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导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30 15:17:10
浏览数:次
摘要:文章以我国居民消费情况和消费领域现状为出发点,从国际国内,政策环境和历史影响等因素分析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导向,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需求;居民消费;经济增长
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致使我国外需下降,内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适时提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扩大内需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改革消费结构,调整消费政策,引导消费,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我国消费现状分析
(一)居民消费整体状况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情况。从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来看,我国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从1994年的121.7%到1999年的97.0%,商品零售物价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自2000年的98.5%后略有增长,但增幅不大,到2006年也只有101.0%的水平。虽已止住下滑态势,但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格局,消费品市场仍处于低迷状,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表现得更为明显。2009年2月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99.5%。由此可以看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日趋凸显。
2、居民消费市场特点。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市场格局的不合理造成我国供求失衡。2002年资料表明,其上半年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达到86.3%,比2001年上半年上升3.3个百分点。从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市场平衡性较之以前增强,但进入2008年第4季度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多数商品的供求关系一夜巨变,转变为供过于求状态。
3、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率偏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放缓。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从城镇居民来看,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8.4%。而2007年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为9.5%和12.2%。伴随居民收入增长放慢的是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我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到2007年储蓄率超过50%,消费率只占48%,消费和储蓄结构的不平衡带来我国内需的相对疲软。
(二)消费领域状况
2007年底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进入2008年下半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所依托的宏观经济增长急剧下挫,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居民收入预期悲观,消费趋于谨慎,住房消费意愿创历史新低。全国商品房市场低迷,观望气氛浓郁,2008年1-11月全国累计销售商品房49148.38万平方米,交易量同比下滑18.30%,5年来首次出现大幅下滑。
大型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2008年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企业实际增长17.2,低于2007年4.4个百分点,其中第4季度增长12.4,低于2007年7.8个百分点。从总的来看,2008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消费品增长速度比2007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并且增长速度自2000年以来首次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另外,利润增长速度相比2007年下降5.5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和奢侈品下滑速度较大。据统计,2008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多数商品销售增幅也明显不及2007年。其中食品、服装、化妆品、洗涤用品、金银珠宝和家电等主要商品增速下滑速度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分别是4.6、4.96、5.12、5.22、7.41和4.7个百分点。
二、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原因分析
(一)投资对消费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长至今仍是以投资带动为主,投资过高对消费率偏低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投资率高了,那么消费率自然偏低。由于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消费,因此,政府会通过调节投资来达到调节消费的目的。但是我国的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如果由于投资的不恰当,很可能会出现投资扩大而增加的产品产量不能适时地通过消费实现最终使用,这样就达不到扩大消费需求的目的。
(二)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使产业间、地区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居民购买力的不断分化。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群体,虽然近年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属于较贫困阶层。其收入状况决定了其消费行为比较谨慎,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另外居民的收入偏低,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的消费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增收的稳定性,一方面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入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的状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农民工“返乡潮”,这势必导致一部分城乡居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受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影响出口减少,一些企业出现收益下滑甚至是亏损的情况,这也会使一部分城乡居民收入减少。
(三)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
除了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增长放缓因素外,收入预期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下岗,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收到严重威胁,由于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加上城乡部分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增加,这些情况不能形成可靠的收入预期,居民不敢大胆消费,因此,消费将会受到限制。
(四)社会保障体系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对于大多数城镇居民来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是家庭负担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基本上是空白,生老病死等风险引起的损失基本上家庭自行承担。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使得居民为了实现将来可能的支出,不断提升储蓄率,不敢放手去消费。
另外,受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我国居民本身有着一种有收有支的习惯,由于我国传统的节俭为本,“多储蓄、少消费”的消费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使正常的消费需求被弱化。正是这种文化观念导致我国居民是不会“寅吃卯粮”的,爱储蓄的文化习惯自然会导致消费水平会受到制约。
(五)消费环境的影响
