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动人北平

发布时间:2021-09-28 16:46:27 浏览数: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阅读散文从“形”入手,把握“神”的方法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文本,体会北平的动人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林语堂特殊的生活经历,理解林语堂对北平复杂而深厚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有人钟情于清新自然、悠然闲适的田园风光,亦有倾心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而现代的都市生活。

  你喜欢哪一种生活呢?田园还是都市?(田园。都市。两者都要。)

  有没有一个地方既有田园风光又有都市风情呢?(有吧)

  故都北平就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林语堂先生实现他“田园都市”梦想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随林语堂先生再次翻开历史的旧照片,一同去欣赏上个世纪初的动人的北平。

 二、以“形”读文

 1、预习要求是画出文中显示文章思路的概括性语句。学生前后四人组成小组,互相对照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补充完整。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顺序依次齐读这些语句。

 读完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概括性语句多出现在哪里?

  学生找出规律(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且多为判断性语句。)

 我们以后在做阅读时就可以通过找概括性语句来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3、学生再次自由诵读这些语句,语速稍慢,让我们以游客的身份感受上个世纪初的北平风貌。

 4、读完之后你会发现林语堂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平动人的画面。你认为北平有哪些动人之处呢?请选出最喜欢的一幅画面,并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不同的诵读方式赏读。

  比如:第 2、3 段学生齐读,感受对比、排比的句式以及北平的包容精神。

 第 5 段单个学生诵读,感受北平原滋原味的生活情趣。

 第 8 段单个学生诵读,学生自由品读,感受北平是一个清净的住家的城市。

 第 10 段单个学生诵读,感受北平厚重的历史文化。

 第 17—20 段学生齐读,感受整齐的句式和北平的自由生活氛围。

 三、以“神”解文 (一)动人的北平

 1、通过大家的诵读赏析,北平风貌已经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来概括林语堂笔下北平的什么特点动人?(老成、包容、平民化)

 2、作者花费笔墨修多来描绘的是哪个特点?(包容)

 3、找出文中具体的段落诵读。

 (二)动人的情感 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和审美,文中北平的种种动人之处深深打动了林语堂,但是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打动你了呢?(不是)

 2、我们在谈到北京时首先想到的是哪些地方?

  (故宫、长城、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名胜古迹或标志性建筑。)

 3、林语堂选取的都是哪些景观?

  (平民百姓、寻常街巷、平常人平常景,是生活细节。)

 4、为什么这样的北平深深打动了林语堂呢?

 引出作者简介,学生自由诵读。

 学生回答,老师做总结补充。

 林语堂一生周游了大半个世界,前期在北平生活过一段时间,后离开北平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而北平却成了林语堂心头最动情和留恋的

 地方,我想这其中的不仅仅是对北平真挚的热爱,还应有更深刻、更复杂的情愫。

  (对北平真挚的热爱,对故国、故都、故土的深深眷恋,对北平散发出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喜爱、迷恋。)

 5、林语堂为什么选择“包容”来作为动人北平的典型特点?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老师总结升华。

  四、课堂小结

  “形”和“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文中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犹如一粒粒散落的珍珠,这正是动人北平“形”的表现,而贯穿其中包容精神和作者真挚而丰富的感情则是文章“神”的体现,因此本文虽然有 22 段之多,却形神相依,形散神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散文的方法思路——(学生总结)找概括性语句从“形”入手,准确抓住“神”,而文章的“神”也常常寄寓在一些醒目的语句或段落中,比如本文集中出现在第一段。

  那么写一篇散文要从何入手呢?

 (学生根据写作体验回答)要心中先有“神”,再用“形”来具体表现。

 五、作业

  每个城市都有她独特的文化与性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动人的地方,比如焦作,在这块你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然你也可能去

 过小桥流水的江南,到过长河落日圆的大漠,并为之深深动容,请模仿“北平好像是……”或“北平是……”的句式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这些动人地方的真挚的爱。

相关热词搜索: 北平 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