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述职报告 >

师生共同成长

发布时间:2021-09-28 17:01:33 浏览数:

  师生共同成长 ——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设立实验班、对照班,运用开卷考试式和常规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完成实验前测、后测及生物学实验课目标的用于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十道开卷考试试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学生收获丰,教师提高大,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收获丰

 学生

 提高大

 教师

 实验课 1 研究背景 当前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学校、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差、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生物学实验教学过场式;学生在实验课中存在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不自主学习、轻实践、轻能力培养和缺乏合作探究意识。而新课程课程标准强调了 3 个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新课程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感于此,我在学校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研究”, 经过一学年的准备及尝试,实施阶段 1 已经完成,实验情况及结果如下:

 2 实验对象 我校 2009 年 9 月入学的八年级(4)班作为对比班,八(3)班作为实验班。

 3 实验变量 3. 1 自变量:能体现生物学实验课目标的用于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开卷考试试题。

 3. 2 因变量:生物教师上实验课的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

 4 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6 月。

 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和下册。

 实验方法:采用对照组实验设计,只有实验课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尽量消除无关实验因子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学习《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义务教育新课标》和“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有关材料,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尝试实施。

 2)实验前测:利用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的第 17 周,对八(3)班、八(4)班用相同的试题进行实验前测,统计结果见表 5-1。

 3)确立能体现生物学实验课“观察鸡卵的结构”目标的用于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开卷考试试题(每题 10 分):①学习用具是否齐备?②敲裂鸡卵的哪一端?③实验过程中,你怎么知道鸡卵有外壳膜、內壳膜?④指出鸡卵的主要结构。⑤若胚盘在卵黄的下方,你如何做才能使它在卵黄的上方?⑥你怎样感知有卵黄膜?⑦填写《生物实验手册》32 页的实验结果与结论。⑧鸡卵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什么?⑨实验废品回收和卫生情况。⑩实验安全和实验器具(有无损坏)情况。

 4)确立能体现生物学实验课“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目标的用于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开卷考试试题(每题 10 分):①学习用具是否齐备?②你观察的海带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③你观察的葫芦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④你观察的铁线蕨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⑤你观察的铁线蕨的叶背有什么?⑥从哪一类植物开始有茎、叶的分化?⑦从哪一类植物开始有根、茎、叶的分化?⑧比较松子和李子果实有什么不同?⑨从哪一类植物开始有维管组织?⑩实验安全和实验器具(有无损坏)情况、实验废品回收和卫生情况。

 5)确立能体现生物学实验课“观察食用蘑菇”目标的用于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开卷考试试题(每题 10 分):①学习用具是否齐备?②描叙蘑菇地上部分的整体形态。③你能把菌盖、菌柄分开吗?④你能找到孢子吗?⑤你怎样观察到孢子?⑥从实验中你推测蘑菇属于什么生殖?⑦据实验你认为蘑菇是植物吗?⑧你认为蘑菇的营养方式是什么?⑨实验安全和实验器具(有无损坏)情况。⑩实验废品回收和卫生情况。

 6)确定实验方法为对照实验,在对比班中,采用传统实验课教学,即指导学生阅读《生物实验手册》相应的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器具、方法步骤并提出纪律、卫生、安全等要求,使学生了解了实验的步骤、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然后发放实验材料器具,让学生自主实验,教师边指导学生实验边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检查记录在实验班使用的 10 道开卷考试试题完成情况,最后师生总结;在实验班中,提前在实验室的黑板板书好 10 道开卷考试试题,上课时先指导学生阅读 10 道开卷考试试题、《生物实验手册》相应的实验目的要求

  和实验原理,然后发放实验材料器具,接着教师边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考核优先掌握实验的学生,并组织已考核优秀的学生去指导并考核其他学生,最后师生总结。

 7)进行第一次实验尝试:利用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的第 19 周,以八(3)班为实验班,八(4)班为对比班,以实验课“观察鸡卵的结构”为教学内容进行了第一次尝试,统计结果见表 5-2。

 8)进行第二次实验尝试:利用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的第 13 周,以八(3)班为实验班,八(4)班为对比班,以实验课“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和“观察食用蘑菇”为教学内容进行第二次尝试 ,统计结果分别见表 5-3a、表 5-3b。

