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与旱作栽培技术
张在文1, 高月霜1, (1.辽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 辽源136200;2.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辽源 136201; 3.辽源市龙山区农林局,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水稻节水栽培是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在水稻栽培全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灌溉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水稻旱作栽培技术通过“以稻治涝”解决低洼地块作物生产问题。 关键词:水稻;节水;旱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26-1 0 前言 辽源市在全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每亩土地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8%。由于传统水稻栽培生产方式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仅水稻生产用水量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0%以上。如何在保障水稻生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深挖节水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关系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稻节水与旱作栽培技术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推广水稻节水栽培技术,降低水稻生产用水,节约水资源,避免干旱年份对水稻生产造成大的影响;二是采用水稻旱作栽培技术实现“以稻治涝”解决低洼地块作物生产问题。 1 水稻节水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1.1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熟期适宜、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抗病性好的水稻优良品种。要求种子纯度、净度在99%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播种前应做好晒种、盐水浸种、种子消毒和催芽等种子播前处理工作。 1.2 培育耐旱壮秧 水稻育苗可以采用标准化旱育苗、大棚盘育苗及简塑盘育苗。 (1)管水:水稻缓苗后至有效分蘖终止前(7月初),保持浅水不过寸以促进分蘖;7月5日后排水晒田7-8天,控制无效分蘖;7月中、下旬至8月初保持水层1-2寸,促进幼穗分化,防止障碍性冷害影响;齐穗期以后采用间歇灌溉至黄熟,黄熟后排干水。 (2)施肥:插秧后7-10天追第一次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2/5;7月中旬追第二次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2/5;8月初追第三次肥,用量为总追肥量的1/5。 (3)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缓苗后选用“草克星”加“丁草胺”进行封闭除草;7月下旬和8月初选用“富士一号”兑水喷雾两次防治稻瘟病。 2 水稻旱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 2.1 播前准备 2.2 播种及田间管理 追肥:一般在肥力中等地块上,每亩追肥尿素12kg。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分蘖始期(6月中旬)选择雨前撒施,用量为总追肥量的60-70%,其余部分在拔节期(7月10日前)雨前(或结合补水)施入。 补水:补水要根据自然降水和水稻各生育阶段灵活掌握。在保证出苗的情况下,5叶期前尽量不补水,一般在水稻分蘖期(6月中下旬)、拔节期(7月10日前后)、开花期(7月末前后)、灌浆期(8月中旬)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指标时(叶片卷缩不展开)就要补水。每次亩补水20-30m3左右。 除草:除草采用化学药剂与人工相结合。第一次苗期除草在水稻2叶期前,亩用50%“快杀稗”30克兑水50kg均匀喷雾。第二次于杂草再度萌生时,亩用25%“苯达松”200g加50%“快杀稗”35g,兑水50kg喷雾。以后再有杂草则人工拔除。 防治病虫害: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每次亩用40%“富士一号”60g兑水50kg;7月初亩用50%“杀螟松”100g兑水喷雾;对粘虫重发地块亩用50%“辛硫磷”65ml兑水65kg喷雾防治。 相关热词搜索: 栽培技术 水稻 节水 旱作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