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2-03-06 15:06:25
浏览数:次
(1.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包头供电局,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对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电力的发展趋势从国家产业政策、内蒙古的自身优势、工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宏观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内蒙古的其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环保发电、使内蒙古的发电模式多样化的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电力工业;宏观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05—02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从1947年至今,已经走过60年的历程。电网建设从最初小电厂孤立运行,到直配供电的“一厂一网”,后来又发展到35kV电网、110kV电网、220kV电网、500kV电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区能够维持生产运行的电厂只有11座,装机总容量仅为1.48万kW。到2007年中,内蒙古电网西起阿拉善、东至锡林郭勒500kV三横四纵电网网架正式形成,其中500kV变电站11个,电厂91座。1991年,内蒙古电力建设提出变输煤为输电的发展思路,促成自治区“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的煤电转换战略。经过几年发展,内蒙古不但结束了缺电历史,而且于1994年和1995年开始分别向蒙古国和我国北京市输出电力,2006年向北京送电121.8亿kWh。面对60年内蒙古电力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的发展道路将会怎样,下面笔者将从宏观方面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 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的支持
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仍然把发展基础产业和能源工业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自治区把电力工业列为支柱骨干产业并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发展战略部署。因此,“十一五”或更长时期内我国电力工业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特别是国家在投融资、税收、价格方面已出台了一系列对西部电力工业优惠的政策,这将对西部电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面积118万km2,人口2 386万,分别占全国的12.3%和1.8%,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缓、落后。近些年,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我们来看几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内蒙古统计年鉴(2006)》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0~2005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GRP)从1 539.12亿元增加到3 895.55亿元,提高了1.53倍,而全国GDP同期仅提高了0.88倍,经济总量在各省区的位次由第27位升至第19位,6年前移了8位。从经济增长率看,2000~2005年分别为10.8%、10.7%、13.2%、17.9%、20.5%和23.8%,不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且从2003年以来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分别达到18.2%和43.5%,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3和12.2个百分点。2005年内蒙古人均GRP达到16 33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2 000美元),在全国各省区排第10位,从2003年起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12省区市中取代新疆列第一名。此外,内蒙古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和消费也迅速增加,这就要求电力工业建设应加快步伐,不然会造成电力发展缓慢而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
3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结构的改变
自治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2.3∶34.2∶43.5,调整为2005年的15.7∶44.1∶40.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六大优势产业,成为拉动自治区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电力需求也随着迅速增加。随着第二产业所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内蒙古电力工业也将随之得到快速发展。
4 资源丰富
煤炭、水能、风能是电力产业发展的基础之源,内蒙古的煤炭、水资源以及风能都十分丰富,为其电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1 煤炭资源得天独厚
煤炭是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主要能源,据规划,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电用煤数量呈急速上升趋势。内蒙古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 169亿t以上,预测储量在10 438亿t以上。全区八盟四市每个地区都有煤。多数煤田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宜于露天开采,煤种齐全,煤质好。著名煤田有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乌海等煤田。此外,从自治区的最东端到西部边沿地区,遍布几十个储量在10~100亿t的煤田,尤其在西部地区不仅探明储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且多系闻名于世的优质精煤。
4.2 水资源分布不均,但可利用性强
内蒙古淡水资源总量约为510亿m3(不含黄河过境315亿m3)。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自治区东部地区及中西部的黄河流域。东部地区水源丰富,装机容量不受水资源限制。西部地区装机容量受水资源限制,但装机容量也可达4750~6300万kW,尤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水资源分布与煤炭资源分布相一致,黄河岸边有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和乌海煤田,为沿黄河流域建设大型坑口、路口电厂提供了可靠、方便的水资源。
4.3 风能资源极其丰富
