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访谈与新闻)”跟踪检测(一)
实用类( ( 访谈与新闻) ) 跟踪检测( ( 一) )
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12 分) 2020 年 年 2 月底,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禁足宅家期间,当代作家网组织了一场就疫情、疾病与文学的讨论,形成了《思索在春天的边缘》,以下是部分节选:
问:
面对疾病与疫情,您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人类的进步与局限,人性的伟大与渺小等问题? 孙惠芬:的 从十七年前的 SARS ,到如今的新冠肺炎,在重复的人祸中,国家应急能力的增强、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目共睹,可大自然对人性贪婪愚昧的惩罚、对人类漠视自然规律的惩罚也有目共睹,人类在自然序列中 的渺小也有目共睹—— 一个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毒,居然能致人毙命。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点;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人类进步的起点,当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生物不再有丝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会得以护佑。为此,身为渺小人类的一员,愿天下所有人都能从我做起!
胡弦:
人类与自然的话题是个老话题,征服说,适应说,和谐共处等等,我觉得都有道理,关键是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要把握好度。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以教训,而且,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的。但作为人类,抗争是主旋律。还有,在疫情 中,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还要重新打量自己。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道。反之亦然,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
问:
您如何理解疾病与文学、疫情与社会的关系? 孙惠芬:
文学是人学,人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规律,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但这并不意味 着,作家愿意看到灾难发生。疫情的爆发,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虽然每一次失序的代价都将促成一次大的社会变革,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灾难中的觉醒,社会机制在人祸导致的灾难中的重建与觉醒。
胡弦:
疾病是文学恒久的母体,相互成就。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鼠疫》中,鼠疫既是疾病,也指得了鼠疫病的时代。《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霍乱病人和相思病人的生理反应相类似,霍乱既是小说的背景,也指爱情是种病,当然还有更多的指涉。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 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表达的真正对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德。而疫情与社会,则是一种临时关系,使社会进入一段非常规时期,它给社会带来的是全方位冲击和考验,无论社会机制还是个体的每个人,都容易在疫情中现出平时不
可见的一面。
王威廉:
疾病及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比如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比如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比如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 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正是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无比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
在我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咳血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头痛症与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体的。因此,疾病对文学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隐喻与象征 ,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苏珊· 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并非要解构疾病在文学中的功能,它恰恰是以文学的方式针对现实层面中疾病在道德方面的过度阐释,以及相应的歧视与压抑。换句话说,将疾病的道德色彩通通剥离那是生物学而非文学,文学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系。
1 .下列对材料中 “ 人类与自然 ” 关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如果人 类漠视自然规律,愚昧贪婪地对待,就会得到大自然惩罚。
B .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毙命,这让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C .对待大自然,人类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征服、适应、和谐共处说都有道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D .无论人类多么积极,大自然都会给人类以教训,对抗自然灾难的最好办法是人间有爱。
解析:选 选 D
D 项, “ 无论 …… 都 ……” 绝对化,原文说 “ 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的 ” ; “ 最好办法 ” 无依据,原文是 “ 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这就是人 性的重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道 ”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灾难让人打量自己,找回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
2 .下列对材料中 “ 疾病、疫情与文学 ” 关系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疾病、疫情使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有了更宽广的维度,让文学作品反映的人类历史更鲜活更丰富多彩。
B .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
性、生命和道德。
C .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疾病在文学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 变的功能。
D .文学不会像生物学那样剥离出道德色彩,它要做的恰恰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系。
解析:选 选 B
B 项, “ 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生命和道德 ” 表述过于肯定和绝对。原文是 “ 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 ”“ 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表达的真正对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德 ”。
。
3 .疫情期间,《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血疫—— 埃博拉的故事》《 花冠病毒》等与。
疫情有关的文学作品销量大增,请根据作家们的讨论,分析人们热读疫情文学的原因。(6分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 体验:通过阅读体验疫情蔓延时人类同胞 所遭遇的不幸,深刻感受灾难带来的个人痛苦和社会失序,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