 9)实验后测:利用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的第 14 周,对八(3)班、八(4)班用与实验前测相同的试题进行测试,统计结果见表 5-4。

 5 结果与讨论 5. 1 实验前测统计结果与讨论 表 5-1 实验前测统计结果 试题内容 ①回顾已上过的生物实验课,请与实验课开出情况、教师上实验课的态度等实事求是作个比较,你认为学校、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②回顾我们的生物实验过程及课堂纪律,你认为教师对实验课的组织能力 ③上生物实验课时,你对本节课的目的 ④上生物实验课时,你的态度是 ⑤回顾已上过的生物实验课,你认为其对培养你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的作用 具体答案 A 不 够 重 视 B 基 本 重 视 C 重 视 A 不强 B 一般 C强 A不明确 B基本明确 C明确 A 马虎不 主 动 B基本主动 C主动 A体现不出 B 基本有作用 C作用大 答题情况 八(3)班(59人)

 21 32 6 23 28 8 33 20 6 29 26 4 19 35 5 八(4)班(59人)

 26 30 3 25 27 7 31 23 5 26 28 5 21 32 6 上述各项指标统计结果表明:八(3)班和八(4)班的两班前测各项指标都比较接近,具有可比较性。两班的各项负面结果几乎都超过 1/3,有的甚至超过1/2,积极结果最好的不过 1/10 强,这与新课程课程标准的目的、强调的 3 个课程理念极不相符,也与新课程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说明学校、教师

  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中存在对实验目的不明确和兴趣指向偏差、不自主学习、轻实践、轻能力培养和缺乏合作探究意识。

 5. 2“观察鸡卵的结构”的实验统计结果与讨论 表 5-2“观察鸡卵的结构”的实验统计结果(表格中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 10 道开卷考试试题的相应内容)

 班级 总 人数(人)

 ① 未达 标(人)

 ② 未达 标(人)

 ③ 未达 标(人)

 ④ 未达 标(人)

 ⑤ 未达 标(人)

 ⑥ 未达 标(人)

 ⑦ 未达 标(人)

 ⑧ 未达 标(人)

 ⑨ 未达 标(人)

 ⑩ 未达 标(人)

 八(3)班(实验班)

 59 0 0 0 4 0 0 11 13 0 0 八(4)班(对比班)

 59 35 8 8 19 16 12 42 35 25 3

 上述各项指标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各项指标未达标人数远比对比班的少,其中①②③⑤⑥⑨⑩项没有学生未达标,究其原因是:①项,上实验课前已经知道“学习用具是否齐备”是考核之一,带齐学习用具,举手之劳;②③⑤⑥项,即使考核前不甚明白,但可以向同学或老师问明白后再考核;而对于⑨⑩项,做好实验废品回收和卫生,不是什么难事,实验安全和实验器具(有无损坏)情况嘛,小心就行;④项未达标 4 人,都是把系带的部分指认为胚盘;⑦项未达标11 人中,7 人不愿动笔 4 人马虎应付;⑧项未达标 13 人全是讲得不够全面完整;对学生来说,实验课归根结底是有“目标” 的课。对比班的各项指标未达标人数远比实验班的多,究其原因主要是:①项,其他同学会齐学习用具;②项,不就是要把卵黄卵白倒出来,何必那么麻烦;③项,由于②项的错误;④项,指认不全,主要是指认胚盘错误;⑤项,知道那个是胚盘就行;⑥项,“我怎么知道”;⑦项,没带《生物实验手册》和回去完成;⑧项,态度马虎和讲得不够全面完整;⑨项,鸡卵太腥和反正有人会去完成;⑩项,全是打烂了培养皿,理由是“不小心”。

 数据体现“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学生围绕 “目标”—— 开卷考试试题,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使实验快速而有效,常规实验课归根结底是“玩”的课。对教师而言,“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与设计,改正本身的操作技能,提高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提

  高实验教学技能和水平。

 5. 3 “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实验统计结果与讨论 表 5-3a“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实验统计结果(表格中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 10 道开卷考试试题的相应内容)

 班级 总 人数(人)

 ① 未达 标(人)

 ② 未达 标(人)

 ③ 未达 标(人)

 ④ 未达 标(人)

