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悟道责任,勇于担当——读曾国平教授《责任担当》有感

发布时间:2021-09-28 14:21:04 浏览数:

 悟道责任 勇于担当 ——读曾国平教授《责任的担当》有感

  青年读书的意义在于启迪智慧、开拓思路,更在于悟道于当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重庆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演讲者曾国平老师的著作——《责任的担当》。这本书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告诉了读者责任的真谛,强调了每一个有所担当的个体,都要懂得责任的“践行”、责任的“笃行”和责任的“落实”。这本书让我掩卷获益,思绪纷起。

  责任是什么?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包袱里装着家庭、事业、友情、儿女……虽然历经艰辛,却无法舍弃其中的任何一样,因为包袱上写着两个字——“责任”!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花木兰替父从军体现的是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岳飞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天下百姓的责任。责任是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释然,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肩负的责任也许是不尽

 相同的,但责任的本质却是相通的。当下时代,做好本职工作是爱岗敬业的责任;关爱家庭是血脉伦常、忠诚守护的责任;遵纪守法是公民的责任;扶危济困是悲悯善良的责任。

  责任贯穿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建立起我们生命的格局。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险境看襟怀”。2012 年 4 月,一场毫无防备的灾难降落在我的身上,爱人上班时微笑着如往常一样向我们道别,却在下班途中遭遇意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个时候,孩子才一岁多,这场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五雷轰顶击垮了我的整个世界。整整一周的时间里,我都处在神志不清的昏迷状态,像瘫痪了一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茶饭不思。后来的几个月,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跟任何人交流,甚至连咿呀学语的孩子都不曾亲近。终于有一天,当我看到孩子因为魂不守舍面容憔悴的妈妈而不敢靠近我,当父母因为心疼我,背负着巨大压力住进医院,公公婆婆隐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却依然宽慰我的时候,我突然醒悟了,老人尚年迈多病,孩子还未谙世事,只有我,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不能就此倒下,我肩上还有更多更重要的责任,我别无选择,只有勇敢地面对和担当。逝者往矣,活着的人咬着牙也还要继续前行。我开始努力投入工作,不再邋里邋遢不修边幅,刻意找回曾经自信精致的自己。回到家里,主动承担家务,和父母聊天,陪孩子嬉戏玩耍,比以往更加孝敬公

 婆。渐渐地,家里的气氛从容了许多,老人和孩子的脸上又露出了如常的笑容。那个时候,责任的担当需要勇气,需要信念,需要隐忍,我做到了,我成长了。直到今天,我依然努力做着那个含着眼泪播种责任的人。

  而在工作中,在民族高等教育的战线上,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样对责任有着诸多的担当。学生参加教学科研比赛,老师们和学生一起挑灯夜战,熬几个通宵只为了作品能精益求精;学生因为就业、情感的压力,性格偏颇心情低落,老师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贴心安抚、悉心疏导。山区来的贫困孩子没有像样的衣服穿,老师就拿出自己的衣服为学生送去温暖;学生突发急性阑尾炎、突发癫痫需要急救,老师们在第一时间驱车送往医院,悉心陪护;学生罹患癌症,老师们带动学生募捐善款奉献爱心……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们,站在三尺讲台,履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注重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着对学生人格完善的塑造。老师们那份对学生全身心的爱,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满满的担当,正应了李商隐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境,钟情杏林,默默耕耘的老师们,超越了责任,超越了担当,成就了崇高的人格。

  当我们为毒奶粉、地沟油、假疫苗寒心之时,我们斥责泯灭良知,信仰缺失的行为,但同时更应该清楚地知道,责任,也是

 一种敬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敬畏什么?康德说:“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我们敬畏人生,尊重生命;我们敬畏自然,随遇而安;我们敬畏经典,薪火相传;我们敬畏历史,以史为鉴;我们的敬畏源于崇高的信仰。心有敬畏,才能有所担当。

 心是一盏灯,用责任点亮它,梦想之帆就能远航!心是一扇窗,用责任打开它,就能透进绚烂的阳光!我心有爱,责任先行。

相关热词搜索: 担当 责任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