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提高项目质量管理 强化工程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2-03-08 15:07:08 浏览数:

(包头市第四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 要:在阐述了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8—0098—02
1 质量控制的意义

由于建设工程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动都会使工程质量发生变动。每一个工程项目具有独特型和流动性,没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没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

一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工程质量存在隐蔽性,若在施工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事后只能从表面上检查,就很难发现内在的质量问题。

工程项目建成后无法进行工程内在质量的检验,不能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这就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重视事先、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
2 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个工程项目可从大到小可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检验批的质量是分项工程乃至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只有把每个检验批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每个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
5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通常可以概括为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当是一个全面、全过程的控制过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采用有效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保障工程质量。对人,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对机械,要根据工艺和技术要求,确认是否选用了合适的机械设备,是否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对材料,要把好检查验收这一关,保证正确合理使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并检查、确认、督促做好收、发、储、运等技术管理工作;对方法,要通过分析、研究、对比,在确认可行的基础上确定应采用的优化方案、工艺、设计和措施
;对环境,要通过指导、督促、检查,建立良好的技术环境、管理环境和劳动环境,以便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良好条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
6 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每一个控制过程都要经过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正的基本环节。控制过程首先从投入开始,一个计划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基本条件是能否按计划所要求的人力、材料、设备、机具、方法和信息等进行投入。项目管理人员如果能把握住对“投入”的控制,也就把握住了控制的起点要素;工程项目的实现总是要经由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在转换过程中,计划的执行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多因素的干扰,造成实际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结果之间发生偏离,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做好“转换”过程的控制工作;反馈是控制的基础工作,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变化都会对预定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计划与执行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捕捉工程进展信息并反馈给控制部门,为控制服务;对比是将实现目标成果与计划目标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偏离,当出现实际目标成果与计划目标的偏离超出允许的范围时,就需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3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计划P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实施D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检查C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
4 质量控制的基本类型

由于控制方式和方法的不同,控制可分为多种类型,按发展过程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按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按纠正措施或控制信息的来源可分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归纳起来,控制分为两大类,即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就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以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主动控制是一种前馈控制,又是一种事前控制。

被动控制是指当系统按计划运行时,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将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传递给控制部门,使控制人员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偏差,寻求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案,然后再回送给计划实施系统付诸实施,使得计划目标一旦出现偏差就能得以纠正。被动控制是一种反馈控制,对项目管理人员而言,是一种积极得控制,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常采取的控制方式。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都是实现项目目标所必须采用的控制方式。有效的控制是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加大主动控制在控制过程中的比例,同时进行定期、连续的被动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完成项目目标控制的根本任务。
7 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7.1 排列图法

排列图是用来寻找影响工程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图形和一条曲线组成。其中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若干个直方图形分别表示质量影响因素的项目,直方图形的高度表示影响因素的大小程度,按大小顺序由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

其中累计频率0~80%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进行重点管理;累计频率80%~90%区间的问题定为B类问题,即次要问题,作为次重点管理;累计频率90%~100%区间的问题定为C类问题,即一般问题,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
7.2 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也称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又叫树枝图或鱼刺图,是用来寻找某种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有效工具。

因果分析图法的基本原理是对每一个质量特性或问题采用鱼刺图的方法,逐层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确定其中最主要原因,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置和管理。

因果分析图的做法是首先明确质量特性结果,画出质量特性的主干线,明确制作什么质量问题的因果图。然后分析确定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大原因,一般有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五个方面,再进一步分析确定影响质量的中、小和更小原因。对重要的影响原因还要用标记或文字说明,以引起重视,最后对照各种因素逐一落实,制定对策,限期改正。
7.3 直方图法

直方图的主要用途是整理统计数据,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数据分布的集中或离散状况,从中掌握质量能力状态;观察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正常、稳定和受控状态以及质量水平是否保持在公差允许的范围内。

直方图以直方图形的高度表示一定范围内数值所发生的频数,据此可掌握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了解质量特征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正常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其形状特征是中间高、两边低、成对称。异常直方图呈偏态分布,常见的异常直方图中折齿型分布是由于作频数表时分组不当或组距确定不当所致;绝壁型分布是因操作者的主观因素所造成;孤岛型分布是由于少量材料不合格或短时间内工人操作不熟练所造成;双峰型分布是由于在抽样检查以前数据分类不够好使两个分布混淆在一起所造成。

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进一步利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相关图等寻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预定要求。
7.4 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分析方法,可以随时了解生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生产处于稳定状态,起到预防出现废品的作用。

当分析控制图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点子连续在中心线一侧出现7个以上②连续7个以上点子上升或下降③点子在中心线一侧多次出现如连续11个点中至少有10个点、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出现在同一侧④点子接近控制界限如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连续7点中至少有3点、连续10点中至少有4点落在二倍标准偏差与三倍标准偏差控制界限之间⑤点子出现周期性波动时说明生产过程存在质量问题,这时可进一步利用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相关图等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预定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强化 提高 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