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读和谐社会:协调各阶层利益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1-09-28 11:10:51
浏览数:次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学艺,日前在接受香港《大公报》采访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最迫切的任务是协调好各阶层利益关系,竭力避免个别的局部利益冲突转化为整体的社会冲突。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陆学艺分析指出,一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经济处于起飞阶段,如果经济起飞势头持续到2020年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或可跃居世界前列。
其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时候,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市化进程、国企改革、乡村体制改革加快,城市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受到相当的损害,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也有所增加,社会犯罪现象大量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陆学艺认为,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一,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第二,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改善就业环境,解决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其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解决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群众内部利益矛盾,沉着、冷静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
陆学艺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城乡关系。政府应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性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农民素质。另外,过去中国农村为支持城市的工业化,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城市应反哺农村,从各方面支持农村的发展进步。
根据《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预测,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专家指出,当前的二元制结构成为城乡流动的最大阻碍因素,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束缚了农民融入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对农民工的壁垒没有任何放松,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成为最缺少保障的弱势群体之一。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变成工人,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因为农民在农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必然向城市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障农民工作为公民的权利,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这样在市场规律调控下自然就会实现很好的流动,而不需要政府花费精力来操心。
这份《蓝皮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陆学艺认为,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目前在中国,起点公平、机遇公平、结果公平都没有能较好地实现。同时,建立和谐社会,就应该继续深化改革。现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了,但社会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土地、财政、就业、户籍等等。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社会 各阶层 解读 学者 协调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陆学艺分析指出,一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经济处于起飞阶段,如果经济起飞势头持续到2020年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或可跃居世界前列。
其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时候,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并且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城市化进程、国企改革、乡村体制改革加快,城市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等群体利益受到相当的损害,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也有所增加,社会犯罪现象大量增加。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
陆学艺认为,社会阶层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一,政府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行业、阶层、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第二,要特别关注困难群体,改善就业环境,解决劳动者权益维护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其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解决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群众内部利益矛盾,沉着、冷静地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
陆学艺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城乡关系。政府应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性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农民素质。另外,过去中国农村为支持城市的工业化,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城市应反哺农村,从各方面支持农村的发展进步。
根据《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预测,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专家指出,当前的二元制结构成为城乡流动的最大阻碍因素,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束缚了农民融入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对农民工的壁垒没有任何放松,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成为最缺少保障的弱势群体之一。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变成工人,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因为农民在农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必然向城市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障农民工作为公民的权利,改变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这样在市场规律调控下自然就会实现很好的流动,而不需要政府花费精力来操心。
这份《蓝皮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陆学艺认为,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目前在中国,起点公平、机遇公平、结果公平都没有能较好地实现。同时,建立和谐社会,就应该继续深化改革。现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了,但社会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土地、财政、就业、户籍等等。 相关热词搜索: 和谐社会 各阶层 解读 学者 协调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和谐社会吗?2021-09-08
-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021-09-17
-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2021-09-17
-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2021-09-17
-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09-17
- 试解和谐社会研究三个实践难题2021-09-22
- 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会议...2021-09-23
- 在全县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2021-09-23
- 交通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21-09-23
-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2021-09-26
- 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心得20202021-08-27
- 2021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内容辅...2021-09-06
- 极限11班班名解读2021-09-06
- 全册整体解读2021-09-14
- 一种国家与农民关系角度的解读2021-09-27
- 2020年《人民武装警察法》重...2021-10-12
- 电影解读方面精神分析理论运用2021-10-18
- 陈衍的经济思想解读2021-11-09
- 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解读2022-02-15
- 解读园林城市2022-02-26
- 进一步开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2021-09-25
-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2021-09-27
- 编办应发挥好参谋监督协调作用2021-10-10
- 市场监管协调会汇报市场监督...2021-10-16
- 市乡镇市场监管改革稳定工作...2021-10-16
- 县市区市场监管改革稳定工作...2021-10-16
- 两性协调发展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2021-11-03
- 关于建立国地税机构间协调与...2021-11-05
- 浅论沟通与协调2021-11-09
- 论协调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