幅员辽阔的内蒙古,以其1.01亿kW可开发的风能功率位居全国第一。其风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分布面广:全区年平均风速在5.5m/s以上的风能富集区有8.3万km2,年平均风速4.5-5.4m/s的有20万km2,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风能富区;②品位较高:风中不含盐雾、能量密度较大,且极少破坏性风速;③连续性好:已进行长年监测的10大风场,全年累计有效风时均大于6000h;④稳定度佳:历年风能平均稳定度<10%。内蒙古的风能不仅潜力大而且开发价值高,为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 区外电力需求迅速扩大
2005年随着东西联网,内蒙古电网1月份发电量完成59.87亿kW时,东送电量同比增长42.63%。这是因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与缺电严重的京津唐地区毗邻,东部地区与辽、吉、黑三省相连。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严重缺电地区之一,今后由于受环保、运输等条件的限制,不宜建设过多的电源来满足该地区用电的需求,而只能走“西电东送”的路子。东北地区是我国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工业没有完全走出低谷,电力供需矛盾暂时缓和。但该地区用电的潜力很大,同时由于该地区煤炭增产能力有限,从关内调煤又受到铁路运输的限制,因此,在内蒙东部的三大褐煤基地建设坑口电站向东部电网送电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
6 环境保护为内蒙古电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电力是清洁高效能源,输电比输煤经济,节约土地资源,便于环保治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的优化升级,降低电力成本,扩大电力在终端能源的需求比例,不断提高电气化程度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改善总体环境状况的根本性措施。而且铁路运煤沿途造成污染,而输电线路建设几乎不影响耕地;另外在京津人口稠密地区建电厂废水、粉煤灰处理非常困难,水源也十分紧张。因此,在内蒙古大力发展电力产业是战略性举措。
此外,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及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活动,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和北京一次能源短缺的状况,决定了北京地区不宜建设大型的燃煤电厂,对网外电力需求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大,为内蒙古电力占领华北电力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7 科技进步促进电力产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从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看,技术进步的方向是建设超临界的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机组替代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低温低压、中温中压的小火电机组,鼓励热电联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洁净煤发电以及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垃圾发电。大力推广和应用电力环保、空冷节能、配网自动化、大容量、高密度输变电,紧凑型输电塔杆、跨区电网互联、电网及变电自动化、电网商业运营技术,加速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跨越,提高科技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份额,从而促进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内蒙古自治区一方面应以煤炭发电为主,改进煤炭发电工艺,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自治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风能大力发展环保发电。因此,技术进步为内蒙古自治区发电模式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7个方面表明宏观环境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发展并不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首先,内蒙古狭长的电网通道。内蒙古电网西起阿拉善,东至兴安盟,东西跨越三千多公里。这给电网安全造成很大隐患。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安装了多处安全自动装置,整个电网有10多个安全稳定断面的约束。这使某些电厂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出力受到限制。其次,火电机组所占比例过高,节能减排压力大。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电网统调电厂已经达到79座,其中:火电71座, 16 911MW;水电 2座, 553 MW;燃气 1座, 390 MW;风电 5座, 270 MW。火电装机占总装机的95.3%。第三,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缓慢。2004年电力“厂网分开”,内蒙古地区成立了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负责电力输配电的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北方联合电力”对内蒙古地区原电力公司所属发电公司进行管理,同时华电、华能国华等发电公司逐渐进入到内蒙市场。发供电的分开,从发电侧引入了真正意义的竞争,促进了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也吸引了不少发电公司到内蒙来投资。到2006年底进入内蒙古地区发电市场发电公司已经发展到10多个。然而,在输配电方面并没有采用进一步的改革措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并没有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利益。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然而,宏观环境为内蒙古电力工业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该做好内功,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电力工业 内蒙古 环境 分析
摘 要:对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电力的发展趋势从国家产业政策、内蒙古的自身优势、工业结构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宏观环境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内蒙古的其他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环保发电、使内蒙古的发电模式多样化的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电力工业;宏观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05—02
