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个人事迹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个人事迹 3 3 篇
【篇一】
xx,男,1982 年 6 月 27 日生,xxxx 人,中共党员,现任 xx 市利州区 xx 信息中心主任。20xx 年 3 月至今,xx 被选派到 xx 市 xx 区xx 镇 xx 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他扎根山村,日夜奋战,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修道路、兴产业、建阵地、扬新风,xx 村从远近有名的后进村变为文明新村,20xx 年底实现整村脱贫。20xx 年 7 月,xx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
xx 村地处利州区西部的高寒山区,因其境内海拔 1600 米的 xx山而得名,辖区面积 15 平方公里,辖 10 个村民小组 368 户 1440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87 户 321 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22.29%。“山高土地薄,村穷是非多,告状没断过,日子苦如药”是当地群众对 xx村贫穷落后和村民困苦生活真实写照的调侃。
如何让扶贫政策的春风温暖每一个贫困家庭,让每个贫困家庭通过帮扶彻底拔掉穷根致富奔小康,是 xx 必须直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全村群众的期盼,在利州区 xx 局的鼎力支持下,xx 为 xx 村争取项目资金 1500 余万元,村组道路、农网改造、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农田沟渠、民居改造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虽然 20xx 年底全村已实现整村脱贫,但村里的产业发展还有弱项。产业上不去,刚脱贫的群众随时有可能返贫。”xx 一头扎进
田间地头,实地规划是发展天麻、金耳,还是核桃、红薯……经过xx 的深思熟虑,他引导群众在 xx 村因地制宜发展海松种植合作社、龙家沟生态养殖合作社等 3 个“龙头”实体,壮大当地红薯、肉羊、天麻三大产业,实现了全村 87 户建卡贫困户全覆盖,并辐射其他农户,让贫困群众获得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四大支撑,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丰产增收,让无发展能力贫困户的增收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他积极鼓励、帮扶建卡贫困户,适时地发展核桃 200 亩、魔芋80 亩、猕猴桃 100 亩、板栗 50 亩、生猪 100 头、蜜蜂 100 箱、小家禽 5000 只,改变了过去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大水漫灌”的模式,创立了项目资金“一个管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精准扶贫、滴灌农户的模式。来村里三年,xx 一直脱贫攻坚的路上“折返跑”。这条路,不仅洒满了他的汗水,还记录下了他三次晕倒扶贫现场的故事。
20xx 年 11 月,是 xx 村 25 户贫困户易地搬迁的攻坚期,有的群众有顾虑,有的不懂政策,xx 和村干部白天沿着崎岖山路走家串户,挨个组开会,晚上加班制方案、定计划,连续半个月,每天休息不超过 5 个小时。18 日下午,在二组开会时,坐在群众中间的 xx 脸色苍白,突然身子一软,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情况紧急,群众赶紧背着xx 到医院。医生诊断后说,这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所致。经过 5 天的住院治疗,身体稍有起色的他,不顾医生再三反对,就又返回了扶贫一线。
xx 村平均海拔 1300 米,山高谷深,弯多路陡,群众走的是泥巴路、吃的是坑塘水、住的是危旧房。xx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在短时间内补齐“欠账”,谈何容易。他在区 xx 局的帮助下,制定规划、联系项目、发动群众,日夜奔忙。20xx 年 8 月 25 日,六组硬化道路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施工队进场。可两户群众却因个人原因,死活不让施工。8 月的日头格外“毒”,从早上 7 点忙到下午 4 点的xx,跑前忙后,好说歹说,却终不见效。眼看着两车混凝土要报废,他急火攻心,再次晕倒。
等到他在村卫生室输液醒来,拔掉针头跑回施工场,心怀愧疚的阻工群众早已撤离,道路施工正常展开。第二天,他又忙碌在工地上监督施工质量,直到项目竣工。
最危险的一次晕倒在 20xx 年 10 月。整村脱贫的大考日期越来越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的推进节奏越来越快,压在心头的责任也越来越重,xx 每天都是连轴转。中午时分,他顶着烈日从四组安置点刚回到村委会,突然晕倒在厕所旁,直到 30 多分钟后时才被路过的群众发现,在村卫生室简单治疗后,下午,他又出现在贫困户家中安排工作。在 xx 看来,能为贫困群众做点事,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个人再大的牺牲奉献都值得。就是这个信念,让他始终坚守在扶贫岗位上。直到父亲去世,他才带着 xx 村整村脱贫的消息回家。在父亲的坟前,这个 36 岁的汉子泪水长流,长跪不起。
三次晕倒扶贫路,当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次晕倒,都有许多群众自发拎着鸡蛋、水果前往看望吴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
