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彰显学科育人——浅谈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发布时间:2021-09-16 16:53:04 浏览数:

 彰显学科育人——浅谈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当今信息社会,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智育,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课程思政是育人的主要方式,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彰显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的功能,本文对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初步探讨,从教师主动通过提高思政能力和自身素质;以及在教学中有目的的抓住教材,挖掘思政元素的渗透点;和课后进行德育反思和总结这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渗透 融入 中小学时期是人一生中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根本立足点更要在于“育人”。课程思政是育人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善于发掘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寻求思政元素与信息技术课堂的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饯行德育教育。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就是把思想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进行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融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善于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坚持“全课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基本原则,让教育回归初心,即情感与理性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思想”、进“头脑”,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又达到育人的目的,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每一节课,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钻研精神、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法治意识、环保意识、民族团结、历史名人、现代经典、科学精神、社会责任、道德品质等都是思政元素。

 我认为要将思政元素很好的与信息技术课堂融合,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政能力和自身素质。具体如下:

 1. 做到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 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能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

 2.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文化底蕴及自身价值观。如认真阅读最新的文件和杂志、论文以及有关提高自身素质的书籍等,使得自己的思维变新,视野变广,能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能在润物无声中传播真理。

 3.能严格要求自己,高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和说话言谈。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

 个方面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面对学生时,着装整齐得体,不管男女教师的发型、装容都要合乎要求,不奇形怪状。说话时,时刻注意礼貌用语,显示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总之能在学生面前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起到示范和教育作用。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信息社会责任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对信息技术负责,即负责任、合理、安全地使用技术;一方面是指对社会及他人负责任,即信息行为不能损害他人权利,要符合社会的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研究新教材,找到渗透点,合理有效的融入思政元素。我校从 2019 年起使用的是哈密教育局统一要求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这套教材紧跟时代步伐,从整体或字里行间中都可以看到思政元素的渗透点。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获取与集成》这个章节中,通过研究教材,可融入的思政元素有普及肖像权的法律知识、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尊重知识产权、形成健康人格、热爱家乡等。在本章讲获取与加工图像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找到渗透点,用课件的形式告诉学生,下载或修改图片时要注意保护肖像权,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提升;利用布置学生在网上下载图片、文字,并分类整理的实际操作任务这个渗透点,来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管理素材的行为习惯以及树立资源管理的意识和培养甄别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使用现代工具获取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断这个任务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渗透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格。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图形图像初步知识》这一章节中,我们可以找准教材中思政渗透点,利用认识数字化技术及用途、数字艺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这些知识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展示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具体做法是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国产的数码相机、数字打印机,例如联想打印机、联想数码相机等这些国家高科技产品,让学生对我们国家的科技充满信心,并立志为中国更高更快的发展努力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经过深入实地的调查分析并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特点,选择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又能体现信息社会要求的思政内容,并且由浅入深从形象到抽象的原则安排。如在八年级上册《编辑处理图像》这章中,利用初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相对较好的动手能力这一特点,以及对 ps 技术的向往与热切学习的需求,找准教材中的思政渗透点—— 利用图层组合和图像设置这些相关问题,引出思政元素,出示曾获得《影响 2006——CCTV 年度新闻记忆》新闻图片铜奖的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请学生观察这幅图有没有什么问题?再出示一幅网友质疑的图片,指出三个疑点 ,教师总结这是《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于 2006 年发表的作品,经查证核实以及本人确认,该作品为 PS 合成图片。最后教师总结该事件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触犯法律的后果并引出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一定要诚信做人切不可投机取巧,艺术需要外在美更需要心灵美的道理。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决不可闭门造车,要多方钻研、积累,并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生实际,从而提升教学成效,使德育教育得到有效实施。

 信息技术课后,我们还要进行德育反思和总结,思政元素的融入是否Th硬、牵强, 是否存在疏漏,是否给学生以顿悟,带给学生心灵的力量。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是否明确。在课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是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融入思政元素后是否让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例如信息技术课中的课前思政三分钟的思政元素是否与本课新课内容有关联, 若无关联则显得生硬、粗糙,无法实现本课思政目标。

 2.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如《建立个人网站》这课布置以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主题建立个人网站任务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否设置了问题情境,能顺其自然的导入爱国主义情怀,是否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如何以中国成

 立 70 周年为主题在个人网站中体现爱国情怀等。

 3.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否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在思政元素融合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时,是否形成师生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否以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为起点,融合当今社会时尚、热点问题渗透思政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网络技术基础》这一章节,我们是否可以用疫情时期,网络带给我们学习生活便利这一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实,引起学生共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并讨论这些网络便利,如网上教学,网上休闲等等,教师是否适时的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性和先进性的视频或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应该明确思政目标,采用适合的教学手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课后及时总结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以达到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结语:综上说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提高思政能力和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抓住教材,挖掘思政元素的渗透点,利用一切机会自觉的、有目的的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走进生活, 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彰显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的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利剑.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5,1. [2]高德义,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领域教育导刊, 2017,1.

 [3]何其国,任其春.核心素养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 [4] 郑琰. 师范教育研究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20,2.

 [5]周大勇.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创新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3.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技术 育人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