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中小企业的用人之道

发布时间:2022-01-31 15:02:33 浏览数:
人力资源争夺战势所难免,中小企业在经营时能以灵活取胜,在争夺人才时同样如法炮制,切切不可因为自己是中小企业就轻言放弃,相反可在选才、待才、育才时以灵活取胜呆板。
  人力资源是带动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公司最高主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打造优质的人力团队,以实现企业的远景及目标,并免于竞争威胁。
  建造优质的人力团队
  建造优质的人力团队,可从选才、留才和育才渐次入手。
  一、选才--在遴选组织成员时,适才可能比英才还来得重要
  台湾企管专家邱义城认为,所谓适才,就是成员不论智慧、才能或专业能力,都能胜任其所担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组织能满足他追求工作的动机,而且能在现有的企业文化下快乐的工作,能在团队运作下与人合作,至于是否是最聪明的反倒是其次。精明的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员工配合公司的能力和员工本身的专业能力一样重要,因为适才适所才会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二、留才--选对的人才,并让他们死心地为公司努力
  选对的人才进入企业,仅是建造团队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应是如何使这些人不受外界的诱惑,而死心塌地为公司的目标去投入、去努力。下列四大因子应为解决这问题的良方:
  财务的保障及可能的成长空间。透过工作努力及贡献,公司能保障其合理正常的待遇,而且公司成长员工也能水涨船高。
  受肯定及对工作成就感的心理满足。如工作丰富化、工作前瞻性及提升自己的机会。
  事业发展机会。组织成员随公司的成长及贡献,而能获得公平合理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也就是每一成员只要正直及卓越,就有公平得到前途发展的机会,而不需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扭
曲最后的结果。
  建造享受工作乐趣的环境。组织应提供一个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以建立团队情谊为重的社会化环境。
  三、育才--人力的训练及发展
  组织对训练及发展投入不应是虚应故事,最高管理者应体认人力发展对现有生产力及竞争力都有其重要性,如何建立团队学习型的组织及领导者教授型的组织,都是其中的重点工作。学习型组织对企业创新能力及弹性有很重大的影响,而教授式的组织,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成功的领导阶层,并透过人力发展建立共识及组织共同的价值观,达到系统性思考的优秀团队。
  创造令人才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许多中小企业所倚赖的柱石是利润,其实这种柱石不够强壮,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重量,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是如此。"人"才应该是企业的柱石,他们能提供不可动摇的基础,企业的成长及顾客的增加都要靠他。
  如果企业的焦点集中在员工身上,员工的焦点自然就会集中在服务顾客上面,有快乐的员工,才能为顾客提供最卓越的服务;因此,何不努力创造一个令员工乐在工作的环境?
  工作场所中的快乐,是提供优越服务的关键,绝不可因为是中小企业就对此疏忽。持续创造一个环境,让员工能把忧虑的事情留给公司去处理,这样他们才能专心服务公司。早在50年前,航运巨子卢作孚就提出过"公司的问题员工解决,员工的问题公司解决。"
  员工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利器,你可以注意一下企业里成本突然增加的部门,看看是不是有相关的士气问题正困扰着员工。
  和所有阶层的员工都有所接触,愈多消息来源,老板就愈能知道公司到底发生什么事,如此员工士气才会跟着提升。
  重新调整你对公司财务及员工的重视程度,这现两者其实可以共存共荣,以人性的一面做为企业经营的柱石,自然能产出企业所追求的财务成就。
  让公司融入员工的生活形态当中,而不是只扮演工作场所的角色。公司对员工的影响不只是在职涯上,也同样影响员工的私生活。做决策时请让员工有参与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拥有公司的一分子。
  测量工作场所的快乐程度,是不可或缺的,有四种有效的方法:一是要求员工把公司对他们的意义画出来;二是和中阶主管晤谈以了解各部门的士气;三是利用电话鼓励员工回馈;四是组成焦点小组定期测试士气。
  离职面谈,了解员工心态
  人员流动固然是企业新陈代谢的现象,但是,过高的流动率与过低的流动率,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上的问题。
  雇用一名新员工,当然要经过一关又一关的笔试与口试,最后才下决定雇用,但是,任用一段时间之后,有些人就会萌生去意,造成人员流动。
  主管必须在员工离职前举行面谈,以充分掌握及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藉由离职面谈进一步了解员工异动的理由,甚至藉此发掘公司员工流动的真正原因,所以,离职前面谈是一种很好的员工调查。一般而言,离职前面谈有下列的好处:
  由于员工即将离职,心理上的防御行为较少,鼓励他多多发表离职前对公司的观感,探讨离职的远近原因。
  很多员工都怀抱怨恨心情而离职,找出原因,藉以消除彼此的误解,并可发掘公司内部应兴应革的事项。
  诚心请教离职员工发表有关部门内的弊病,离职员工以第三者的立场来发表真实的原因,提供主管客观的思考方向。
  了解离职者即将就任的新职,了解到底是什么因素吸引了他。 相关热词搜索: 之道 用人 中小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