村群众不等不靠,自立自强,15.6 公里村组硬化道路让出行不再难,2 座便民桥解决了晴通雨阻的困窘,4 口山坪塘、9 口蓄水池解决了看天吃水的难题,10 个村民小组的低压电网改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60 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老百姓回家的归路,400 平米的美丽新村幸福院坝让群众跳起了坝坝舞,xx 森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 xx打造“综合体验式”旅游景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依托“内引外联”模式,让全村群众人均增收近 2000 元。
如今的 xx 村家家户户有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友爱,百姓过上了真正的“洋盘”生活。大家编了顺口溜在村里传唱:“扶贫路上吴书记,帮扶脚步走得急,未尽父亲床前孝,三次晕倒传美名……” 【篇二】
xx,现任 xx 市委组织部派驻金刚台镇 xx 村第一书记。xx 同志牢记组织嘱托,筑强战斗堡垒。加强村党员队伍建设,组建“xx 村党员微信群”,增强外出务工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基地和党员政治生活馆,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熏陶感染激励广大党员。他发展集体经济,推动精准扶贫。投资134 万元开展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建设。华原香瓜子厂、伊袖服饰扶贫车间先后落户生根,本生专业合作社、益农合作社带贫效果更加明显,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他汇聚点滴小事,成就惠民大事。累计收集 20xx 年 4 个季度外出务工收入证明 479 份,为贫困户节省交通开支 13.6 万元。协助镇卫生院办理贫困户轻度慢性病就
诊卡 109 份,协助 3 名贫困户家庭成员获得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他倡树新风正气,提升治理水平。把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作为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让新风正气在村里张扬,让村规民约在户间流淌,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陈斌,现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河凤桥乡新桥村第一书记。面对贫困群众的热切期待,在具体工作中,他紧抓党的建设不放松,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驻村工作全过程,带头讲党课,指导规范党务工作,注重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坚持壮大合作经济。积极协调 3×60KW 光伏电站项目的接入并网工作,并利用村集体资金 50 万元,重新申报一组 60KW 的光伏发电项目,逐步扩大村集体经济。在村原有 4 家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注册一家绿食种养合作社,带动村民通过参与基地务工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在他的帮助和努力下,为贫困户杨林远申请了小额贷款发展特色养殖,该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被充分激发,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他坚持办好群众最急最盼的事,办好群众普遍受益的事。努力帮助 2 名困难群众协调贷款 5 万元、帮助销售 xx 农产品 40 余万元、解决 6 名学生上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当地村民纷纷称赞他是一名有着为民情怀的党员干部。
陈铁帮,现任省银保监局派驻 xx 县伏山乡簪子河村第一书记。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各项工作一步一个新台阶。他注重党建引领扶贫路。协调 19.5 万元经费努力打造党支部建设软硬件,建立健
全四项基础机制,不断提升簪子河村党建工作水平。他积极推进产业带贫。牵头与 xx 县本生种养专业合作社、山信集团等签订协议,带动 43 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光伏带贫 12 户口,每年每户可分红 3000元。他严格落实惠民举措。“一对一”结对帮扶,依类分析,因户施策。对因病因残的 42 户贫困户,32 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4 户缺劳动力的贫困户有针对性精准施策帮扶,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他持续改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 1058 万元,协调资金20 万元修复饮水工程解决了 20 个村民组的人畜饮水困难,为学校、幼儿园投资 30 万元,把簪子河小学建设成为远近知名的先进学校。他注重壮大集体经济。筹集资金 500 万元,与企业联合注册茶叶深加工公司,20xx 年村民每亩茶叶增收 500 元-800 元。村集体产业创收20 万元,实现由“被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
李东君,现任 xx 县非税局派驻伏山乡余子店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他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发展产业,满腔热情服务群众,谱写出一曲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奉献之歌。对余子店村 15 个村民组共 45 个自然组的 500 余户群众逐组逐户开展走访,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广泛宣传精准脱贫政策。只要听说哪家有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取得了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改善余子店村生产生活条件,20xx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争取各类资金 140 万元,新修该村庄山、桃园、廖坳等 3 个村组公路 4.5 公里,整修大塘 5 口,全面完成第二轮农网改造,宽带及户户通电视已覆盖到位。为做好产业扶持,他配合“村两委”,制定余子店发展规划,致力发展“大别
