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12 15:15:14
浏览数:次
(湖北师范学院 政法经济系,湖北 黄石 435000)
摘 要:文章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建设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从确立印刷型文献的主体地位、适增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建设特色馆藏、扩充虚拟馆藏诸方面阐述了新世纪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发展方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藏书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4—0137—02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逐步普及,一种全新的环境——网络环境渐成客观现实,传统图书馆迎来了划时代的飞跃。昔日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储存以及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变,分散于不同地点的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存贮,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结,人们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信息,且不受时空限制。图书馆馆藏资源从此由过去单一的“文献信息”宽泛为“信息资源”,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亦更加扩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与时俱进,加强馆藏信息建设,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将关系着新世纪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1 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简述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繁复多类,按其文献载体形式来分,有图书、报纸、期刊、特种文献等印刷型文献:有音像文献、缩微文物、电子出版物等非印刷型文献。从目前来看,印刷型文献是馆藏信息资源的主体,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一地位不会改变;而电子文献则代表着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伴随科技的进步,其效能必将日益凸显。按馆藏空间结构来分,有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之别。所谓现实馆藏指本馆直接拥有的非网络信息资源,包括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文献信息,单机版电子文献及馆藏中已数字化的文献信息等;所谓虚拟馆藏是指本馆以外的馆藏,但在网络上可供图书馆利用的电子信息以及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获取的非电子信息资源。已经数字化并在网上运行的馆藏信息资源,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同时也是他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支配等权利,而对虚拟馆藏则仅有利用(共享)权。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完整体系,二者将并存互补,相得益彰,从而达到馆藏的最优化。
2 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历经高技术的洗礼,以一派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如此对应的图书馆藏建设亦呈现全新的特点,较之以往更显多姿多彩。
2.1 馆藏形式多元化
自从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至今,纸质印刷品一直是文献资源的载体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馆藏资源几乎由其独领风骚一统天下。近年来,随着一种以二进制数码和电子模拟为信号的新型信息媒体的诞生,千百年的格局被打破,它以电磁波、磁介质、光介质等为载体,包含有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音像、磁盘、光盘、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该计算机媒体相对于纸质文献来说,具有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存储数字化、检索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但远未对印刷型文献取而代之,在网络环境下印刷型文献仍会占据显赫位置。可以断言,馆藏形式将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这种多元化格局。
2.2 馆藏资源共享性
馆藏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梦寐以求的愿景,今天借助科学的力量,终于梦想成真。馆藏资源共享的鲜明特点是,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工具,提供数字化国际标准化的信息,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域快捷地检索和利用。图书馆不仅可为读者提供本馆藏资源,还能通过本馆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获取或利用馆外信息资源,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有210万多册,通过网络可获得以电子型文型为主的非书资料则达2 000多万件。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现实馆藏建设,而且也包括虚拟馆藏建设,过去人们习惯以藏书量为标尺丈量图书馆的馆藏水平,现在则变更为以本馆读者所能利用的馆外文献量(包括本馆读者可以利用的馆外文献)为馆藏评价圭臬,它更能反映出该馆在共享网络化中的优劣高低。
2.3 馆藏建设社会化
面对浩瀚的信息源和复杂的信息需求,任何图书馆欲凭一己之力来完成满足读者所有需求的任务是根本不现实的,同时网络化使读者通过电子文献获得大量信息的机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种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相互重复就会造成资源的无谓浪费。因此,图书馆馆藏建设社会化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网络化的发展和完善也使得馆藏建设社会化的技术条件瓜熟蒂落。在全社会范围内,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利用将突破时空桎枯,随心所欲的获取信息。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之发展对策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构建了全新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必须以理性的科学态度直面现实,着眼未来,审慎缜密地制订对策,以保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确立印刷型文献的主体地位
