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2)
寓教于乐——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注重语文教学与课间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实践证明,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走进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刚入学的孩子,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直接给予视觉的形象对于他们才是最真实、最生动、最感兴趣、最易于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带学生多去看看,亲自接触课文中描绘的事物,加强感性认识,以帮助理解课文。如教学《秋天来了》一文,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秋天,我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去寻找秋天。孩子们敏锐地发现了许多与秋天相关联的现象,如小草枯萎,菊花开放,候鸟南飞等。这样学生既深入理解了课文,也增加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
又如教学《东南西北》一课,如果只限制在课内,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很快就能背下,但并不能辨出东南西北究竟是何方。我把学生带到室外,面向太阳教学,就解决了辨别方向的难题。同时,还教给学生只要知道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并编成顺口溜:“我的家在东边,东的对面是西边,顺着时针转一圈,就能知道南北各两边。”这样学生领会起来比较容易。
二、模拟试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有一类课文蕴含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显示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在教学中是难点。我采用“做一做”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突破难点。在教学《司马光》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试验,用瓶子代替又高又大的水缸,小石子代替大石块,瓶石相击,瓶子一破,水马上流了出来,学生这时才真正体会到在当时的情况下,司马光让水离开人这个救人的方法是最简便有效的,从而对司马光的聪明产生敬佩之情。《乌鸦喝水》一文中的石子与水的关系很不好理解。当孩子们自己拿着小石子放进装有水的瓶子里,看着水逐渐升高时,就容易弄懂“小石子占了水的空间,从而使水上升了”这个道理。
三、续编故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听故事,讲故事,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经常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续编故事,如学了《小松鼠找花生》,我让学生续编故事《小松鼠摘花生》,学生在自己续编的故事中说明了花生是长在地里的,明白了有些植物结果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学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让学生续编《那个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学生在这个故事中让那个种葫芦的人吸取了教训,收获了像南瓜一样大的葫芦。续编故事满足了学生想把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的愿望,学生们很乐意完成这类作业。在续编故事时,学生的想像力和作文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要想续编故事做到合情合理,学生就得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能使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相关热词搜索: 寓教于乐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