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从1947年至今,已经走过60年的历程。电网建设从最初小电厂孤立运行,到直配供电的“一厂一网”,后来又发展到35kV电网、110kV电网、220kV电网、500kV电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区能够维持生产运行的电厂只有11座,装机总容量仅为1.48万kW。到2007年中,内蒙古电网西起阿拉善、东至锡林郭勒500kV三横四纵电网网架正式形成,其中500kV变电站11个,电厂91座。1991年,内蒙古电力建设提出变输煤为输电的发展思路,促成自治区“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的煤电转换战略。经过几年发展,内蒙古不但结束了缺电历史,而且于1994年和1995年开始分别向蒙古国和我国北京市输出电力,2006年向北京送电121.8亿kWh。面对60年内蒙古电力的快速发展,今后我们的发展道路将会怎样,下面笔者将从宏观方面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 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的支持
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仍然把发展基础产业和能源工业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自治区把电力工业列为支柱骨干产业并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发展战略部署。因此,“十一五”或更长时期内我国电力工业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特别是国家在投融资、税收、价格方面已出台了一系列对西部电力工业优惠的政策,这将对西部电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 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面积118万km2,人口2 386万,分别占全国的12.3%和1.8%,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缓、落后。近些年,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我们来看几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内蒙古统计年鉴(2006)》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0~2005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GRP)从1 539.12亿元增加到3 895.55亿元,提高了1.53倍,而全国GDP同期仅提高了0.88倍,经济总量在各省区的位次由第27位升至第19位,6年前移了8位。从经济增长率看,2000~2005年分别为10.8%、10.7%、13.2%、17.9%、20.5%和23.8%,不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且从2003年以来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分别达到18.2%和43.5%,分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3和12.2个百分点。2005年内蒙古人均GRP达到16 331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2 000美元),在全国各省区排第10位,从2003年起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12省区市中取代新疆列第一名。此外,内蒙古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和消费也迅速增加,这就要求电力工业建设应加快步伐,不然会造成电力发展缓慢而阻碍经济发展的现象。
3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结构的改变
自治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2.3∶34.2∶43.5,调整为2005年的15.7∶44.1∶40.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六大优势产业,成为拉动自治区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电力需求也随着迅速增加。随着第二产业所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越大,内蒙古电力工业也将随之得到快速发展。
4 资源丰富
煤炭、水能、风能是电力产业发展的基础之源,内蒙古的煤炭、水资源以及风能都十分丰富,为其电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1 煤炭资源得天独厚
煤炭是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主要能源,据规划,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电用煤数量呈急速上升趋势。内蒙古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 169亿t以上,预测储量在10 438亿t以上。全区八盟四市每个地区都有煤。多数煤田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宜于露天开采,煤种齐全,煤质好。著名煤田有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乌海等煤田。此外,从自治区的最东端到西部边沿地区,遍布几十个储量在10~100亿t的煤田,尤其在西部地区不仅探明储量占全区总量的70%以上,且多系闻名于世的优质精煤。
4.2 水资源分布不均,但可利用性强
内蒙古淡水资源总量约为510亿m3(不含黄河过境315亿m3)。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自治区东部地区及中西部的黄河流域。东部地区水源丰富,装机容量不受水资源限制。西部地区装机容量受水资源限制,但装机容量也可达4750~6300万kW,尤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水资源分布与煤炭资源分布相一致,黄河岸边有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和乌海煤田,为沿黄河流域建设大型坑口、路口电厂提供了可靠、方便的水资源。
4.3 风能资源极其丰富
幅员辽阔的内蒙古,以其1.01亿kW可开发的风能功率位居全国第一。其风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分布面广:全区年平均风速在5.5m/s以上的风能富集区有8.3万km2,年平均风速4.5-5.4m/s的有20万km2,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风能富区;②品位较高:风中不含盐雾、能量密度较大,且极少破坏性风速;③连续性好:已进行长年监测的10大风场,全年累计有效风时均大于6000h;④稳定度佳:历年风能平均稳定度<10%。内蒙古的风能不仅潜力大而且开发价值高,为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 区外电力需求迅速扩大
2005年随着东西联网,内蒙古电网1月份发电量完成59.87亿kW时,东送电量同比增长42.63%。这是因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与缺电严重的京津唐地区毗邻,东部地区与辽、吉、黑三省相连。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严重缺电地区之一,今后由于受环保、运输等条件的限制,不宜建设过多的电源来满足该地区用电的需求,而只能走“西电东送”的路子。东北地区是我国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地区,近年来由于工业没有完全走出低谷,电力供需矛盾暂时缓和。但该地区用电的潜力很大,同时由于该地区煤炭增产能力有限,从关内调煤又受到铁路运输的限制,因此,在内蒙东部的三大褐煤基地建设坑口电站向东部电网送电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
