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要关爱不要溺爱孩子 2011.5.26
万事一旦走向极端,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因此,极端带给人的总是遗憾乃至悔恨,历史上因极端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危害的事例家喻户晓、不胜枚举,在此我不愿多提。
目前,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是“缺钙”,而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缺乏真正的唤醒。对学生要求过于宽松,对教师要求过于苛刻,束缚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因之一是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爱的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界人士已“达成共识”;二是法制普及了,法律成为教育的准则本是好事,但现在教育界解读法律并不完备,偏颇的地方也不少,比如你停课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打一下就侵犯了人身权,这合乎教育规律吗?三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缺陷,使孩子受不了某些合理的惩戒,个别孩子受到一点惩戒就出走,就自杀;再加上从上到下都提倡以人为本,尤其要关爱孩子。是啊,现在都是宝贵的独生子女,个个长得聪明伶俐、漂漂亮亮,可爱之极,谁不心疼?谁不呵护?谁不关爱?真是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可是如果一味对孩子娇生惯养,走向极端,变成溺爱,长此下去,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苦了家长,害了孩子
由于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任由孩子随意发展随心所欲。因此,在家里,孩子犯了错,家长没有惩罚孩子,还得省吃俭用甚至缺吃少穿也要给孩子买名牌服装买高档手机,给尽量多的零用钱,让他们在同学中摆阔,至少不能在同龄中显得寒碜呀!因此他们就有了随时进网吧、抽烟、酗酒、赌博甚至恋爱的钱;孩子是小皇帝是小太阳,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全家人都得为他转,什么谦让?什么尊老爱幼?什么吃苦耐劳?全都是祖父母、父母的事,与他无关,如果有人质疑,大家也只有无奈地摇摇头,“唉,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幸亏只有一个,否则更让人难以对付。因为不依他,他就会放泼、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呀?”
有句俗语叫:“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漫天飞。”可现在的孩子,家长批评几句稍受一点委屈就已经“漫天飞”了,哪还会打得“团团转”啊?甚至和家长对骂对打的也不在少数。家长含辛茹苦生养孩子挖空心思教育孩子竭尽所能培养孩子,得到的是这样的“报答”,作为父母心里难道不苦么?可孩子呢?自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吃喝玩乐已习以为常,等到慢慢大点了,要求他改掉儿时的坏习惯,刻苦学习,要尊老爱幼要承担责任,他又受得了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人的贪欲是会不断膨胀的,他们不仅不会改,常常会变本加厉,结果是不仅危害社会而且伤害亲人。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喜得贵子,于是溺爱有佳。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给什么,小时容易满足,可后来大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成了当地一霸,乡亲们敢怒不敢言,惹不起只好尽力躲,可父母无法躲啊!满足不了他,他就对父母又打又骂,家里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父母被打得伤痕累累仍不罢休,还扬言在两个小时内不拿出5000元便杀了他们,然后喝酒后倒床便打起了呼噜。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又急又气的父母怕他醒来后真的杀了他们,不得已他们先下手为强,趁儿子熟睡时用斧头砍死了儿子,为民除了一害,然后去投案自首。尽管乡亲们联名上书请求宽恕他们,但法律无情,他们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孩子,最终是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去尝了。
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啃老族,难道和这个故事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么?当然,现在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辛苦一点也许就过了,可要教育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老师,可就难了!
(二)苦了教师,害了孩子!