随着电子文献的出现,“无纸代”的目标似乎指日可待,但人们很快发现传统出版物——印刷型文献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撼动,其仍是图书馆的主要馆藏品种。同浩如烟海的印刷文献相比,电子文献尚显“单薄”些。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注重实体馆藏的建设,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其2 000万件文献中,数字化的大约只有3万种;我国仅2001年就出版图书近14万种,期刊18 000万余种。由于历史、经济、教育等原因,我国国民素质整体尚低,大部分人还未完全并接受互联网,电脑的家庭普及率也不太高,而电子文献又必须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方可实现阅读,这无形中加大了推广使用的难度,因此许多读者还是青睐于印刷型文献,将之视为阅读的首选,如《美国生物化学学报》。在我国订户中,订购电子版的仅350家,而订购印刷版的则超过了44 000家。
印刷型文献不仅目前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最基础、现实的馆藏,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最直接、最基础的提供服务形式最经济的资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文献资源布局中占据主体地位。
3.2 适增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
电子出版物这一新型信息媒体给图书馆界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方式,较之传统出版物,其拥有独一无二的形式,①丰富性,覆盖面广、信息量大;②及时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持有计算机并与网络连接,并可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③分散性,它的贮存是分布式的,存在于各个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中或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上。
当然金无足赤,电子文献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其权威性尚不能与印刷型文献同日而语,由于缺少严格的评审与质量管理,其在学术评价中难与印刷型文献相提并论,电子版的价格低于印刷版型,但若考虑到阅读文献必须配置的设备等因素,价格则会上扬。同时存储介质和读取设备及软件系统淘汰系统更新速度快,信息保存环境不稳定、防伪侵袭性能差。
电子出版物的瑕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竞争力,但从目前来看,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网络化的日益发展,应不断提高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并早日真正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3.3 建设特色馆藏
目前,图书馆要摒弃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建立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如果没有特殊馆藏,将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更难为社会所广泛认同。特色馆藏建设,要统筹规划,既有近期实施举措,又有长远规划。虽然特色馆藏信息资源的总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往往决定着本馆在业界的声誉和地位。
特色馆藏要坚持完整性、系统性、独创性。我国的特色馆藏建设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如上海图书馆设立了家谱文献专藏,收藏家谱原件1.1万多种,8.3万余册,为世界上该项之最的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的易经专藏收入了易学著述13 000余种,2 000余部万余册,基本包含了现存古今重要的易学典籍;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儒学文献中心收藏儒学文献10万余册,机读数据库13个。所以说各类型图书馆都应有各自的文献资源结构和特色,这将是图书馆屹立于世界之本。
3.4 扩充虚拟馆藏
在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建设是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虚拟馆藏是馆藏建设的奋斗目标。
加强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发网络资源,扩充虚拟馆藏。这需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配备购置必要的信息技术设施,主要是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另一方面加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因网上信息无限且无序,多是一次信息,未进行加工处理,必须通过信息综合开发,经过二次、三次加工和组织,使大量无序信息转变为有序可用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正日益成为图书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不可或缺的情报源。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顺应当前用户的信息需求,又朝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懈努力。诚如一位著名图书馆学家所言“要在知识的当今世界中寻找通路,我们需要经纬并重,阴阳并举,兼顾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充分发挥各类信息资源的特性和优势,以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兼收并蓄,共存互补,将是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黄宗忠.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
[2] 吕俊生.网络环境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3] 吴志6.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0,(5).
