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民族团结,(2)

发布时间:2021-09-28 13:25:19 浏览数: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天祝 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

 马丽娜 每当我想起“56 个民族 56 朵花,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时,我脑海里会想起我身边的一些民族团结的事。

 我们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藏、汉、回、蒙古、土、东乡等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精心培育民族团结的沃土,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上的尊重,心灵上的融合,使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近年来,天祝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始终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李赛藏原是旦马乡的牧民。由于旦马乡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靠天吃饭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一直以来影响着他们家的发展。今年以来,李赛藏一家依托“下山入川”工程,搬迁到华藏寺镇黄草川生态移民暨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崭新的房子修葺一新,水电路畅通,日光温室里定植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天祝县有近四分之一的农牧民居住在海拔 2800 米左右的高深山区和生态核心区、林缘区,生产难、发展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这里的群众。“下山入川”工程是市委提出的加快城乡融合、统筹山川发展、推进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积极响应市上号召,进一步加快高深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天祝县通过市区农林场安置、城镇安置、县内易地安置、新疆农场安置等渠道,以石羊河流域源头乡镇为重点,大力实施开发式移民,走出了一条“整合资源、整县推进、下山入川、融合发展”的移民扶贫新路子。其中,华藏寺镇黄草川生态移民暨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建设项目将居住在高深山区的祁连、旦马、毛藏等 9 个乡镇的 150 户 660 人搬迁到黄草川集中安置。

  现在的黄草川,一排排藏式结构的房子整齐有序,一座座日光温室里绿意盎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备,这里实施的生态移民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天祝县打造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县的具体体现之一。

  2010 年以来,天祝县以打造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样板县为目标,确定 3 个省级试点乡镇,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组织实施了打柴沟镇小城镇道路及农贸市场附属设施建设、华藏寺镇村卫生室建设、天堂镇文体活动中心等项目。

 扎西是天堂寺的一名僧人。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被纳入了低保范畴,扎西现在有病不用发愁了,一月还有一百多元的生活补助。同时,天堂镇通过结合危房改造工程,又为僧人们修建了统一风格的崭新僧舍,硬化了道路,改善了他们的安居环境,扎西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诸如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我只记录了一小部分,通过种种事情,体现了我们各族同胞的团结友爱之情,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关爱民族团结的精神,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将来抱报效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天祝县的各族人民团结如钢,产生了强大的力量。无处不在的感动,常冲淡了灾难的分量;真是感动天地。

 天祝县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努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育事业,全县建成 17 个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巍然屹立马牙雪山,见证天祝各族儿女民族团结进步的悠久历史;缓缓流淌的庄浪河,诉说着华锐大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故事;奔腾东去的黄河水,弹奏着天祝民族团结进步的动听旋律。

 在这片美丽的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热土上,近 23 万天祝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美好家园。

 只要各民族团结一心,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所以我希望各族人民都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助,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大家庭,让我们在这样的民族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