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1-11-04 15:29:09 浏览数:

 

关键词: 艾滋病  传播途径  防治

1981年美国首次报导艾滋病(AIDS),艾滋病以传播迅速、病势凶险、预后差及危害严重而震惊全世界,曾被人们喻为“世纪瘟疫”、“超级癌症”。全球已有210多个国家报告和发现AIDS⑴,据统计医务人员按诊100名病员中,有0.2%—0.5%名艾滋病毒携带者、感染者。截至2000年底美国医护人员中已有57人因职业暴露而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于针刺伤造成感染48人,占84.2%⑵。形势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治。

1   艾滋病主要临床表现为   发热、咽痛、皮疹和全身淋巴结核肿大,急性HIV脑膜炎。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1   性接触传播   可由男性传给男性,也可从男性传给女性或女性传给男性。

2.2   血液接触传播    传播概率可达到100%⑶,经HIV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污染的针头或锋利器具而感染,如吸毒者共用针头。

2.3   母婴传播    其概率在1550%之间⑶。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而将HIV传给婴儿。

2.4   医源性传播    其感染往往需要暴露于较多的血液。

3     医务人员预防要点

3.1    一般性预防措施   为杜绝和减少医源性经血液传播艾滋病。WHO向医务工作者推荐普遍性防护原则。

3.2    接触病源的预防措施

3.2.1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进行抽血、注射、处理污物等可能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是应穿白大衣、戴手套,当血液或其他液体有可能溅起时,需戴防护眼镜。

3.2.2   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或刺伤,使用后的针头严禁再用针头套套回。

3.2.3   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彻底洗手,特别是被血液或其他液体污染时,需彻底清洗,脱去手套后也需洗手。

3.2.4   医务人员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与艾滋病的直接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3.2.5   实验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盖紧盖好放入容器才送实验室,标目要醒目标明“小心血液、提防污染”。

3.2.6   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环境及一些物品应选择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对于污染废弃物可焚烧处理。

暴露后预防

4.1  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慎被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伤时应用肥皂水冲洗10分钟⑴,同时通过挤压伤口排除液体,用碘酒、酒精消毒;被污染的眼睛、口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

4.2   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在1~2h内给予齐夫多定600mg/d+拉米夫定300mg/d,连服四周⑵。

4.3   暴露后检测血清HIV抗体,在6周、12周、6个月定时检测,据研究95%HIV感染这将于6个月后出现血清抗体阳性⑶。

4.4   观察HIV感染早期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肌肉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

4.5   在暴露后预防和服药2周后进行药物毒性的监控和处理。

4.6   追踪暴露源的耐药性,对高危因素应进行HIV耐药性的检测。

5   感染后工作限制   对于HIV感染的工作人员不能献血,一般不进行侵入性操作,因职业暴露后感染率为0.3%⑵,若HIV抗体已证实阳转,才考虑调整工作。

6   对妊娠医务人员的建议  尽量将妊娠医务人员安排在不进行暴露性操作的岗位,工作中注意预防隔离。

7   小结  通过采取以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有效地防治艾滋病,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HIV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⑴付继华,于国防编著,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0月,1

⑵黄勋主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9月,123~128

⑶康丰仪,潘孝彰,翁心华主编,艾滋病防治手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25

 

相关热词搜索: 医务人员 艾滋病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