[4] 郝亚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1,(4). 相关热词搜索: 馆藏 信息资源 环境 建设 网络
摘 要:文章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及其建设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从确立印刷型文献的主体地位、适增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建设特色馆藏、扩充虚拟馆藏诸方面阐述了新世纪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发展方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资源;藏书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4—0137—02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逐步普及,一种全新的环境——网络环境渐成客观现实,传统图书馆迎来了划时代的飞跃。昔日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储存以及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变,分散于不同地点的信息以数字化方式存贮,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结,人们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信息,且不受时空限制。图书馆馆藏资源从此由过去单一的“文献信息”宽泛为“信息资源”,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亦更加扩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与时俱进,加强馆藏信息建设,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将关系着新世纪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1 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简述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繁复多类,按其文献载体形式来分,有图书、报纸、期刊、特种文献等印刷型文献:有音像文献、缩微文物、电子出版物等非印刷型文献。从目前来看,印刷型文献是馆藏信息资源的主体,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一地位不会改变;而电子文献则代表着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伴随科技的进步,其效能必将日益凸显。按馆藏空间结构来分,有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之别。所谓现实馆藏指本馆直接拥有的非网络信息资源,包括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文献信息,单机版电子文献及馆藏中已数字化的文献信息等;所谓虚拟馆藏是指本馆以外的馆藏,但在网络上可供图书馆利用的电子信息以及可以通过馆际互借获取的非电子信息资源。已经数字化并在网上运行的馆藏信息资源,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同时也是他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支配等权利,而对虚拟馆藏则仅有利用(共享)权。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完整体系,二者将并存互补,相得益彰,从而达到馆藏的最优化。
2 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历经高技术的洗礼,以一派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如此对应的图书馆藏建设亦呈现全新的特点,较之以往更显多姿多彩。
2.1 馆藏形式多元化
自从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至今,纸质印刷品一直是文献资源的载体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馆藏资源几乎由其独领风骚一统天下。近年来,随着一种以二进制数码和电子模拟为信号的新型信息媒体的诞生,千百年的格局被打破,它以电磁波、磁介质、光介质等为载体,包含有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音像、磁盘、光盘、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该计算机媒体相对于纸质文献来说,具有信息传播网络化、信息存储数字化、检索方便成本低廉等优势。但远未对印刷型文献取而代之,在网络环境下印刷型文献仍会占据显赫位置。可以断言,馆藏形式将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这种多元化格局。
2.2 馆藏资源共享性
馆藏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梦寐以求的愿景,今天借助科学的力量,终于梦想成真。馆藏资源共享的鲜明特点是,通过信息传输网络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工具,提供数字化国际标准化的信息,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地域快捷地检索和利用。图书馆不仅可为读者提供本馆藏资源,还能通过本馆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获取或利用馆外信息资源,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有210万多册,通过网络可获得以电子型文型为主的非书资料则达2 000多万件。
在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现实馆藏建设,而且也包括虚拟馆藏建设,过去人们习惯以藏书量为标尺丈量图书馆的馆藏水平,现在则变更为以本馆读者所能利用的馆外文献量(包括本馆读者可以利用的馆外文献)为馆藏评价圭臬,它更能反映出该馆在共享网络化中的优劣高低。
2.3 馆藏建设社会化
面对浩瀚的信息源和复杂的信息需求,任何图书馆欲凭一己之力来完成满足读者所有需求的任务是根本不现实的,同时网络化使读者通过电子文献获得大量信息的机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种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相互重复就会造成资源的无谓浪费。因此,图书馆馆藏建设社会化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网络化的发展和完善也使得馆藏建设社会化的技术条件瓜熟蒂落。在全社会范围内,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利用将突破时空桎枯,随心所欲的获取信息。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之发展对策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构建了全新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必须以理性的科学态度直面现实,着眼未来,审慎缜密地制订对策,以保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确立印刷型文献的主体地位
随着电子文献的出现,“无纸代”的目标似乎指日可待,但人们很快发现传统出版物——印刷型文献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撼动,其仍是图书馆的主要馆藏品种。同浩如烟海的印刷文献相比,电子文献尚显“单薄”些。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注重实体馆藏的建设,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其2 000万件文献中,数字化的大约只有3万种;我国仅2001年就出版图书近14万种,期刊18 000万余种。由于历史、经济、教育等原因,我国国民素质整体尚低,大部分人还未完全并接受互联网,电脑的家庭普及率也不太高,而电子文献又必须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方可实现阅读,这无形中加大了推广使用的难度,因此许多读者还是青睐于印刷型文献,将之视为阅读的首选,如《美国生物化学学报》。在我国订户中,订购电子版的仅350家,而订购印刷版的则超过了44 000家。
印刷型文献不仅目前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最基础、现实的馆藏,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最直接、最基础的提供服务形式最经济的资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文献资源布局中占据主体地位。
3.2 适增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
