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1-09-26 16:21:46 浏览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愿联合起来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其特征是自愿、自主、自治。目的是围绕产业开展系列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连接,增强农民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社员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结合的有效链条,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然而,专业合作社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规划、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和资源、人才、科技、信息、产业、管理等方方面面。要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就必须系统地、综合地统盘考虑、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运用资源、人才、科技、信息、网络、管理等要素,充分发挥诸要素的作用,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只有这样,专业合作社才能做到有动力、有活力、有创新、有发展,专业合作社建设才能得以加强。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切入点。因为各地的产业资源优势,是各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依托,是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是各地政府和农民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衢州市鑫盛柑桔产销专业合作总社和衢江区耀飞柑桔产销专业合作社就是依托本地柑桔产业资源优势组建与发展起来的专业合作社典型。柑桔是衢州市农业的主要产业,年产量达65万吨,其中衢州 柑产量占75%以上,其余品种为蜜桔、胡柚、杂柑类。近年来,衢州 柑销售受到广东砂糖桔、江西脐橙、南丰蜜桔、湖南水糖柑、四川和广西优质蜜桔的强有力挑战, 柑营销处于四面楚歌之中。尤其是2003年春节前,全市 柑销售量只占总产量的20%左右,与以前同期销售量70%相比,下降幅度巨大,政府与桔农心急如焚,针对上述情况,鑫盛柑桔产销专业合作总社充分发挥其“衢铁柑桔交易市场"的营销网络优势,利用点多面广、信息快捷的优势,及时把东、西、北果品市场的行情信息反馈给区政府和各产桔乡镇,为政府和桔农做好参谋,指导柑桔科学运销。同时,该社还发挥与铁路衢州车务段合作多年的优势,为桔农提供包装、车皮、运销等方面服务。从而加快了柑桔销售进度,避免了柑桔大量积压造成的严重损失,受到政府的肯定和桔农的好评。
    针对衢江区柑桔品种结构单一、品质下降、效益滑坡的状况,衢江区耀飞柑桔产销专业合作社吸纳35户社员入社,作为柑桔新品种种植示范户,以带动本区柑桔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发展。该社以600多亩桔园作为柑桔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从外地引进日本天草、日本南香二个杂柑类品种和大分、日南1号、奇久宝三个特早熟蜜桔品种进行试种和推广。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建立良种苗圃母本园300亩,良种苗圃基地100亩,每年可向社员和桔农提供优质柑桔苗木30万株,接穗60万支,可供改造老桔园面积10000亩左右。柑桔优质良种母本园及柑桔良种苗圃建设,对促进我区柑桔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柑桔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柑桔种植效益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两家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为切入点而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柑桔产业化是衢江区历届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而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工作为政府实施柑桔产业化提供了一个平台,成了政府少不了离不开的载体。农民群众也十分拥护。实践证明,依托当地产业资源优势组建和发展专业合作社不失为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必须在专业化方面下功夫。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就是从事同一行业(专业)者的合作组织,要加强其建设,首先就必须从加强产、供、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手。专业合作社能否发展,关键是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是否在该行业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凡是成功的专业合作社都十分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善于大胆使用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和知识作用,十分注重把熟悉农村工作、有专业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员选到专业合作社的各个岗位,使他们在产、供、销环节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支撑着专业社的有效运转,使他们在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诸阶段形成完整的服务技能链,确保系列化服务的连续性、完整性。我区的鑫盛柑桔产销专业合作总社、耀飞柑桔产销专业合作社、正康蚕桑专业合作社和正康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他们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注重在专业化方面下功夫,有一批专业人才。如鑫盛社的总经理就是在柑桔产销中摸爬滚打近30年的行家里手,积累了丰富的柑桔营销经验,在我市乃至东北、西北果品市场上,在柑桔贩销大户中都享有较高的威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柑桔销售季节,咨询、讨教、探讨者络驿不断,接应不暇。耀飞社的理事长,也是具有20多年柑桔生产经验的柑桔种植专家,在我区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种植大户及桔农在生产中遇到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求其帮助。又如正康社,在茶叶、蚕桑的种植、加工等方面也都有一批专门的技术人员、农艺师,他们经常为灰坪乡茶农、蚕农上技术辅导课,注意对农民进行技术辅导与培训。正因为他们注重坚持在专业化方面下功夫,才使他们得以较好地履行专业合作社的职责,得以较好地完成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社员按照市场需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任务,从而促进了专业合作社发展。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必须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讲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离不开科技服务。这一点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开展育种、嫁接、苗木培养等科技攻关,建立科技示范园;把科技手段运用到生产、加工、运销诸环节,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科技服务;把科技与市场结合起来,与生产结合起来,与经营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使其专业合作社得以长足发展,表现为活力不断,创新不断,显示出良好的科技效应和强大的生命力。如衢江区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积极组织社员开展科学种菇,并从上海聘请高级技术员来社指导生产,开展推广新技术、开发新品种,传播现代科技信息,应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该社创办了一个占地30亩的科技示范园,入股社员68户,前期投资380万元,建造多功能钢架结构大棚10000余平方米,冷库8个,自备柴油发电机2台,50千瓦时压力锅炉10台,新购大货汽车一辆,5匹空调机5台,建造液体菌种厂一个,以及其他生产配套设备,年可生产食用菌300万袋,可创产值900万元以上。起步就按高标准规划,科学、规范实施,初露头角就显示出充分的发展活力。又如耀飞社坚持引进良种,坚持科学种植,2003年该社产品日本天草每公斤销售价格平均在6元以上,优质蜜桔每公斤销售价平均16元以上,大大好于 柑的种植效益,取得了明显的科技效应,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注重发挥能人、大户带动作用。专业合作社要注重优先吸收种植大户、贩销大户、产业带头人、经济能人入社。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是其周围农民群众致富的学习榜样和仿效目标,在他们的带动下,往往会吸引许多农民兄弟来从事与他们相同的工作和产业,容易形成和发展为整个村乃至乡(镇)的主导产业。无形当中他们起到了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的作用。