众所周知,现在的老师说到教育学生便苦不堪言。因为一方面国家仍然通过考试成绩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老师不得不继续那传道授业解惑的应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另一方面,现在必须以人为本,在学校,老师们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严加管教,连罚站也是变相体罚呀,更不要说“打骂”学生了。(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事实上有多少老师的手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又有多少老师不是大声批评或者呵斥
学生,但之后又会特别关心学生?可以说,没有老师的出发点不是为学生好?就算有过激的言行也只是恨铁不成钢而已,如果那个老师真想把学生致残或者伤害某个学生,那这个老师不是变态就是傻瓜。)况且学生是受服务的对象,是珍贵的顾客啊!没有学生或者学生对你不满意,你老师就得下岗呀。所以老师随时都得无条件地付出和服务。学生是孩子嘛,正因为小,自我约束能力弱才来接受教育的嘛,连杀人放火都不能判死罪呢,何况是小错误?所以“小偷针大偷金,防微杜渐”的古训全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你老师是成年人啊,自制力很强不应该犯错啊!所以如果学生挑出了你老师的不对,那你老师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了。同样,学生犯的所有错误都与你老师有关,如果责任大的话,还有连带责任呢,连你的校长和教育局长也脱不了干系!安全重于一切,安全无小事。因此,现在的老师对学生是心惊胆战的,因为只要学生出事了,那怕他是在上学路上甚至在家里,如果学生或家长说是因为某位老师批评了他或者别的连老师也未曾意识到的一个小疏忽,那么老师也就有了推不掉的责任,即使你老师一点过错也没有,转弯抹角都要追究到教师的头上。要知现在诚实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血口喷人的话他们早从成人或者电视和网络里学会,再加上新闻媒体的大势渲染,那倒霉的就一定是你老师和学校了。
某学校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是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否则就要有过激言行,所以尽管父母衣衫蓝缕而他西装革履,还有一个高档手机。以前的班主任知道他的性格特点,也就处处迁就他。那知因学校合班,他被分到了一个管得较严的班上,班主任刚一宣布了班规班约他就受不了,跑回家玩了几天后,班主任通知家长陪他到学校,家长帮他办了函授,但他不愿意,于是和家长发生了争执,在老师和领导的劝说下,他们暂时回家了,让他们协商好了再来。谁知回家后这孩子就喝了除草剂,这下家长不干了,偏要说责任在学校,并打了热线,电台和报社记者先后来采访学生和学校,孩子在父母的“开导”下“艰难”地写到:某老师不要我读书。记者问他:“你想读书吗?”孩子“艰难”地点了点头。而学校的证言记者却用“另有隐情”和“据说”来提醒人们。于是家长更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了,尽管学校每天派两个老师去照顾孩子,还组织学生多次捐资医治孩子,但越是这样,家长越是觉得理亏在学校。这样的结局也许只有在法庭上由法官来判了。其实,这悲剧的潜在原因难道不是过于关爱甚至溺爱孩子引起的么?
人的一生,哪能随时随事随人都让你称心如意呢?稍有不如意就采取极端方式。家长不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反而觉得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正好既找到了替罪羊又可趁机大捞一把,何乐而不为呢?社会尤其新闻媒体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便瞒背良心,不顾事实真相随意夸大其词,大势渲染,美其名曰:关注弱势群体。他们忘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感情是天底下除了家长之外最无私的,忘了每一个教师对孩子都是关爱有佳的,谁愿意和孩子过不去呢?可家长、社会和媒体还是不断挑剔学校和领导。在这种环境下哪个老师敢严管啊?小心伺候顺其自然吧,象打麻将那样,手气太差了划船算了,可老师不惹学生,学生之间的唯我独尊性格还是会导致冲突啊!所以划船还是可能划翻的。况且,一个羊子过了河,十个百个羊子也想过河。所以,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学生则越来越不学无术了。学生不学无术出事了,老师的过错就更多了。
就拿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例来说吧,几乎各个学校都有学生出走的现象,经常有老师和家长半夜三更的遍街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地找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是因和家里闹别扭而离家出走的,那老师的责任要轻一些,无非就是帮忙找孩子,找回后帮助家长进行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教育而已;可若是因为对你老师或学校不满而出走的,尤其是离校出走的,那老师的心就拧紧了,因为家长会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可现在的孩子可是小奸巨猾的,他们知道要想拿着家里的钱出去游玩和挥霍而又不被家长责骂,把理由推到老师身上是最好的办法了。五一期间一个女生把家里的钱拿着和社会上的人一起出去游玩,留下的纸条是:“因为语文老师不重视我。”当家长拿着纸条到学校又哭又闹时,弄的语文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说我平时对每个同学都很关心和爱护,连重话也不敢说他们,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这个同学每天都乐呵呵的,有时和我也有说有笑的,上课还经常抽她回答问题,怎么就没重视她了呢?可家长理解这些吗?反正孩子是因你学校的老师而离家出走的,责任就在你学校和老师身上。如果孩子是因和老师或学校发生矛盾而出走的,那老师的下场就更糟糕了。
离家出走家长还有一定的责任,离校出走麻烦可就大了,于是老师们挖空心思想出了许多办法来杀这种风气,各个学校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纵然还是有个别胆大的翻墙出校,那毕竟是少数,麻烦要少的多了。可那些娇生惯养随心所欲惯了的孩子,整天被关在学校里,又能安心么?于是,校园内的恶性事件又不断发生。
两个女生晚自习前在教室里复习,因争论中意见不合话不投机而吵了起来,一个便打了另一个的耳光,这下可不得了,被打学生表面很平静,背后却马上电话通知校外的男友翻墙入校,持刀杀了打人的学生近十刀,幸亏每刀都不在要害处才被医生抢回了命。当然了事情既然发生在学校内,学校当然更有推不掉的责任了。其实,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和别人发生冲突,过去的许多大人小孩都知道适可而止,尤其不敢去闯红灯,知道会受到严厉的惩戒。可现在的孩子真是有胆有识啊,你看有些杀了人的,居然能够微笑着面对镜头,脸不红心不跳,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发生在校内的事件,学校纵然有推不掉的责任,所谓管理不善嘛!那发生在校园外的事件,学校也有责任么?
