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致敬英雄

发布时间:2021-09-28 14:25:27 浏览数:

 致敬英雄

 —— “ 正面战场 的抗战 ” 教学设计

  张鹏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 教学 思路

  在 14 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 8 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英烈。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因此,讲好英雄故事,是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前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20 课。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讲述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缺乏严密的逻辑思辨能力,学习历史主要以感受、体验为主,掌握基本史实是关键。为此,本课按照“点——线”结合的设计思路,精心构思了教学环节。“点”即是具体、生动的典型战役(台儿庄大捷、保卫大武汉、血战湖湘)、英雄人物(池峰城、陈怀民、薛岳、余程万、张第富),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线”是以历史时序为基本线索,即借助历史地图再现日军侵华与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历史事实。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保卫大武汉》之歌、《知识青年从军歌》等歌曲和视频采访资料来创设情境,神入历史,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军民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实现致敬英雄的课魂,最终升华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 过程 设计

  导入:播放 9.3 阅兵抗战老兵方阵接受检阅视频,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的部分视频。

 师:2015 年 9 月 2 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正面战场的抗战”,去认识一群别样的抗日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抗战老兵方阵接受检阅视频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学生对“英雄”这一概念有初步的印象,神入抗战的历史,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

 展示:30 年代日军侵华路线图

  1931 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先后在华北、上海发起进攻。70 万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反击,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尤其是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部,与日军血战,我们通过今天四行仓库的弹坑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3 个月淞沪会战,击毙日军 4 万多人。出于报复,在占领上海,攻入南京城之后,开始疯狂的杀戮。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 6 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南京城血流成河,在战争的环境下人性之恶被无限之放大。日本人想通过这种极为残忍的方式逼迫中国军民屈服,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认识日军侵华的路线,以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作为背景音乐,介绍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图文结合,声情并茂,让学生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于中国军民的暴行。

 师:请看地图,日军下一个进攻目标会是哪里呢? 生:徐州 第一环节:

 台儿庄大捷 师:中国军队把主力放在台儿庄布防,31 师师长池峰城将军与台儿庄阵地共存亡,当日军攻入台儿庄阵地后,池峰城选出 57 名敢死队队友,每个人穿着日本人的衣服,腰间挂满手榴弹,手持短枪,趁夜冲入日军防线展开激烈拼杀,不少战士在倒下之后便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池峰城在台儿庄的坚守,为其他部队争取了时间,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板书),歼灭日军 1 万余人。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 31 师敢死队夜袭台儿庄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正面战场中国军人抗战之决心。

 师:日军不断向徐州增兵,徐州还是被日军占领,接下来日军下一个进攻目标? 生:武汉 第二环节:

 保卫大武汉 师:日本调到 40 多万大军进攻武汉,中国部署 100 万军队参战,当时武汉军民众志成城,提出“保卫大武汉”(板书),我们通过“保卫大武汉”之歌来了解下当时的情况。

 播放视频《保卫大武汉》之歌,出示相关歌词 师:通过这首歌,哪位同学告诉老师为什么要保卫大武汉? 生:武汉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师:保卫大武汉为什么“热血在鄱阳”呢? 生:中国军队在鄱阳湖一带阻击日军,利用有利地形取得万家岭大捷 师:这是一张 4.29 日军空袭武汉市区的图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武汉市民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以非常淡定的神情望着上空,这是为什么

 生:中国空军在英勇作战,抗击日军。

 师:当日军飞机空袭武汉之时,中国空军迅速升空作战。22 岁的王牌飞行员陈怀民开战不久就击落敌机一架。后来遭到五架日机的围攻,飞机油箱被敌人击中,就在这一危急时刻,陈怀民没有选择跳伞求生,而是驾机猛烈撞向日军的另一架飞机。陈怀民的壮烈之举极大激励了中国空军的斗志,战友们越战越勇,一举击落日机 21 架。

 在空战的前一天,陈怀民在日记中写道:

