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人物素材——姜子牙

发布时间:2021-09-06 00:42:31 浏览数:

 姜子牙:千古帝王之师

  —— 封众神之长,为天下苍生

  动画电影《姜子牙》终于上映,这是对“姜子牙”形象的想象补充与再塑造,而历史上和传说中的姜子牙,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姜

 子

 牙

 其

 人

  姜子牙(约前 1156 年—约前 1017 年),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因被周文王封为“太师”,世尊称其为姜太公、太公望或师尚父。

 姜子牙未遇周文王之前,生活穷困寒微,一说他曾入赘妇家,因不善生计而被妻子逐出家门,《史记》则记载他早年于商为官,见纣王无道,便辞官游说方国,不被任用而隐居磻(pán)溪。

 72 岁时,姜子牙用直钩垂钓于渭水之滨,遇外出狩猎的西伯侯姬昌,被姬昌拜为太师,遂与之同归。姜子牙与姬昌共同商讨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而其后天下多数诸侯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姬昌死后,姜子牙

 继续辅佐武王姬发的伐纣事业,功勋卓著。姬发灭商之后,首封他于齐地建国,姜子牙制定方方面面的政策,将齐国由偏僻荒凉的小国发展至雄踞东方的大国。

 虽封齐建国,姜子牙仍为周朝“太师”。辅助周公旦平定“殷东五侯”起兵反周的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成王去世,姜子牙接受成王托孤遗命,担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 139 岁。

  莫

 道

 桑

 榆

 晚

 ,大

 器

 晚

 成

  “周文猎渭滨,遂载吕望归。”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遇文王而始被重用的故事,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一故事衍生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歇后语的同时,人们也关注到执钓者姜子牙的苍苍白发,关注到他直到晚年才被重用的事实。

 自古以来便有“大器晚成”的说法,而姜子牙更是个中典型。历史上的姜子牙大半生穷

 困寒微,漂游四方,历尽磨难,直到晚年才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凌云壮志。

 祖上虽是贵族,但是到姜子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所以姜子牙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操劳,为了聊补无米之炊,曾在朝歌当过宰牛屠夫,也曾在棘津做过卖酒小贩,生活在社会底层。

 《战国策》载:“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有解释说是姜子牙曾入赘妇家,但是不善经营的姜子牙屡遭失败,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姜子牙卖面——折了本”,最后被妻子逐出了家门。

 姜太公钓鱼

 他在被周西伯姬昌重用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蛰伏隐居的经历。据《史记》的记载,姜子牙学问广博,曾经在商纣王朝做官,见商纣王荒淫无道而离开了商王朝,四处游说列国诸侯,但始终不得重用。

 姬昌则在田猎得卜辞,称其将于渭阳遇见贤人,“兆得公侯,天遣汝师”。果不其然,姬昌在渭河北岸打猎时,正遇姜子牙在渭水之

 上用直钩钓鱼。两人交谈甚欢,姜子牙遂被拜为太师,一步登天。

 姜子牙的一生被神化了许多,但是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姜子牙虽半生穷困潦倒,但穷且益坚,身处逆境始终不坠青云之志,积极寻求贤明圣主,而当时机一到便一飞冲天,实现凌云之志。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磨练与坚守、忍耐寂寞、大器晚成、厚积薄发等,如 2015 年湖北卷《喷泉与泉水》。

 示例:

  张爱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但世有少年得志,更有大器晚成,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姜子牙半生穷困潦倒,曾在朝歌宰牛、棘津贩酒,晚年始遇文王拜为太师,方实现凌云之志;公孙弘出身卑微,曾于海边策杖牧群猪,年逾不惑仅为一介布衣,七十才入京封侯拜官,直至位列三公。

  晚达者未必不达,走向成功的路途漫长艰辛,要学会忍耐寂寞、磨练自我。“机会总是

 留给有准备的人。”潜心积蓄力量,有朝一日终会凭借好风,直上青云。

  辅

 周

 大

 业

 ,安

 定

 天

 下

  姜子牙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方帝国殷商王朝走向没落至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导致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姜子牙便毅然离开商王朝。他听闻西伯姬昌施行仁政,礼贤下士,广罗人才,西行来到其领地渭水之滨,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待机出山。

 姜太公钓鱼,不为银鳞设,只钓王与侯,最后得偿所愿,与贤明圣主西伯同归。

 到西岐后,姜子牙被任命为宰辅,尽心辅佐文王。进言文王,献韬光养晦之计,言君主务先修其德,礼贤下士,施惠于民,收揽人心,不可操之过急,贸然行事。西伯听从他的献言,遂励精图治,明德慎罚,发展经济,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同时,在太公谋划之下,周国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则争取拉拢和联

 结邻国,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削弱殷商王朝的势力,众小国纷至归附,认为西伯已经足以取代暴虐的商纣王成为“受命之君”。

 当时,有两个小国家虞和芮,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无法自行了断,于是请西伯裁决,可当他们进入周国,见农人互相谦让,社会尊老爱幼成习,感到羞愧不已。最终讼事消解,反结成同盟,西伯也受天命而称王,是为周文王,形成“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

 周文王去世,武王姬发继位,姜子牙继续辅佐周国朝政,最终通过牧野之战成就了周朝。牧野之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姜子牙功不可没。前期准备充足,翦商羽翼,取得民心。

 姜子牙以民为本,大济苍生,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周朝,成就了天下万民。他辅佐周朝大业,覆灭商纣的暴政,将百姓从水深火热当中解脱出来,令之享得许多世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这是历史上的姜子牙,在神话传说还有即将上映的电影当中,姜子牙出神入化,于昆仑修仙道,为众神之长,但是无论如何都始终不

 变的是,他胸怀天下、拯救苍生的慈悲情怀与壮志豪情。

 用法解析:

 适用主题:心怀天下、兼济苍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如 2019 年天津卷《个人和国家的关系》,2011 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

 示例:

  冷静地观察风云变幻的王朝时代,坚定地踏足滚滚而逝的历史长河,志存高远,步履坚定,以铁肩担道义,以寸心怀天下。

  姜子牙离商赴周,弃暴虐无道的商纣王,辅为政以德的周文王,只因胸怀豪情壮志,心系天下万民。于是为大周谋划灭商,辅佐历代贤明圣主,救百姓于水深火热,挽驶向歧路的历史车轮,造世代安康太平。

相关热词搜索: 素材 人物 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