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浅谈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18 15:08:24 浏览数:

     和谐社会离不开校园和谐,因此,和谐校园建设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又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深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本文就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心得。  

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辅导员因其特殊的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起到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建设则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充分说明。  
1、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  
有人说辅导员工作“上接天下接地”,“十处打锣九处都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反映了辅导员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辅导员要伴随大学生走完大学求学的几年时间。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相对于行政领导,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思想、情感也最容易相融。由于时间最长、“课程”最多,同时有教育、管理、服务多种功能,这就为辅导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而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多,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学生进校第一个认识的人就是辅导员,平时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遇到问题或困难第一个想到的老师也是辅导员,因此高校辅导员比较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能够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稳定。  

二、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不相协调的现状  

中央16号文件(2004年8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更是详细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再一次提到日程上来。但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与和谐校园建设不相协调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辅导员队伍自身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学历、能力、政治修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由于工作职责、工作性质所限,许多辅导员存在思想上的顾虑。一是任务较重,压力过大。通常,高校要求150名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但实际上,200-250名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甚至300多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里是见怪不怪的“正常现象”。严重缺编使辅导员工作量大大增加,把许多精力花在处理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上,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流于表面,过于粗浅,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同时辅导员工作弹性很大,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有时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区分开来。这就导致部分辅导员老师时常处于一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状态里。二是前途渺茫,地位偏低。当前,辅导员队伍中不乏优秀的人才,拥有硕士文凭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实际工作中,工作价值很难得到认同,成绩也不太明显。  

2、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认识上的局限。  

虽然各高校相对以前较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表现在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高,措施不力。由于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主要是根据教学、科研及专业教师队伍状况等方面衡量,因而各高校对教学、科研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为硬指标,关心重视的程度较高,投入的经费也较多,而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软指标,不能自觉地给予重视和投入。而是把学校稳定作为重点任务压在辅导员身上。其次是没有形成共识,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较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全员育人的意识不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辅导员的“家事”,甚至有的专业教师认为辅导员没有真才实学、业务不行,只是“耍嘴皮子”、“万金油”。正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思想不稳定、自信心不足、归属感不强,有被边缘化的感觉,特别是年轻的辅导员感到前途渺茫,对自身角色产生了困惑。  

所有出现的这些问题与和谐校园建设是相悖的,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就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因此,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三、几点建议  

1、各高校要重视、培养和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减负增效,保证和促进辅导员能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要为他们搭建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专业平台,使得辅导员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并有效遏制辅导员不正常的快速流动趋势;高校也要积极鼓励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除了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辅导员队伍外,高校还要有计划地培养现有辅导员梯队,以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之一,高校还要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良性运行机制,将辅导员队伍工作的评聘作为一个系列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的评聘制度之中,鼓励部分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  

2、辅导员要适应新形势,改变旧有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政治辅导员的传统作法常常是管而不导,堵而不疏,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为此,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要从道理上说服学生,让学生弄清是非,权衡利弊,变以往的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的教育为疏导、启发、自我教育为主的方式。众所周知,教育、管理、服务是政治辅导员的三大工作任务。而从目前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管理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教育、服务功能被弱化、淡化,使工作一直停留在较低层次水平。面对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及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等新形势,传统的教育、管理已不合时宜,不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他们的成长规律。因此,高校政治辅导员要转变观念,逐步从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 辅导员 队伍建设 浅谈 和谐 校园

相关文章:

上一篇:廉政准则党课讲稿
下一篇:五十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