 “我常与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师:陈怀毕业于中央航校,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是中央航校第 12 期第一批留美学员的毕业合影,照片中一共 47 人,其中有 30 人殉国(白十字),他们中最大的 24 岁,最小的 19 岁。可以说,每一次的升空作战,都可能是永别,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从未退却。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保卫大武汉》之歌感受中国军民的众志成城,巧妙利用歌词设问,如第一句“热血沸腾在鄱阳”,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消耗日军;通过武汉 4.29空战中陈怀民的英雄事迹体会年轻的中国空军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师: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日军占领武汉。但在占领武汉之后,日军面临机动兵力严重不足的局面,抗战从战略防御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日主战。但是能不能说,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就结束了呢? 生:没有 师:日军下一个目标? 生:湖南、江西 生:让重庆政府屈服,日军下一个目标进攻南昌 师:日军第 11 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 3 个师团挥师南下,进攻南昌。中国军队在修水河一线顽强阻击日军,一位随军记者根据当时的战斗场面,即兴创作了一幅油画。

 展示:《袖珍战车的拼死之斗》

 问题:这位画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生:画家想展示中国军队的英勇。

 师:这幅画是日本人创作的,想表现日军战车的“神勇无畏”。虽然是日军的画作,看也可以看出中日双方巨大差异;(步枪、手榴弹、大刀 VS 坦克)日本画家显然想表现日军战车的“神勇无畏”,然而,不自觉中,却留下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宁死不屈的战魂。日本战车被炸断履带之后,枪炮齐发,只有手榴弹和步枪的中国

 步兵迎着血红的弹雨前仆后继,以死相拼。最后 14 名中国军人全部阵亡。

 设计意图:把南昌乡土材料引入课堂,以一幅描绘南昌战役的油画作为切入点,设置思维陷阱,调动学生思维,让同学们认识到一个相对真实的抗战,激发同学的家国情怀。

 师:日军占领南昌后,迅速西进,先后发动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

 第三环节:

 血战湖湘 师:其中常德会战最为惨烈。74 军 57 师 8000 人血战常德城 16 天,顽强抗击日军。整个常德城内尸体堆积如山,57 师伤亡惨重,8000 官兵所剩不到 500 人,师长余程万将军给长官部发去最后一份电报: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卑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与倭贼做最后拼杀,誓死为止,以报国恩,并祝胜利。

  师:常德市民为了纪念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建起常德会战纪念碑,74 军将士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纪念碑上的八个字——忠贯日月,气壮山河。在抗战后期,各部队伤亡极大,急需补充优质士兵,那么当时最优秀的士兵,是谁,其实就是在坐的诸位。国民政府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鼓励广大的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杀敌报国。

 播放音乐:《知识年轻从军歌》 问题:听完这首从军歌,你们有何感受? 生:热血沸腾,激发斗志。

 师:在民族危机之下,大量的知识青年参军报国,投入到前线作战。那么当时青年军主要投入哪个战区呢。在江西师大附中家属楼就住着一位 97 岁的抗战老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爷爷是怎么说的。

 问题:战场在哪里? 生:缅甸 师:东南沿海全部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是中国的生命线,保卫缅甸意义重大。

 张第富是位汽车兵,面对日军的枪林弹雨,两次负伤,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运输任务。他所在的汽车部队超过三分之一战友牺牲,整个第一次远征,10 万远征军由于被日军切断回国之路,部队败走野人山,五万多远征军将士长眠于中缅边境。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中国远征军,播放《知识青年从军歌》,升华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师:以此同时,国内正面战场也遭到沉重打击。1944 年初,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师:回顾整个正面战场,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军队大多处于被动位置,但我们毕竟坚持了下来,之所以能够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军民用自己的血肉筑长城,誓死捍卫国

 家的尊严。整个抗战期间,200 多位将军、365 万将士血洒疆场。作为中国人,我想我们不应忘记,不应忘记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使他们不去打仗,今天我们又会怎样。最后把抗日诗人田间的一首诗送给大家: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主要英雄人物,以抗日诗人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升华本课的主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 、 教学反思

  历史总是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发生的。只有将“正面战场的抗战”置于 14 年抗战的时空背景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才显得有意义和价值。但本课涉及的史事较多又繁杂,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很难消化吸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段历史,本教学设计采用了以“点——线”结合的叙述逻辑,凸显出抗战英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下节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相呼应,力图呈现一幅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全景图。因时间仓促,本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 致敬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