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3-12 15:13:24 浏览数: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文章针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方案中专门针对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几个有待商榷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给图书馆馆藏建设带来的各种影响,同时就如何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学水平;评估;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6—0158—02

2004年以来,教育部开展了对普通高等院校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实践证明教育评估对促进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全面推进高等学校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现行的教育评估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全面参与评估的领导,组织,管理,定性等各方面工作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估认定方式,这种政府主导型方式在教育评估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图书馆缺乏对评估工作目的意义的全面认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评估工作。因此,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估目的,评估内容及评估形式进行一定的深入探讨,对新时期图书馆各方面的发展极具挑战意义。
1 评估指标中图书馆各项指标存在的问题
1.1 评估指标对图书馆量化考核重视不够

在教育部2004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另外还有1个特色项目。7项一级指标是:①办学指导思想;②师资队伍;③教学条件与利用;④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⑤教学管理;⑥学风;⑦教学效果。在7个一级指标中,“教学条件与利用”是唯一把“图书馆状况”直接作为观测点的指标, 在总数19的评估权重中,图书馆参考权重仅为0.2,占整个权重系数的1.05%。未对其单独列项,评估内容也不够细化。而据有关资料反映, 国外发达国家类似的大学水平评估指标中,图书馆权重系数约为10%。
1.2 忽视各校差异,指标缺乏灵活性

各校因多种原因造成图书馆条件差异巨大。教育部直属院校与各地方院校、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国家重点扶持高校与一般高校、发展数十年与刚刚建成的高校、各不同专业院校间图书馆年度经费比例悬殊,在图书馆状况上必然存在巨大差异。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各校具体历史背景制订适合不同层次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做到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而通知只是从静态化的角度对图书馆进行考量。这种做法明显有欠稳妥。如发展历史悠久的高校,长期累积了一定的馆藏量,而刚刚建成的高校,其馆藏与发展历史悠久的高校不可同日而语,需要逐步累加。通知却忽略这样的差异,而是采用一刀
切的方式要求“生均图书”100册、80册、70册,这违反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不利于教育产业的发展壮大。
1.3 评估缺乏对馆员素质的考量

馆员包括图书馆各层次的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馆员的个人素质与服务意识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图书馆的价值构成,5%在馆舍设备,20%在文献资源,75%在馆员。在我国,长期以来,为了保证教学中心地位,各高校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多向教学人员大力倾斜。作为辅助单位的高校图书馆人员工资、晋迁、深造等待遇和机会与教学、科研、机关管理人员差距愈来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造成图书馆大批人才流失,影响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图书馆无严格的准入制度,为了引进教学、科研高级人才,各高校往往将图书馆作为安排这些人才家属
就业的首选场所。使图书馆成为编余人员的“收容所”。这些人员大多学历层次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馆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在评价图书馆中对馆员与学生比例及馆员学历层次应有所考虑。图书馆的人才要素问题未纳入评估指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 评估给馆藏资源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2.1 评估对图书采购方面的影响

大量突击购书,影响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评估标准对馆藏量作了硬性规定,一些评估院校图书馆长期经费投入不足,以及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而引起的馆藏图书总量和生均进书量与评估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达标,不少院校紧急追加款项突击购买图书,靠疾风骤雨式手段来完成藏书数量, 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控制采购质量, 造成一些图书根本不适合本校读者阅读而读者真正需求的文献资料缺藏。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 采购人员忽略严格查重, 导致同一种书反复购置, 一些与本校专业毫无关系的图书增多, 严重影响了图书馆馆藏质量。
2.2 评估对图书加工方面的影响

编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馆藏编目数据质量。藏书数量的迅猛增加,连锁反应是给分编工作带来很大冲击。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许多图书馆临时委托书商进行编目。目前大部分编目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完全充当“键盘手”角色,对MARC数据格式只能粗略掌握,无法根据馆藏编目规则修改数据。更有甚者,为提高速度,忽略查重,机械套录,知错不改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馆藏数据库一塌糊涂。
2.3 评估对日常业务工作的影响

评估周期较长,妨碍正常业务的开展,影响服务质量。从迎接评估到评估工作结束,一般要半年至一年时间,个别图书馆为了应付评估,投机取巧,在表面上大做文章,把来不及分编的新书直接贴上书标上架,掩人耳目。特别是藏书量不够的图书馆,大规模购书,为了使新书能尽快与读者见面,调集所有业务骨干到一线分编新书,其他工作基本处于瘫痪和维持状态; 还有的阅览室、书库书架紧张,新书频繁交接、上架、倒架,打捆造成工作人员劳动重复,无法开展图书馆日常的服务工作。
2.4 评估对馆藏结构的影响