 ⑤ 未达 标(人)

 ⑥ 未达 标(人)

 ⑦ 未达 标(人)

 ⑧ 未达 标(人)

 ⑨ 未达 标(人)

 ⑩ 未达 标(人)

 八(3)班(实验班)

 59 2 2 3 0 2 1 2 5 3 0 八(4)班(对比班)

 59 无

  法

  统

  计

 表 5-3b “观察食用蘑菇”的实验统计结果(表格中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 10 道开卷考试试题的相应内容)

 班级 总 人数(人)

 ① 未达 标(人)

 ② 未达 标(人)

 ③ 未达 标(人)

 ④ 未达 标(人)

 ⑤ 未达 标(人)

 ⑥ 未达 标(人)

 ⑦ 未达 标(人)

 ⑧ 未达 标(人)

 ⑨ 未达 标(人)

 ⑩ 未达 标(人)

 八(3)班(实验班)

 59 2 0 0 9 9 4 0 10 0 0 八(4)班(对比班)

 59 无

  法

  统

  计

 上述各项指标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各项指标未达标人数可以统计且比较少,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实验的具体情况,也有助于教师改正教学。对比班的不可统计可能与时间紧有关,但也体现了常规实验课容易是过场式。实验班 1 课时两个实验能完成也能统计,对比班基本完成不可统计且是过场式,体现了“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具有优越性。数据再次体现“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学生围绕 “目标”—— 开卷考试试题,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使实验快速而有效。教师方面,“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教师起

  主导作用,是组织管理者,在运用评价学生实验情况的开卷考试试题调控学生主动实验、分析数据等过程时,使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等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5. 4 实验后侧的统计结果与讨论 表 5-4 实验后测统计结果 试题内容 ①回顾已上过的生物实验课,请与实验课开出情况、教师上实验课的态度等实事求是作个比较,你认为学校、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②回顾我们的生物实验过程及课堂纪律,你认为教师对实验课的组织能力 ③上生物实验课时,你对本节课的目的 ④上生物实验课时,你的态度是 ⑤回顾已上过的生物实验课,你认为其对培养你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的作用 具体答案 A 不 够 重 视 B 基 本 重 视 C 重 视 A 不强 B 一般 C强 A不明确 B基本明确 C明确 A 马虎不 主 动 B基本主动 C主动 A体现不出 B 基本有作用 C作用大 答题情况 八(3)班(59人)

 10 18 31 8 14 37 5 7 47 16 11 32 6 14 39 八(4)班(59人)

 22 25 12 20 31 8 26 22 11 27 26 6 16 34 9 上述各项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横向看,实验班八(3)班后测的负面答案明显减少,积极答案显著增加;对比班八(4)班的后测各项指标差别不大。纵向看,后测的负面答案对比班的比实验班的多得多,而积极答案方面实验班比对比班的好得多。说明“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新课程课程标准的目的、理念得以更好落实。

 综上所述,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学生围绕 “目标”—— 开卷考试试题,培养学生观察的定向性,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加强,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实验目的又顺利实现,避免了生物实验课的过场式;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与设计,改正本身的操作技能,提高对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和水平。所以,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学生收获丰,教师提高大,师生共同成长。

  6 思考与建议 6.1 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施过程,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验过程会被老师或同学如实考核,被考核后可以去考核其他同学,体会到了自己被重视和能力的被肯定,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鞭策了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2 利于教师搞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 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由于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与设计,实施过程要重组织管理,课后要对数据统计分析,一段时间后,教师易于在实验组织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等方面找到研究课题或得到心得体会,从而促教学和传授经验,又再进一步促进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正是:有教无研难发展,有研无教是空谈,研教结合天地宽[1] 。

 6.3 利于教师心理健康 开卷考试式的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能使教师更关注学生,从而使教师认识的学生逐渐增多,认识的学生增多,与学生的交流也增多,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实验课堂纪律容易维持和管理,容易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另外,从实验的实施到实施完毕,看着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等都有所获,享受着与学生的交流,不知不觉中,教师自己也体会到自己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且真正体会到了主导作用,激活了教学灵感,也领悟到:只有不断从工作中获取快乐,才能拥有心理支柱和原动力,也...

相关热词搜索: 师生 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