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浅谈统计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03-15 15:08:50 浏览数:

 

(包头市公路局,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 文章指出: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计事业才能发展,才会富有生命力,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

关键词: 统计制度改革;发展;突破创新

中图分类号: C82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9)19—0016—02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迈出大的、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在各行业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方法等等。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要从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发展,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发展统计事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1 统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现状 

我国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而且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以企业统计为例,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就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就不能很好地找到管理的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②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③认为统计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④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以上这些问题与认识有必要明确。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断丰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已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

要实行“一张表”制度,以“一张表”制度为基础,设计制订不同行业企业的统计台账,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提高数据质量;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不同规模企业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

在“一张表”的实行中,指标设置全部采用基本指标(绝对数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人员在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派生指标(相对数指标),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统一企业“一张表”的指标编码和数据处理程序,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一张表”,可以加工出一个地区的总资产、总产出、总投资和总收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还能满足按行业、按地区、按经济注册类型、按规模等各类分组的需要。
1.2 我国目前的统计管理工作、统计方法 

统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及国家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的陆续出台,传统的统计管理工作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要想把握住每一个机遇去迎接市场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发展,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决策者要及时的把握大量的、系统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对企业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离不开统计,并对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干的是百分之百的统计,却不尊重统计科学及其规律。比如,某些社会调查机构。他们在选择样本单位时,往往无意或有意忽视了其随机性、代表性及由此带来的误差程度。为什么不同的调查公司关于同一时段电视收视率的调查会得出不同甚至趋势相反的结论,这就是违反了统计的科学性的结果。显然,这种现象会混淆视听,误导公众。看来,各行各业的人好学好用好统计,不仅有利于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利于统计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做出更多更大更有益的贡献。

在统计方法上,现在正步入统计数据传输、存储的网络化,这就提出了网络技术、计算机知识与统计的加工过程如何结合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如何进行网络化,如何在统计工作中更广泛深入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也是新课题。
2 统计制度的发展
2.1 统计信息网络的发展 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时代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又能及时反映地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

因此,要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联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2.2 统计队伍的发展 

统计部门应抓住机遇,尽最大努力巩固统计队伍,明确统计工作的地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21世纪,我国统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2.1 具有深厚的科技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同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并为决策提供服务。世界在不断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不能想到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发展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2.2.2 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信息经济的世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准确度。同时,由于信息量的扩大,统计预测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统计决策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不仅如此,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2.3 具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表达能力是对外提供信息和进行交流、发挥统计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
2.2.4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外语是获取外来信息的基础,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对外交流的必备条件。缺乏较强的外语基础,用外语编写的应用软件将无法使用,外文资料将成为一堆废纸。缺乏较高的外语表达水平,对外交流将成为空想,最起码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或者在交流中容易形成差错,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2.2.5 通晓国际统计惯例。国际统计惯例是世界各国统计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进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统计工作人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
2.2.6 具有现代统计意识、风险意识和国际意识。统计发展到今天,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统计正向深层次发展。世界上一切未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决策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尽量减少风险损失。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任何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时刻注意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3 统计制度的创新
3.1 统计体制的创新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应该成为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统计创新的内容是什么?显然,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开拓新世纪的统计事业是十分重要的。

今后,要开拓新世纪的统计事业,就要不断创新:①统计的学术思想需要创新。②统计实践和政府统计实践上要有所创新。表现在:①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上;②统计方法上要科学,可创新的空间很大。
3.2 调查方法的创新 

关于调查方法,采用何种调查方法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所创新。抽样调查究竟在那些方面适用,如何进行抽样调查,小型商业企业抽样调查怎么搞才符合实际和准确有效,这里也有许多可供创新的方面,有需要突破解决的问题。在统计方法上,现在正步入统计数据传输、存储的网络化,这就提出了网络技术、计算机知识与统计的加工过程如何结合的问题,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如何进行网络化、如何在统计工作中更广泛深入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也是新课题。
3.3 核算的创新 

目前,我国的统计核算体系就面临着需要突破的两个方面:①对知识经济的核算;②对资源的核算。要想力争在这两个领域有所创新,就要在统计核算上多做工作,有所突破。我国的统计核算应该超前一些,一方面学人家的,一方面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统计 改革 制度 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