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如何教育网瘾学生

发布时间:2021-09-06 00:06:10 浏览数:

 如

 何

 教

 育

 网

 瘾

 学

 生

 河师大实验中学

 赵淑玲 网络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产物,给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的未成年人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这一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都要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内容之一。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能够很好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技能,进行娱乐、休闲等。但是如果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就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甚至出现身体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严重问题。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将导致孩子上网成瘾。

 目前,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已普遍存在,引起了家长和学校的关注,有些家长和学校已是“谈网色变”,于是对学生上网采取了严令禁止的方式。但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上我就越上。单纯的限制和打骂,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对于沉迷网络的中学生,宜疏不宜堵,应针对他们成瘾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以及采取适当的行为治疗方法。

 一、 教 师要对学生上网的使用模式作出一个评估

 首先要与学生一起发觉他们对网络沉迷的原因,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需要,积极寻求满足需要的其他途径,从中选择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决方法,从而摆正网络的位置,改善上网的心态。其次需要通过和学生心平气和的交谈来获得。比如喜欢什么时间上网,在哪里上网,每次上网所花的时间,上网时主要做些什么等。评估过程有助于发现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发条件和维持条件。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有的是为了寻求刺激,有的是为了逃避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比如,考试失败或学习上遇到困难、被周围的人排挤、没有知心朋友、父母离异、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等。只有与学生共同发掘他们他们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让他们真正面对自己的问题,才能消除他们成瘾行为的引发条件。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辅导。例如,通过交谈发现学生是因为人际交往困难,社交失败而丧失信心,沉迷于网络,那么就需要对他进行社交技巧、社交思维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帮助他重建自信,重新投入社交群体当中。随着其社交情况的改善,培养起他参与社会交往的兴趣,最终达到让他融入、适应现实生活和社会的目的。这是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 教师要 帮助学生制订行为契约与上网计划

 帮助学生制订一份行为契约,其中包括规定时间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程度标准以及相应的强化。建议学生在契约内做一些自我约定,例如,如果能做到在学习日内不碰电脑,那么周末就可以安排几小时玩电脑;如果某一天违反,则周末不得接触电脑。此外,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份上网计划,规定每次上网的时间以及上网的内容等。由于与其他成瘾行为一样,上网成瘾行为很容易复发。当上网冲动出现时,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意志力

 来控制自己的冲动。为此,老师应尽量争取成瘾者身边的人(如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的支持和监督,以协助学生实施契约和计划。

 三、教师要正确指导使学生厌恶上网

 厌恶疗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较常用的是想象厌恶法,即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每当他出现上网的欲望或行为时,要他立即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站着一位使他感到害怕的人或动物;也可以想象出现使他感到恐怖的电影等情节。不断地加以刺激——强化——反馈,最终使网络与恐怖情景之间建立固定联系,以此来解除上瘾行为。

 四、 教师要 从净化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入手,加以积极的引导

 去网吧打游戏的学生现在比较多,如果教育得当,是可以纠正的。但如果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学生就容易上瘾,沉迷于游戏,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去网吧打游戏还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对此加以高度关注。

 青少年学生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社会上许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他们,网络和游戏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不加以引导,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教育引导。

 首先,教师要在学校中多开展一些游戏有趣的学习、文体、娱乐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于经常去网吧玩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转移兴趣,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文体、科技等活动中来;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和游戏;引导他们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能帮助他们摆脱封闭状态,振作精神,放松身心。

 其次,家长要控制好给孩子的零花钱,经常指导其将零花钱用到积极有益的活动中去。学校要提倡正确的消费观念,强化正确的消费行为。

 第三,对经教育后出现反复的学生,切莫一味责怪,认为其不可救药。青少年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出现行为反复是正常的,教师要有耐心,做好长期教育的心理准备。对于小超这样的学生,严加责备容易导致其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更加沉迷于游戏之中。对于学生的进步,如有一段时间没去网吧,或者去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表扬,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提高他们改变自己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 网瘾 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