② 慰藉:危机中的人心往往填满焦虑、落寞、恐慌、忧伤,文学阅读能给心灵以温情的抚慰。领略困境中勇士们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真切感受到挤压出人性黑暗后,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人的温暖和希望。
③ 反思:对疫病灾难进行深刻思考。主动上生命教育课、危机意识课,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人类到底该怎样生活,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学会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尊重,对人性的守护。
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12 分) 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 陈明远
周有光 客:( 陈明远,人文学者) 周先生,您自称 “ 百岁学人 ” ,而婉言谢绝了其他头衔,如大师、泰斗之类,我们这篇谈话录题目叫 “ 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 ” ,您觉得可以吗? 主:( 周有光,1906 年生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这 这样很好!人际称呼是一种特殊符号,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有些称呼本来意思还是好的,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就逐渐变味了。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妄称“ 大师 ” 而适得其反。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叫 “ 百岁学人 ” 实事求是一些。
客:
您早年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时银行界的人都知道有个聪明、有干才的周有光。您的《新中国的金融问题》出版后,很受关注。但在您年届五十时,改行投身文字改革工作,参加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 主:
其实,我早年从事经济学是很自然的,中途改行钻研语言文字学也是很自然的。20 岁左右我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经济时,就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兴趣。那个时期,大学的学科分得很粗,只分文理两科;而且学生听课可以跨系、跨专业。分得很粗有一个好处 ,就是培养 “ 通才 ” ,但缺点是深度不够。那么以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再去深造,做到博而精、一专多能。
由于我对语言文字有兴趣,那时就选学了不少语言学方面的课程。这样以后转行就比较方便。后来,30 年代兴起了语文现代化运动,我参加了这个运动,做了些业余的语文研于 究工作,写了一些文章。那完全是出于业余爱好吧。至于 50 岁以后正式改行,到了北京,从事语言文字学工作,却是出于偶然的机遇。
客:
请问您在半个世纪以前是怎样从美国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北京的? 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应周总理的邀请,从美国回到上海,在复旦 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担任经济学教授。因为业余爱好,我花费一年工夫写了一本《字母的故事》,参考国际上的研究成果,普及 “ 字母学 ” 知识。1955 年国务院召开 “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 ,周总理点名要我出席这个会议。会后,当时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出面要我留在北京,担任文改会委员,专门负责汉语拼音研究室工作。当时吴老年纪大了,由胡愈之负责具体事务,我对胡愈之说:
“ 搞文字改革我是外行啊。
” 但他说:
“ 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你在这方面有著作、有文章,怎么是外行呢? ” 我就这样留在北京了。我边干边学,就这样转行了。有意思 的是,到我年届第二个半百的时候,我又学习新的学问,是关于世界范围内 “ 比较文化 ” 的学问。从语言文字学转到了 “ 文化学 ”。
。
:
客:
最近您开通了 “ 百岁学人周有光博客 ”过 ,几个月内点击阅读量已经超过 80 万人次,请问您为什么要开通博客呢? 主:
我一直关注和从事汉字电脑化的工作,25 年前我就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此后就习惯于使用电脑键盘写作,几乎每周都要用电脑打一两篇文章。我非常喜欢新生事物,现在是网络—— 新媒体时代,如果不懂得电脑,不会从互联网上获取新的信息资源,那么他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客:
您已超过百岁,还是每隔两三 天就发表一篇博客文章,又有新的著述《朝闻道集》出版。一个人能终身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是很不容易的。请问您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
我现在写文章,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例如美国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写一本书普通人不会去看,写一篇小文章来介绍一下,大家就很喜欢。另外一方面当然是防止衰老。我写文章只是一个习惯,人们总认为老了就不要再用脑筋了,而科学研究
发现,脑子多用可以长寿,不易衰老。老是多方面的,但最可怕的是脑筋坏了。
客:
您所受的学校教育和教过您的老师,对您形成这种不断思考的习惯是否有影响? 主:
应该说有关系 。我那时的老师强调,没有兴趣,什么东西都学不好。教育就是把学生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天然的智慧引导、激发出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我在圣约翰大学学习时,图书馆书报杂志很多。老师非常鼓励我们去图书馆广泛阅览,培养兴趣。另外,老师还教我们怎样阅读。大一时,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报,有一个英国老师教我们读报时要问自己:今天新闻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新闻最重要?这条新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查书。后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去看报,真的很有收获。以后我把这种方法用在读书、做研究上,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略 略 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访谈伊始,周有光对人际称呼的分析,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职业习惯,不如说是他实事求是、谦逊平和性格特点的体现。
B .在周有光看来,年届五十,能够从经济学领域跨行到语言文字学领域,与自己早年所上大学实施 “ 通才 ” 教育的培养方式有关。
C .每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写作,是周有光二十多年的习惯,之所以如此,是他一直关注和从事汉字电脑化的工作。
D .周有光 “ 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 ” ,他写文章既是为了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也是为了动脑筋,防 止大脑衰老。
解析:选 选 C
“ “ 每天用拼音输入法进行电脑打字写作 ” 错,原文为 “ 几乎每周都要用电脑打一两篇文章 ” ;另外,前后无因果关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在上海读书期间,周有光因为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就学习了许多语言学课程,这占用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致影响到他经济学的研究。
B .在大学选修语言学课程、业余从事语文研究工作的经历和撰写的《字母的故事》等成果,是周有光担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的原因。
C .周有...
相关热词搜索: 跟踪 访谈 检测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物业投诉处理及跟踪验证规定2021-11-02
- 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2022-03-16
- 路桥沥青路面施工检测技术分析2021-08-27
- 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在截渗墙工...2022-02-21
-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教学...2022-10-26
- 磁粉检测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