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跳舞线》

发布时间:2021-09-28 14:04:22 浏览数:

 大班美术综合活动《跳舞的线》

 执教:杨洋 一、 设计背景: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线”,缝衣服的线,打毛衣的线,电话有线,电灯也有线。原来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仔细观察一下,“线条”特无处不在,双手合抱可以围成一个圆,一根线重新摆弄一下可以形成三角形,而我们人的身体呢?本身就有很多直的、弯的线条,正是这些点、线、面创造出我们神奇的世界!随着主题活动《惊奇的一线》的进行,孩子们发现线条,寻找线条,感知线条,体验线条带来的乐趣,并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平时也进行一些音乐欣赏活动,我发现有的孩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用手做着指挥的动作,随着音乐的起伏来回摆动着,孩子们的手划过的轨迹多象是美妙的线条在流动。于是,将音乐、美术和线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尝试在我脑中逐渐突现出来,从而设计了《跳舞的线》这样一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 使幼儿通过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用线条表现出来。

 2. 幼儿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及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白纸、黑色水笔、两段音乐(《命运交响曲》《梁祝》)

 四、活动过程:

 1. 提问,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线条啊?”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 欣赏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哇,你们真能干,认识这么多的线条,画得我手都酸了。休息一下,让我们欣赏两段音乐吧!不过,在听音乐的时候我可要考考小朋友了,请你们听听啊着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感受。” 3. 幼儿欣赏音乐,教师带领孩子做动作,如节奏强的用手指画锯齿线打拍子,节奏柔和的画连贯的波浪线等。

 4. 提问:有谁告诉我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一个柔和、优美,一个强烈、有力)

 5. 再次欣赏音乐,夸张动作,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

 6. 请幼儿根据音乐跟线条分类。

 “咦,听!黑板上的线条说话啦:我们要和音乐跳舞,我们要和音乐跳舞!哦,原来这些线条想和音乐跳舞啊,那我们来帮帮他们吧,请你看看哪些线条可以放在第一段音乐里,哪些线条可以放在第二段音乐里?” 幼儿回答,教师在一张白纸的两边分别记录,同时有意识地将线条组织成画(看看,这些线条拉拉手,勾勾脚就连在一块成一幅漂亮的画啦!如果我把线条画粗一点是不是显得很有力量么?)

 7.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你们这是太棒了,看这些跳舞的线组合在一起多漂亮啊,下面呀,我想请小朋友们也来画一画。在画的时候请你将纸对折一下,一半画跳柔舞的线,一半画跳劲舞的线,看看谁画得最有创意,谁画得最漂亮!”

 8. 总结,评价。

 “今天啊,小朋友们画得都不错,用各种线条表现了音乐。在下一次课上啊,我们还要让线条和色彩结合起来,更细致地来表现音乐,相信啊,我们的画会更漂亮的。” 五、自我评析:

 《纲要》中指出,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在使每个孩子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能够感知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用线条将内心的感受充分的表现出来,同时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音乐和美术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及想象力。

 围绕目标,我在音乐准备上选取了有明显风格差异的悠扬的《梁祝》和激昂的《命运交响曲》让幼儿感受,这样在初次尝试中可以引导大部分幼儿较好的用线条表现,但同时每一首乐曲又在主基调的基础上又蕴藏着舒、缓、节奏、音质、起伏等的细微变化,这又为能力较强的孩子提供了进一步感知表现的空间。

 在活动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回忆不同的线条。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帮助幼儿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巩固。其次,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感知音乐,(如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第三部分进入到主体部分,在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将线条和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指导完孩子以后,接下来就是让孩子边感受音乐边作画,这也是孩子的感受力、个性特点得到最好体现和张扬的时候,老师在这时候进行启发和引导。最后,孩子们对音乐的诠释通过线条的方式展现出来,孩子们在尝试的喜悦与教师、同伴的欣赏和评价中获得艺术活动的快乐。

 整节课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通过反复体验,尝试,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得到完美的体现。

相关热词搜索: 跳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