6 环境保护为内蒙古电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电力是清洁高效能源,输电比输煤经济,节约土地资源,便于环保治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的优化升级,降低电力成本,扩大电力在终端能源的需求比例,不断提高电气化程度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改善总体环境状况的根本性措施。而且铁路运煤沿途造成污染,而输电线路建设几乎不影响耕地;另外在京津人口稠密地区建电厂废水、粉煤灰处理非常困难,水源也十分紧张。因此,在内蒙古大力发展电力产业是战略性举措。
此外,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及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活动,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和北京一次能源短缺的状况,决定了北京地区不宜建设大型的燃煤电厂,对网外电力需求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大,为内蒙古电力占领华北电力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7 科技进步促进电力产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
从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看,技术进步的方向是建设超临界的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机组替代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低温低压、中温中压的小火电机组,鼓励热电联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洁净煤发电以及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垃圾发电。大力推广和应用电力环保、空冷节能、配网自动化、大容量、高密度输变电,紧凑型输电塔杆、跨区电网互联、电网及变电自动化、电网商业运营技术,加速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跨越,提高科技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份额,从而促进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内蒙古自治区一方面应以煤炭发电为主,改进煤炭发电工艺,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自治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风能大力发展环保发电。因此,技术进步为内蒙古自治区发电模式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7个方面表明宏观环境对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发展并不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首先,内蒙古狭长的电网通道。内蒙古电网西起阿拉善,东至兴安盟,东西跨越三千多公里。这给电网安全造成很大隐患。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安装了多处安全自动装置,整个电网有10多个安全稳定断面的约束。这使某些电厂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出力受到限制。其次,火电机组所占比例过高,节能减排压力大。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电网统调电厂已经达到79座,其中:火电71座, 16 911MW;水电 2座, 553 MW;燃气 1座, 390 MW;风电 5座, 270 MW。火电装机占总装机的95.3%。第三,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缓慢。2004年电力“厂网分开”,内蒙古地区成立了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负责电力输配电的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北方联合电力”对内蒙古地区原电力公司所属发电公司进行管理,同时华电、华能国华等发电公司逐渐进入到内蒙市场。发供电的分开,从发电侧引入了真正意义的竞争,促进了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也吸引了不少发电公司到内蒙来投资。到2006年底进入内蒙古地区发电市场发电公司已经发展到10多个。然而,在输配电方面并没有采用进一步的改革措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并没有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利益。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然而,宏观环境为内蒙古电力工业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该做好内功,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电力工业 内蒙古 环境 分析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一个长期争论的电力工业结构...2022-02-26
- 电力工业:过剩是内部过度竞...2022-02-26
- 学习总书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2021-08-27
- 内蒙古景区建设步入“黄金时代”2021-09-14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21-09-16
- 2021年强国路上你我同行内蒙...2021-10-19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工...2022-02-20
- 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地下水亏缺...2022-02-20
- 内蒙古烟草行业近年体制改革...2022-03-03
- 内蒙古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2022-03-05
- 内蒙古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2022-03-05
- 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SWOT发展分析2022-03-06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
- 个人政治生态分析报告最新2021-08-18
- 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报告12篇2021-08-19
-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2021-08-27
-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公司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21-08-27
- 人力资源部招聘分析报告2021-08-27
- 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2021-08-27
-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学校课程达成度分析报告范文2021-08-27
- 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021-08-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