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五单元 步 入 近 代 第 13 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欧洲农业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手工业不断发展,引起了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力量逐渐壮大,发展成为市民阶层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些都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经济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
难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4 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手工工场出现了,租地农场出现了,资本主义从冰封千年的封建土壤中露出了新芽!资本主义的兴起给西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迎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西欧开始了脱胎换骨的社会变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解欧洲怎么从漫漫的黑暗中世纪走向资本主义曙光的。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两幅中世纪农村图景,让学生找出欧洲农村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答案提示:(1)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2)这些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一幅“欧洲中世纪庄园”图,引导学生找出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答案提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缴纳迁移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
3.教师展示两则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租地农场出现的过程。
材料一 14 世纪下半叶,原来身为农奴的管事,逐渐成为租地农民,由土地所有者提供土地、种子、
牲畜和农具。后来,这种租地农民逐渐成为分成农或半租地农场主,由土地所有者提供土地和一部分经营资本,其余资本则由他们自己筹集,双方按契约规定的比例分配全部产品。随后代之而起的就是专靠使用雇佣工人的真正的租地农场主。
材料二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答案提示:13、14 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 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4.教师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最初蕴藏在哪个行业?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材料一 手工业是 10 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手工业依附于农业,几乎不存在独立的手工业者。
材料二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
材料三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材料四 中世纪印刷工场
答案提示:农业。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并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指出富裕农民出现的大致经过。
材料一 自 10 世纪以来,经过三四个世纪的发展,西欧农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状况已大为改观。到 14 世纪末叶,封建领主对农民的控制大为放宽,旧庄园制度正在蜕变为一个空壳。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农民群体物质和精神力量普遍发展为坚实基础,西欧农村分化出一批精英分子:富裕农民逐渐崭露头角,到中世纪晚期,已作为一个稳定的阶层脱颖而出。
——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材料二 法兰德斯的农民,当他喝醉时,认为世界是属于他的。
——歌谣
材料三 据考察,西欧农民的上层阶级大约在 14 世纪下半叶形成。在英格兰,乡村里常有四五家经营着 80 英亩以上的地产、饲养着几百头牲畜的自由农,该地产平均每年为其带来 20 镑左右的收入。这样的自由农,后来被称为约曼。在法兰西,上层个体农户一般拥有 10 公顷到 50 公顷的土地,其人数不超过农民总数的 1/6;在 14、15 世纪的土地市场交易中,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当时,富裕自耕农的土地占到法兰西总耕地面积的 1/5,在某些地区占到 1/3。在意大利中部和北
部,富裕农民对土地的兴趣也是那样的强烈,并且受到当地政府的赞助,使其对非贵族土地的购买具有优先…… ——希尔顿、法根《1381 年英国人民起义》 材料四
答案提示:富裕农民多数是善于经营或者因有某种技艺而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一般佃户。富裕农民依靠新型的经营方式,一方面对旧领地进行蚕食,即一块一块地承租或购买领主的自营地;另一方面也对小农份地进行吞并,即将无力经营或找到更佳生计的小农的土地吸收过来,以至他们增多的土地往往分散在若干村庄。富裕农民的扩张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农场经济替代封建地产经济的过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四则材料,中世纪城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政治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一 随着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逃离农庄的农奴们往往集中于交易便利的修道院或城堡旁边,建立起新的农奴定居点,经营店铺,从事手工业劳动,开始了新的生活,中世纪的部分城市就是从逃亡农奴的定居点发展起来的,正如马克思指出: “这些城市不是从过去的历史中以现成的形式在中世纪出现的,而是被解放了的农奴重新组成。” 材料二 城市与封建主的矛盾和斗争有时非常尖锐,甚至发展到武装冲突,如法国的琅城。但一般多是通过经济赎买的办法,从国王或封建主那里取得特许状,从而拥有自治权。
材料三 随着中世纪城市的不断兴起和发展,城市内的定居人数不断增加,这其中自然包括从农村逃亡来的农奴、各种各样的商人以及一些世俗贵族,他们成为城市中的定居居民,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的出现为当时西欧封建制的机体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意味着一股反封建力量的孕育和发展。
材料四 中世纪的城镇
答案提示:(1)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的产生和存在,其前提是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逃离农庄的农奴们往往集中于交易便利的修道院或城堡旁边,建立起新的农奴定居点,这些定居点逐渐演化为城市。
(2)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级。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成为西欧反封建的一股新的力量。
【课堂小结】
14、15 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意大利等地一些城市先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开始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和发展使欧洲的封建社会渐趋瓦解,欧洲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相关热词搜索: 单元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Unit,1《How,can,i,get,there》单元检测2021-09-16
- 02第02单元独立检测2021-09-28
- 第六单元例3、例42021-09-28
- 8单元认识例1例22021-09-28
- 第八单元例1、例22021-09-28
- 第一单元,,青,香,蕉2021-09-28
- 基地单元2009年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