山田园综合体”旅游项目,配合举办 xx 县首届插秧节,打造余子店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极。辛勤付出换回累累硕果。到 20xx 年年底,余子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167 户 658 人已脱贫 159 户 640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1%以下。
xx,现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派驻 xx 县 xx 村第一书记。20xx 年11 月入村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克服生活和身体困难,20xx 年 1月刚做完手术就到村工作,20xx 年 6、7 月间,在父亲身患癌症住院弥留之际,他匆忙往返于 xx 和合肥之间,夕发朝归,从未耽误过工作。他紧紧依靠省厅的坚强后盾,积极发挥驻村干部的代表作用,选项目、找帮扶、拉资金。20xx 年为 xx 村争取帮扶项目 6 个,总投资近 200 万元。修建了面积约 960 平方米的 xx 村小学操场,新建了占地 20 多亩的红色文化公园和面积 130 平方米的党群政治文化宣教大舞台,利用群众旧房舍改造成党员政治生活馆。开展孝亲敬老、慰问军烈属、党员义务劳动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文化活动,活跃党员干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他还带领村两委多方调研,在他的倡导下,xx 村以光伏发电和蓝莓种植为基础,多方发展产业。积极引进熊世祥、肖贵昌等成功人士回乡创办农业综合体,发展特色产业。xx 同志持之以恒,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努力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xx,现任 xx 县行政服务中心派驻 xx 乡 xx 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xx 三措并举下足绣花功夫,做好扶贫文章。首先是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堡垒。他紧紧围绕“四位一体”扶贫模式,把党建与脱贫攻
坚互促共进,帮助 xx 村理清发展思路、争取优惠政策,实现了 xx 村集体经济收入由0到9万元的突破。他注重多方争取、美化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单位和个人资源,内引外联,争资金、跑项目,累计为 xx村新修水泥路 4.2 公里,整修万方大塘 13 口,新建文化广场 1 个。利用驻村第一书记专项资金新修公厕一处,安装太阳能路灯 10 盏,新建垃圾池 4 个,xx 村旧貌换新颜。他真情为民,办好惠民实事。为贫困户王正江的儿子争取助学金 3000 元。每逢节假日积极组织单位帮扶责任人开展走访慰问,给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累计价值 5.6 万余元。新建“爱心超市”,通过“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 xx 的努力下,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光伏发电等诸多扶贫政策在 xx 村落地开花,群众正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王建新,现任省税务局派驻伏山乡南冲村第一书记。20xx 年 8月驻村伊始,为了尽快使群众脱贫致富,他坚持以村为家,四个月时间走遍了村各个角落,访遍 496 户人家,找穷根、寻“病因”,“一户一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 776 条,帮助 68 户 70 名贫困学生落实教育补贴、18 个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120 户贫困户申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办理慢性病卡;给符合条件的 60 个残疾人员办理残疾证、52个贫困人员办理低保,并利用产业项目带动 120 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5000 元,确保贫困户帮扶率 100%。他先后争取投入资金 502 万元,修建了村组道路、灌溉大塘、溢流大堰、河堤等基础设施,恢复可耕农田 360 余亩;安装路灯和宣传标语、实施安全饮水、开展网格
保洁、新建文化广场和村民活动中心、开办爱心超市和爱心食堂等。同时,他围绕产业扶贫,建设了“大别山原产地加工厂”,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让群众就业不出村、收入有保障。他用真心真情真干铺就脱贫致富路,一项项脱贫攻坚举措,一件件惠民实事,增强了贫困人员的脱贫内生动力和致富能力,实现了南冲村 20xx 年整村脱贫。
夏长国,现任 xx 市质监局派驻金刚台镇卢店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不忘初心有定力。驻村三年来,共筹集帮扶资金 91.4 万元,联系有关单位援助水泥 70 吨,为村部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20xx 年被评为“全县严乡强村育新示范村”。他牢记使命有担当。针对山区实际,提出“人均一亩茶,人均五头羊,集体收入年超十万”的“一五十”发展目标,成立卢店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怡思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之路,实现稳定脱贫 53 户 103 人。他务实为民有情怀。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发挥帮扶单位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争取项目资金 960 余万元,他富民强村有实招。提出“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富民强村总体思路,先后修缮国仁学堂、红军墓群等,打造“千亩桐花谷”“怡思源生态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全面提升乡风文明。20xx年 10 月,值全市驻村第一书记轮换之际,夏长国毅然选择了留任,奋力谱写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脱贫史话。
