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谈谈网络对青少年生活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14 14:47:03 浏览数:

 浅谈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强大的娱乐功能也为生活增添鲜艳的色彩。视频聊天让人们零距离沟通,可以随时将重要的资料数据在瞬间传送给亲朋好友。足不出户可以网上购物,可以接受远程教育。可以炒股,可以搞房地产,可以买卖基金,可以做许许多多事情。可以说,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没有了网络,工作无法进行,许多行业将陷入瘫痪状态。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应用和影响,已经成为生活中一部分,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以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已经日益成为文化传播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要去直面网络。他们受到的影响更深远,更令人瞩目。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该不该上网,是家长和老师最关注的问题。对部分高中学生上网态度和相关行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率高,上网时间长。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极少数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高一年级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0%,其中有20%z左右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超过50%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5%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5%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0%左右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0%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15%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10%的中学生则不固定。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过去,我们对于中学生在上网方面的行为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校、网吧等公共场所。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

 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5%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60%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90%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60%有15个网友。60%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10%与5%。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

  网络促进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改变。首先,学生可在网上虚拟学校上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促进了中学生的学业。第二,网络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网络的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第三,网络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网络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学生在上网时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在网上学生可以没有顾忌谁像网友倾诉心事,减轻学习负担所造成的压力,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 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第五,青少年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特别是高中生,面对还在改革探索中的高考,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措施。

 网络在给青少你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使一些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宝藏与垃圾共存,精华与糟粕同在。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垃圾信息成为干扰学生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由于人的思想长时间浸泡在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那些漂浮不定、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对于这种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理性判断,迷失了方向。

 第二,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它侵占了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浪费了无数父母的血汗钱,也白白耗费了自己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其次,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大量内容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这种“电子垃圾”和“精神毒品”,正在与学校、家长,与全社会争夺我们的青年一代。如果一代青年都接受了这种潜移默化的灌输,为自我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未来的中国社会将是什么样子?人们还有社会责任感吗?还有自我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吗?社会还有凝聚力吗?

 第三,降低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能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大大减少了社会交往和增加社会知识的机会,其意志、品质、自制力、交往能力变得更加脆弱,社会责任感也更加淡薄。

 第四,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大量课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上网,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准。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于物质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其相似。当今网络游戏的内容,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

 第五,网络游戏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了犯罪,淡化了家庭关系,以及学校和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恶劣的是,网络游戏开发商还在加紧吸收一些我们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以开发出更加“好玩”(换句话说更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来。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极大限度地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客观公正地对待网络信息。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老师是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和老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地担负起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和监管的责任。

 其次,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让青少年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第三,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展有意义的网上活动,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举行网络作文大赛,网上论坛,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加深学生们对网络的理解,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代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体会数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第四,切实加大对网吧、网站的整治和管理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绿色的纯净的阳光的上网环境。

  青少年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命运。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学校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都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我们相信,只要共同联手,齐抓共管,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相关热词搜索: 青少年 谈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