制、上市并补充大量资本金,使这类银行的竞争力明显增强;而中小股份制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却处于劣势,也都在积极寻求改制上市并补充资本金,因此核呆的力度在国有银行核拨之后也明显加大。虽然从账面上看深圳中小股份制银行表现不佳,但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实和良好。全部银行业机构中,除了浦发、华夏、民生等少数几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之外,出现了大面积下降的良好局面。2006 年末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 6.49%,比上年下降 1.39 个百分点,首次低于 7%,为历史最低。并且,随着资产质量的好转及经营理念、方式的改变,银行业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和盈利均出现大幅增长的景象。全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包括深商行)合计中间业务收入达到 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46.2%。其中代理股票和基金的业务收入最为突出,合计 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8 倍。中间业务收入最多的是中行和招行,分别为 7.9 亿元和 7.7 亿元。全年银行业机构实现账面利润达到创记录
的 166 亿多元,比上年增长近 97%;其中股份制银行表现突出,大幅增加近 43 亿元。所有银行业机构中盈利超过 20 亿元的有中行、招行、建行、工行,超过 10 亿元的有民生银行和农行。而且,2006 年也是银行业机构盈利最实、各行之间可比性较强的一年,这说明深圳银行业机构的整体状况经过几年自身改革重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外部银行业监管的强化等,正在发生巨大的根本性变化。
(三)外资银行平稳发展,外币业务却停滞不前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2003 年以来深圳中外资银行总计即开始出现外币存款下降而贷款增加的局面,2006 年则稍有改变,主要是外币存款由以前年度的减少开始转变为增加(由上年减少 11.2 亿美元转变为 2006 年增加 2.6 亿美元),遂使年末余额又重上 100 亿美元大关;外币贷款新增额继续有所下降,全年仅增加 7.9 亿美元,比上年又少增近 2 亿美元,年末余额则达到近 160 亿美元。从全市国内银行外币业务来看,贷款大幅增加出现在2004 年,当年猛增 36 亿多美元;存款大幅减少主要出现在 2005 年,当年骤减近 21 亿美元。由于国内市场外币业务受外币资金来源的“硬约束”,因而外币业务无论是负债方还是资产方现都已出现满负荷局面,故难以大幅增加。这是近几年银行经营中的一个显著特点,预计未来几年这种格局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业务发展也进入一个人民币时代。一是随着中国加入 WTO 后银行业务限制的逐步放开,获准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不断增多,因而可以直接增加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量;二是近几年明显出现了外资银行积极增设分支网点的现象,深圳已有 12 家银行增设 22 家支行,人民币业务量明显增加。近两年外资银行本外币业务增长迅速,2006 年末存款余额已达 365 亿元,贷款余额则为 634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9.9%和 28.2%,明显高于国内银行的增长水平,遂使外资银行在深圳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06 年末其总资产已占全市的 7.8%。而在近两年外资银行业务增长中,也主要是人民币业务带动,外币存贷款则增幅有限,2006 年存款仅增加 3 亿美元,贷款则出现下降现象。这说明外币资产业务对外资银行来说,也走到...
相关热词搜索: 深圳 形势分析 预测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深圳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2021-09-05
- 深圳维修冰箱电话2021-09-08
- 2001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2021-09-16
- 深圳市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审...2021-09-16
- 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书2021-09-19
- 对深圳市非法诊所的调查与思考2021-09-24
- 深圳回声营3周年晚会三句半台词2021-09-28
- 深圳市人事考试考生服务系统...2021-09-28
- 82.深圳租房合同新2021-09-28
-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09-28
- 犯罪形势分析及预测2021-09-28
-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走势预测2021-09-28
- 非织造布形势分析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