【篇三】
xx 县 xx 村地理条件优越,却长期属于贫困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党建基础差、产业项目少、缺乏内生动力。
xx,xx 县工商局驻重渡沟管委会 xx 村的第一书记。面对这样的现状,xx 对自己说:“就是蚂蚁啃骨头,也要一点一点来改变这个村子的现状,不会就学!” 为了找到 xx 村脱贫的路子,xx 召开村支部三委会议,对村致贫原因及发展思路进行深入讨论。召开全村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并在会上梳理出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的发展思路,有了统一的发展思路,目标明确,方向一致,村委班子对脱贫攻坚充满了信心。
此后,xx 白天在村指导群众上项目、整理扶贫档案资料,晚上到群众家中走访,探访致富道路,全村的贫困户 xx 走了一遍又一遍,对每一家的情况都了然于心。贫困户马新展患肝硬化,妻子王春患先天性脊柱变形,医药费没着落,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亲戚们凑的。听说茵陈有益于养肝,xx 就从市场上买了十几斤茵陈给马新展送去,还通过有关政策给他的孩子解决了部分生活费。
随着工作的深入,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他们愿意跟党干,跟党走,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xx 村发展中草药种植户 8 户,经济林种植户 7 户,养殖户 9 户,参与集体养猪项目 42 户,全村 61 户贫困户均已享受到户增收政策。
有了活儿干,还要让群众有奔向幸福生活的精气神。去年 8 月,xx 为村里争取到村内道路亮化工程,让全村群众告别了农村晚上一抹黑的不便。有了路灯,xx 和村妇联会主任一起组织全村的妇女同胞们晚上跳起了广场舞。
xx 连续两年在村里组织农民运动会,领了乒乓球比赛一等奖的村民李荣姣兴奋地说:“几十年都是种地、干活,我的运动强项差点丢了,运动会太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精神头给提起来了。”村里的老党员激动地对 xx 说:“闺女,领着咱村好好干,我们都听你的!” 20xx 年 5 月,xx 因长期加班熬夜忙于村里的脱贫工作,拖了两个月之久没顾上医治的感冒诱发肺病,医生说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想想村里还有好多工作没有做,在住院 11 天之后,xx㩕着药罐又住进了村里。
在 xx 和村委一班人的努力下,xx 村组建了红白事理事会,积极号召党员带头,节约办红白喜事,一位大叔还编了个顺口溜“大操大办被淘汰,树起文明新风尚,省钱也能办婚事,把钱用到创业上。” 去年,为解决上村、下村、苇园三个居民小组 700 余口人“吃水难”问题,xx 争取水利专项资金 10 万元,掘井一口,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
香菇是 xx 村的传统产业,近年来由于缺水,这项产业停止生产。经过 xx 几个月的努力,xx 村香菇基地投资 600 万元占地 41 亩的月亮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 目前已发展有 38 个标准化香菇棚,能容纳 15 万袋菌袋,10 个养菌棚已经出菌,带动 32 户贫困户,去年销售额达 60 余万元,光伏灵芝种植互补区种植灵芝 50000 穴,年产灵芝约 15000 斤,孢子粉2500 斤,带动贫困户 21 户,年销售额达 40 余万元,光伏苗木繁育互补区利用营养钵培育 20 厘米以下白皮松等珍贵苗木 10 万株。
作为 xx 村的驻村书记,xx 表示,将牢记使命,和全村的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相关热词搜索: 事迹 先进个人 第一书记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大学生事迹材料四篇2021-08-27
- 2020年大学生事迹材料材料2021-08-27
- 学院大学生事迹材料材料2021-08-27
- 个人先进主要事迹材料2021-08-27
- 主要事迹怎么写,主要事迹例文2021-08-27
- 志愿者事迹,志愿者事迹简介300字2021-08-27
- 战疫事迹2021-08-27
- 主要事迹简介300字2021-08-27
- 资助贫困学生事迹2021-08-27
- 中心学校工会委员会抗疫先进...2021-08-27
- 优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0)2021-08-27
- 工程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1-08-27
-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1-08-27
- 职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1-08-27
- ICU主管护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1-08-27
- 先进个人材料怎么写2021-09-05
- 创建绿色学校先进个人材料2021-09-13
- 先进个人材料(老干部工作)2021-09-13
-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2021-09-13
- 2004“集团先进个人”推荐材...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