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对话·理解
复原·对话·理解
──以《圣雄甘地》为例谈人物史教学设计
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王书香
摘
要:人物史的教学在平时授课中一直存在误区,常见现象是陷入历史人物生平流水账似的梳理、圈画、记忆,填鸭式的背记人物评价。这种做法无疑是忘却了历史课的真谛——通过课堂教学要获得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历史观感和人文素养。本文旨在通过《圣雄甘地》一课教学设计的呈现,探寻人物史教学的本真。
关键词:人物史教学
教学设计
理解之同情
一、设计思路
《圣雄甘地》是人民版选修四第四专题的第二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很明确——“1、概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3、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本课是典型的人物史教学。
在日常的人物史教学中我们常见现象是:历史人物生平流水账似的梳理、圈画、记忆,填鸭式的背记人物评价。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说是完成了最低层次的教材梳理,却已忘却了历史课的真谛——通过课堂教学要获得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历史观感和人文素养,这明显有违课程标准的!
所以,我们对人物史的教学应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它应是在对历史人物历史活动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尺度,并籍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体来说通过课堂教学要实现:帮助学生构筑正常的民族集体记忆,形成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帮助学生获得生活的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延续”和“避免”;帮助学生养成“通过思考过有道德的生活”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人文素养。
历史学家还曾告诉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以当代人的是非观念去评判其是非功过,而应当深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一种“理解之同情”的态度去体味。基于这样的认知,我在《圣雄甘地》一课的设计中先确定了本课的主题:复原·对话·理解,设置了围绕主题教学的三个教学环节,以期让学生做到人物史教学的要求——“理解之同情”,具体环节如下:第一环节:复原——了解“圣雄”的长成之路;第二环节:对话——理解“圣雄”如何养成的;第三环节:理解——同情“圣雄”的功过得失。在三个环节的递进中,感知历史人物的生平,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同情的基础上,恰当的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品评。
二、过程设计
【 导入新课 】
幻灯片展示本课主题:复原·对话·理解 教师讲述并板演基于主题理解的课堂环节设置,渗透历史学习的方法——“理解之同情”。
第一环节:复原——了解“圣雄”的长成之路 第二环节:对话——理解“圣雄”如何养成的 第三环节:理解——同情“圣雄”的功过得失
: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与运用,自然生成教学步骤与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构建从了解到对话到理解,最终“同情”历史人物的认知流程和教学框架。
【 课堂教学 】
第一环节:复原 —— 了解 “圣雄” 的 长成之路
学生活动 1、学生展示知识梳理环节的预习情况。
师生互动:以追问形式对学生预习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找、分析、订正、理解。
一、甘地活动 1、童年熏陶:1869 年,甘地出生于波尔班达城一个信奉仁爱、素食、不杀生的印度教家庭。
追问 1:仁爱、素食、不杀生与非暴力抵抗相同吗?能否混用? 2、青年求学:甘地 18 岁在英国学习法律,受到基督教思想影响 追问 2:怎么看出甘地受到基督教思想影响的? 3、早期斗争:
实践:在南非领导反对种族歧视非暴力抵抗运动;1915 年回 国苦行游说深入了解印度,发起土布运动。
理论: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思想 4、巅峰斗争:领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事件及时间 直接原因 重大事件名称 结果 作用 第一次 (20—22 年) 英国颁布《罗拉特法》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不合作抗英 (三步走)
发生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 运 动 唤 醒民众 第二次 (30—31 年) 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食盐专营 “食盐进军” 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运 动 取 得阶 段 性 胜利 第三次 (二战爆发后) 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争取印度的独立与统一。
1947 年印巴分治,印度赢得独立。
为 印 度 民族 独 立 奠定了基础 追问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醒:和谁不合作的?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和他不合作了?)该运动比之于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特点?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特
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5、晚年斗争: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维护国家统一继续斗争。1948 年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
设计意图:通过复原环节,了解“圣雄”的长成之路,为后面理解乃至“同情”历史人物奠定基础。通过学生活动、师生互动、追问等环节的设置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归纳小结】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设计意 图:通过归纳小结环节,突出本课的重点知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后面系统的理解这一运动做铺垫,并籍此检测学生第一环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甘地遗物
第二环节:对话 —— 理解“ 圣雄 ” 如何养成的
学生活动 2、据材料一、二概括甘地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对我而言,羔羊生命和人类的生命一样珍贵。我可不愿为了人类的身体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动物,人类越应该保护它,使它不受人类的残暴侵害。” 材料二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最终盲目。” 学生活动 3、据材料三分析这些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甘地的性情:循规蹈矩、腼腆羞怯。他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他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甘地思想内涵和形成原因,并籍此培养学生史料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 4、结合教材归纳什么是“土布运动”?分析它展现了何种精神?该如何评价这一运动?这一体现了甘地怎样的政治主张? 设计意图:通过细化的、层进式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理解历史人物历史活动,为后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做铺垫。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帮助学生获得生活的智慧,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延续”和“避免”。
学生活动 5、甘地及国大党为什么几次终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由此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细化的、层进式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理解历史人物历史活动,为后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做铺垫。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学生活动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感受甘地的品质和精神。
材料四 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他一生中曾5 次遇刺,17 次绝食,18 次进监狱。1948 年 1 月 30 日,甘地被刺杀身亡,时年79 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甘地的品质和精神,并籍此培养学生史料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构筑正常的民族集体记忆,形成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帮助学生获得道德的力量,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延续”。
第三环节:理解 —— 同情“ 圣雄 ”的功过得失
史料过渡:印度著名哲学家拉达克里希南说:“甘地是……的爱和理解的象征。他属于时代,属于历史。” 材料六
在甘地的葬礼上,主持人说: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与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财富,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首长,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个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政府代表及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着缠腰布的棕肤色小个子,致最后敬意。
材料七
众说纷纭评甘地
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乙:甘地是印度“过去 30 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
丙:甘地是“矫揉造作的阴谋家”,是“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学生活动 7 7:回顾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标准和基本方法,在方法指引之下结合前面了解和理解的知识对甘地生平活动和精神品质作出系统的、客观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人物方法的回顾与运用,教会学生在感知历史人物的生平,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同情的基础上,恰当的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 课堂小结 】
材料八
瑾以此文献给为亚洲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们!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选择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选择改变自己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选择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选择把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选择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选择事事尽力; 你不能……
,但你可以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阅读与思考,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教育,升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养成“通过思考过有道德的生活”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人文素养。
三、教学反思
人物史的相关内容是选修板块中极为鲜活的一个部分,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储备之外,更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认识乃至“同情”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他们是如何成长为伟人的,理解他们的历史活动,最终学会去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其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用榜样的力量,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格养成做出贡献,惟其如此方是不违教育本真!
相关热词搜索: 复原 对话 理解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复原恐龙的探索历程2022-10-19
- 我理解生本教育2021-09-28
- 我理解教师精神2021-09-28
- 怎样理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2021-09-28
- 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