在开展农村党建工作中流行着两句话:一是农村党建工作要注重培养和发展致富能人加入党组织。二是党员要努力成为致富带头人,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这两句话正是能人作用的有力写照,专业合作社建设更应充分发挥能人作用。种养大户、贩销大户、产业带头人、经济能人,他们具有脑子灵、信息灵、见识广、技术强的特点,他们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生产力的生力军,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这正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必须注入的活力,所要发挥的作用。衢江区食用菌生产合作社之所以从组建到运行进展顺利,主要是从事食用菌生产多年,技术和经验丰富,销售渠道广,且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王招海主任的带动作用所致。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注重与龙头企业相连接。从各地实践看,仅靠专业合作社往往还不够,还不能解决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目前,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比较小,地域性强,很多是在一个乡、一个村或一个生产基地。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受到信息、设施、网络等多方面的制约,还难以独立承担组织农民进入大市场的重任。而龙头企业具有信息灵、网络广、渠道多、实力强等特征。只有把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连接起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在这个产业链条中,龙头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市场竞争,建立营销网络,搞品牌化经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与龙头企业合作正好弥补了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地域局限性强的弱势,可使专业合作社达到借船出海、不断发展的目的。我区灰坪乡的茶农、蚕农乐于与市正康特产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专业合作社,该公司不仅派出技术人员驻村到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加工中的问题,而且与农民签订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购销合同,并实行二次返利的分配形式,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农产品卖难之忧,又确保了农民的收益不减,也使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注重严格按章程规范运作。专业合作社运作要严格按章程规范化进行。对松散型、半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社要完善社员股金的管理体系,防范股金风险,财务要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并严格履行“二次分配”制度,切实维护社员利益。对紧密型专业合作社,要建立“按股分红和承担亏损”的分配机制及相关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阳光作业”,提高透明度,要接受社员监督,让社员放心,真正把专业合作社建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注重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众所周知,供销合作社是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的办社宗旨就是为农服务。供销社这一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供销社工作必然回归“三农”、扎根“三农”、服务“三农”,供销社的发展离不开“三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际上是农业产业化的一部分。因此,积极主动地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供销社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实践证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既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主动地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这一平台,服务“三农”,发展自身。在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供销社应该有作为,而且大有作为。因为供销社是由农民入股兴办的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最重要的流通力量,网络之完善,体系之健全,网点分布之广泛,是其他任何一个流通组织都难以比拟的。在农村,供销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在引领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许多省、市政府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重任赋予供销社。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增强服务功能的战略选择,也是供销社性质、特点所决定的必须承担起的历史责任,是供销社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区供销社近两年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见证:2002年区供销社系统改制全面结束后,区联社机关只剩在编干部职工3人,所有企业全部解体,所有资产全部拍卖用于安置职工和清偿银行债务,区社陷入“钱断、网破、财光”的困境,是全省数得上的贫困社。通过集中精力抓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努力服务“三农”,两年来,区供销社改制重组专业合作社一家,新建专业合作社五家。入社社员500余人,总股本金300万元左右,实现销售额17亿元,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帮助农民增收1000万元左右。通过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不仅供销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而且使许多农民重新意识到供销社的存在,也大大提高了供销社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顺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供销社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注意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在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我们碰到了专业合作社自身难以解决的公平竞争环境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大批农产品加工、贩销户待时而动,自筹资金,或单枪匹马,或三五成群联合运作,闯荡市场,为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他们的运作方式是逢市而动,无市则歇,盈亏及时结清,无帐可报,无税可交。而专业合作社必须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社章运作,依法缴纳税收,竞争上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影响其市场竞争力。虽然1998年省政府办公厅为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台了一条专业合作社销售产品可视作农民自产自销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但税务部门在执行上尺度不一,难以到位。而且对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征收尚无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社的发展。为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专业合作社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税费政策环境和享受公平竞争待遇,以利于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总之,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涉及到诸多环节和许多方面,尤其是涉及到产业资源、人才、科技、管理、市场、组织与引领者选择等方面,如果忽略了这些或某些方面,专业合作社就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在专业合作社组建起始,就必须全面规划,统盘运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成功率,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几点 合作社 看法 农民 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