盲目追求馆藏数量,藏书结构单一。教学评估使许多高校图书馆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馆藏而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购书经费。而对馆藏资源的收藏仍集中在纸质文献上,电子文献、网络信息资源所占比例很小,有的甚至为零,有的馆所谓的电子文献仅仅是一些随书光盘的集合,而这些随书光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应用,有的只是少量收藏而不加以利用,造成馆藏结构单一。
2.5 评估对信息资源利用的影响

缺乏对商业数据库的深入了解,造成资源重复和浪费。还有的图书馆为了应付评估和检查,事先不进行规划和可行性论证,超出自己的使用能力去购置服务器和光盘库等, 导致技术设备闲置,造成浪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2006年全国出版各类期刊9 490种。 但目前国内数据制作商仍处于各自为政、低层次重复阶段。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中国学术期刊网 ( CNKI) 收录期刊8 200种,万方数据收录期刊2 500种,维普资讯收录期刊[CM)]8 000种,可见各中文期刊库数据库之间有相当数量的资源重复。所以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应在数据库采购前做好前期调研,选择合适的数据库,避免重复购置。

高校评估工作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业务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各高校图书馆都以评估为事业发展的契机,将评估作为改善办馆条件、提高服务水平、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图书馆管理的一次机遇。使评估更有效,结果更客观“评估不是目的,而是促进高校发展甚至图书馆发展的手段”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评估工作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各高校图书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评估为契机对照评估标准和有关要求,努力推进图书馆事业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图书馆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的对策
3.1 正确处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

确立实体馆藏,尤其是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建设在整个馆藏体系中的主导地位。2007年年初,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五项评价指标,其中要求综合性院校生人均图书100册,人均新书4册;工科院校生人均图书80册,人均新书3册; 尽管图书馆界和各高校对此颇有微词,但教育部并未为之改变。因此必须重视基础文献资源建设,注重基础理论、学科前沿、教材教参、工具书等相关书籍的配套,保持合理的文献结构,不断提高藏书质量,确保馆藏资源建设的连续性。
3.2 完善馆藏图书组织原则

严格遵循从师生阅读需求出发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密切关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的安排,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重点采选新学科和专业的教学用书,内容偏重于应用类,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馆藏需求。同时,结合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开展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加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综合性知识类文献资源的收藏。在文献采购过程中,把握好藏书的兼容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把适合读者需要的当今国内外的先进思想及本校所设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及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等优秀文献收藏进馆,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经费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3 建立特色馆藏,避免重复和浪费

无论是实体馆藏建设还是虚拟馆藏建设都要遵循实用性和特色化建设的原则。特色馆藏是改变馆藏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的必由之路,是合理配置、优化重组和改善各地区之间文献不合理布局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特色馆藏主要以地方文献收藏为特色,以少数民族文献收藏为特色,以历史文献收藏为特色,以国际会议文献收藏为特色,而更多的是以某一或某些学科文献收藏为特色。由于各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不健全,采购不协调,致使文献重复订购率极高,造成了极大的重复和浪费。各馆应根据自己的馆藏特点,一方面要适应本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科特色,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另一方面,努力将特色馆藏数
字化,将特色数据库连接在网络上,最终实现馆藏资源跨越时空的共享,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提高馆藏资源建设的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只有与读者的合理需求挂钩,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为此,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应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和未来的需要, 充分了解出版市场信息, 结合各学科专业文献资源的特点,准确、合理地分配购置费的比例,进行有效采购,满足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同时,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统一协调, 规划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统一安排购置经费,科学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 提高馆藏资源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N].中国教育报,2006-05-19(1).
[2] 付广明.抓住高校评估机遇,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J].河北科技图苑,2005,(1).
[3] 钟燕,徐志清.评估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及负面影响[J].全国新书目,2006,(15):77-78.
[4] 林少薇.高职高专成人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化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5,(2):197-199.
[5] 关仲和.高等教育评估与现代大学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 2005,(10):34-37.
[6] 吴建华.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水平及文献保障水平指标评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19、224.

相关热词搜索: 馆藏 图书馆 水平评估 高校 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