电子出版物这一新型信息媒体给图书馆界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方式,较之传统出版物,其拥有独一无二的形式,①丰富性,覆盖面广、信息量大;②及时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持有计算机并与网络连接,并可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③分散性,它的贮存是分布式的,存在于各个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中或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上。
当然金无足赤,电子文献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其权威性尚不能与印刷型文献同日而语,由于缺少严格的评审与质量管理,其在学术评价中难与印刷型文献相提并论,电子版的价格低于印刷版型,但若考虑到阅读文献必须配置的设备等因素,价格则会上扬。同时存储介质和读取设备及软件系统淘汰系统更新速度快,信息保存环境不稳定、防伪侵袭性能差。
电子出版物的瑕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竞争力,但从目前来看,电子出版物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网络化的日益发展,应不断提高电子出版物的馆藏比例,使之发挥更大的功效,并早日真正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3.3 建设特色馆藏
目前,图书馆要摒弃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建立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如果没有特殊馆藏,将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更难为社会所广泛认同。特色馆藏建设,要统筹规划,既有近期实施举措,又有长远规划。虽然特色馆藏信息资源的总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往往决定着本馆在业界的声誉和地位。
特色馆藏要坚持完整性、系统性、独创性。我国的特色馆藏建设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如上海图书馆设立了家谱文献专藏,收藏家谱原件1.1万多种,8.3万余册,为世界上该项之最的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的易经专藏收入了易学著述13 000余种,2 000余部万余册,基本包含了现存古今重要的易学典籍;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儒学文献中心收藏儒学文献10万余册,机读数据库13个。所以说各类型图书馆都应有各自的文献资源结构和特色,这将是图书馆屹立于世界之本。
3.4 扩充虚拟馆藏
在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建设是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虚拟馆藏是馆藏建设的奋斗目标。
加强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发网络资源,扩充虚拟馆藏。这需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配备购置必要的信息技术设施,主要是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另一方面加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因网上信息无限且无序,多是一次信息,未进行加工处理,必须通过信息综合开发,经过二次、三次加工和组织,使大量无序信息转变为有序可用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正日益成为图书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不可或缺的情报源。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顺应当前用户的信息需求,又朝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懈努力。诚如一位著名图书馆学家所言“要在知识的当今世界中寻找通路,我们需要经纬并重,阴阳并举,兼顾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充分发挥各类信息资源的特性和优势,以服务于社会和大众。兼收并蓄,共存互补,将是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黄宗忠.论21世纪的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2).
[2] 吕俊生.网络环境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保障体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3] 吴志6.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0,(5).
[4] 郝亚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1,(4). 相关热词搜索: 馆藏 信息资源 环境 建设 网络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功能2022-03-08
- 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学生...2022-03-09
- 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整合研究2022-03-09
- 数字馆藏质量控制2022-03-09
- 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初想2022-03-09
- 聚类分析在图书馆馆藏书目中...2022-03-09
- 医学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2022-03-09
- 浅谈馆藏特色建设的根本出路2022-03-11
- 建设特色馆藏创名牌图书馆2022-03-11
- 图书馆馆藏数据库影响业务统...2022-03-12
- 200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2021-09-18
- 公司信息资源管理办法2021-09-25
- 信息资源管理业务流程2021-09-28
- 旅游信息资源交互平台科技查...2022-01-22
- 信息资源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2022-02-26
- 构建呼叫中心的信息资源研究平台2022-03-04
-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2022-03-06
- 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22-03-08
- 谈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2022-03-08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2022-03-08
- 乡镇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1-08-27
- 市领导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讲...2021-08-27
- 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2021-08-27
- 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2021-08-27
- 艺术设计心理学下环境设计2021-08-27
- 谈国际经济贸易对环境影响2021-08-27
-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对分课堂应用2021-08-27
- 内河水运航道船闸扩容改造工...2021-08-27
- 浅谈城市老年建筑环境设计2021-08-27
- 现代环境设计中民俗艺术特性...2021-08-27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
- 网络安全演讲稿2021-08-27
-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共...2021-08-27
-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没...2021-08-27
-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周筑牢个...2021-08-27
- 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2021-08-27
- 优秀网络管理员工作总结2021-08-27
- 计算机维护中网络安全技术应用2021-08-27
- 网络经济对工商行政管理影响2021-08-27
- 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2021-08-27
- 县区财政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分析2021-08-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