某校一学生在进校门前不曾轻撞了另一学生,按理一点伤也没有的碰撞,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说声对不起啥事都没了,可撞人的同学就是不开金口,被撞的学生当然坚决不干,当场吵了起来,结果被带到学校政教处由班主任和政教主任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很久,他们当面也心悦诚服了,大家都觉得应该没事了。谁知过了两天,被撞的学生请社会上的人把撞人的学生在网吧外杀死了,责任追究下来,你学校思想工作无效,没有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我就纳闷了:究竟是老师无能还是环境使得现在的孩子太自傲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这个事情纵然可以怪学校老师和领导教育无效,那学校老师和领导不知道的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某学校高三学生假期补课,几个学生在学校外的小饭馆内吃饭,他们的桌上有餐巾纸,而在临桌吃饭的几个小青年的桌上的餐巾纸用完了,于是便过来扯点餐巾纸,这本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哪知这几个学生也不满意了,于是便发生了争吵甚至大开杀戒,其中两个学生被当场杀死,这当然也与学校有关了,上面本来就不赞成补课,你学校凭什么要补课?如果不补,哪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就纳闷了,那纸是谁的?凭什么要发生争吵?如此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孩子,就算没有补课,不为餐巾纸而出事,恐怕有一天也会为别的什么手巾纸方便纸或桌子凳子等等而丧命吧。请听听孩子们的口头禅吧:老子看不顺眼谁,就要教训谁。可别人能够白白让你教训的么?你是家里的皇帝,我还是家里的太阳呢!你是王子,我还是公主呢!这年代,谁怕谁啊?是啊!谁怕谁啊?老师怕你们啊!怕你们让他们付出无限心血和青春最后仍然承担的是骂名啊!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聪明”的老师只能关爱和赏识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过错只能和颜悦色地进行说服教育,尤其对一些学习困难、行为习惯不好、思想又偏激、家长还护短的学生,只好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可要知吃喝玩乐是人的天性,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我敢保证:任何单位如果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每个人都可能偷懒甚至随心所欲,那样过不了多久工作绩效定会极度降低。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不仅学不到知识,就连做人的准则、正常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将化为乌有,什么尊师重教?什么勤奋刻苦?那都是你老师的事,与本公子本小姐无关,更不要说养成具有大公无私为国献身的良好风尚了。在此,我不得不伤感的是:从小就娇生惯养处处被溺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几十年后,当遍地都是从小以自己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皇帝和公主时,这个社会的和谐恐怕很难保证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励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当我们看到有些极端自私、缺少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溺爱之风由家庭蔓延到学校时,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了?
(三)惩戒与以人为本的实质都是关爱
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教育惩戒一直是教育界的敏感话题,也是一直困扰教师的热点话题。没有被赋予任何惩戒权的教师越来越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因为害怕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帽子,很多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得不“视而不见”,为此感到很痛苦。
古训:严是爱,宽是害,不打不管要变坏;自古雄才多磨练,从来纨绔少伟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等等等,为何到现在就被全盘否定了呢?其实,古代的体罚教育固然有其弊端,但从教十几年的我觉得: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允许,应该根据孩子所犯的错误的次数和轻重而定,尤其对那些“小
奸巨猾”或自尊心太强的孩子,适当地伤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无害的。试想,有几个罪犯是白痴?又有几个人的一生永远都...
相关热词搜索: 孩子 溺爱 关爱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孩子哭了2021-09-05
- 不一样“你”,不一样孩子(二)2021-09-06
- 不一样“你”,不一样孩子(一)2021-09-06
- 打骂孩子不如刺激孩子(2)2021-09-08
- 打骂孩子不如刺激孩子(1)2021-09-08
-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推荐《不...2021-09-08
- 孩子是教育出来2021-09-28
- 孩子是夸出来2021-09-28
- 与孩子们共同成长2021-09-28
- 社区关爱空巢老人总结2021-09-06
- 社区关爱老人活动总结2021-09-13
- “关爱女孩行动”材料2021-09-14
- 关爱学生故事2021-09-16
- 老师对学生关爱2021-09-16
- 关爱学生体会2021-09-16
- 关爱学生方法2021-09-16
- 关爱学生好老师2021-09-16
- 关爱学生是教育前提2021-09-16
- 街道“关爱女孩行动”方案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