从消费政策上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那种“抑制性”的消费政策已有所调整,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从当前居民的消费热点来看居民的消费方向的转变使得消费政策未能及时地得到调整,致使消费政策欠完善。而我国当前的消费环境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购物环境不够理想,例如,农村销售网点的稀少,城市地区的商店布局过于集中等。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限制了居民的消费,比如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城镇地区的车位缺乏,收费过高等,这些都限制了居民的消费。
(六)金融危机和商品安全的影响
2008年,受宏观调控政策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股市迅速下跌,房地产市场中,深圳、北京、广州等地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和成交量萎缩,加之当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些都将直接和间接影响到消费。
食品安全也严重影响着消费市场。2008年9月发生的河北三鹿奶粉事件乃至之后的一系列奶制品质量问题,使消费者对国内奶制品行业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对其他食品行业、制造行业等相关领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且影响仍在持续。该事件影响了人们的市场消费信心,商品特别食品安全问题仍将制约居民的正常消费。
三、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1、继续增加中低收入户家庭收入。增加就业机会,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确保中低收入者和生活质量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当前农民就业困难,不少农民重新返乡务农,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激发预期消费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循序渐进地对以养老、医疗、失业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加大财政转移力度,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降低居民过高的支出预期,树立即时消费和信用消费的信心,从而使居民高额储蓄转化为即期消费。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
(三)健全城乡消费环境,扩大消费
全面推广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提高同以前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开展“农超对接”,建设从产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实施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加快大众化餐饮网点建设。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的投入,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发展。
(四)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培育和完善消费热点及方式
目前,房价过高不仅远远超出居民承受能力,并成为阻碍住房消费扩大的最主要因素。扩大居民住房消费的关键是在控制不合理的虚高房价的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或廉价房的开发力度。这样,才能使居民在买得起住房的同时,还有能力消费其他消费品。
开发适应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新产品,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提高服务性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比例,引导流通企业加大促销力度、完善促销方式,扩大持卡消费。
(五)改善居民消费观念,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一方面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工具,改变消费者传统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意识,掌握消费常识,提高居民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扩大消费信贷业务规模,改善消费信贷的金融服务,鼓励居民进行“超前消费”。同时增大个人投资渠道,让居民储蓄进行分流。进入股票、证券等新型投资领域,有效利用闲置资金。
(六)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消费者信心
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安全,重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打破市场垄断,同时要促进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提高人们的市场消费信心。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针对我国消费现状,及时调整消费政策,使之能真正有效的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秋花.我国居民消费现状与发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2、许昕.我国居民消费现状及成因、对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0(8).
*本文属于安徽省社科规划办立项课题: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课题代码 相关热词搜索: 消费需求 导向 当前我国 政策 研究
热门文章:
- 2024年度《榜样力量》(第二...2023-12-29
- (合集)有关于打造清廉国企...2023-12-26
- 2024思政教师培训材料:社会...2023-12-25
- 药物质检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2023-12-07
- 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2023-12-07
- 专题节目《榜样7》观后感通用...2023-12-07
- 学生会竞选精彩演讲稿6篇2023-12-06
- 甄选开学会领导精彩讲话稿汇...2023-12-06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2023-12-06
-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通用范文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商务局扩大消费需求调研报告2022-01-14
- 扩大消费需求问题调研报告2022-01-15
- 扩大消费需求形势状况调研报告2022-01-15
-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2021-08-27
- 风险导向下税务审计策略探讨2021-08-27
- 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导向分析2021-09-26
-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矛盾2021-09-28
- 毕业要求导向下化学基础课程设计2021-10-20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含义解析2021-11-09
- 论顾客导向与竞争者导向的聚...2022-02-16
- 对企业推行战略导向全面预算...2022-03-03
- 物资采购风险导向审计探索2022-03-15
- 简析如何推行风险导向审计2022-03-15
- 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形势分析2021-12-01
- 论当前我国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2022-03-05
- 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2021-08-27
- 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的战略调整2021-09-27
- 政策解读:海南自贸港建设中...2021-09-28
- 市2020年稳就业政策措施2021-10-09
- 县2020年稳就业政策措施2021-10-11
- 2020年国家对于校园食品安全...2021-10-16
- 在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2021-12-02
- 正确选择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2022-02-19
-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22-02-25
- 对可再生能源政策措施的探讨2022-02-26
- 产品设计中形研究论文&产品品...2021-08-27
- 计算机维护系统软件应用研究2021-08-27
- 五年级下册语文研究报告对于姓氏2021-08-27
- 研究生课程学习总结2021-08-27
- 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自我评价2021-08-31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2021-09-09
- 党建研究会工作报告2021-09-09
- 后勤工作研究课题2021-09-11
- 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事迹2021-09-13
-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2021-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