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市工企业科技创新分析建议
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2006年工作要点》,从8月下旬至9月底,市政协围绕“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这一专题,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委员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个子课题进行调研。调研组在认真学习有关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后,又听取了市政府办、市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人事局、科协等单位和部门的情况介绍,后又深入海四达、林洋电子、东岳药业、风神集团、盖天力药业、神通阀门等12家企业调研座谈,各调研组在调研基础上进行分析汇总。9月29日,第46次主席会议对调研报告和建议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10月27日,市政协十二届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就建议案进行了专题审议。会议认为:今年来,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呈现出较好势头,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绩效逐步显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产学研结合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通过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为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但同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市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够,部分工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动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不到位,产学研合作不够扎实和紧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进一步抓好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1、不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让企业家充分认识这一理念。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进一步加大,提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工业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每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建议政府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典型的宣传力度,适期举办企业自主创新论坛或研讨会,引导企业家投身于科技前沿阵地,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
2、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加大技术参股比例,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企业持久的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证。要切实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应摒弃家族式和世袭制。
3、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和奖励力度。科技专项资金、企业技改资金应主要用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要继续组织开展“科技兴市功臣”、“英才奖”、“科技创新重大贡献奖”、“自主创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三个30最企业”表彰奖励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科技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
1、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贯彻落实好启国税发[2006]81号文件《转发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使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创业过程中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江苏省、南通市关于“自主创新”的文件精神,按照江苏省、南通市《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2、鼓励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对通过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或列入国家级、省级计划新产品(重点新产品)的项目,分别实行奖励和补助;对获得国家和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对申报国家级、省级、南通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并批准实施的(包括创新基金、攻关)重大项目分层次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对申报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获得认定的,加大奖励和补助力度。
3、鼓励企业培育名牌。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新获中国名牌产品或全国驰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南通市名牌产品或知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三、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力度
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1、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导作用。政府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要逐年增加,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财政用于科技支出应不低于财政新增支出的2%。列入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的,市财政视项目实施情况予以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
2、加大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5%,一般企业不低于2%。至“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1.5%。
3、积极扶持重点产业。对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环保节能与新能源五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对于招商引资和技改投入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政府应整合资源力量、重点扶持,在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4、探索科技创新投入新途径。要认真学习风险投资基金的有关知识,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来**参与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可借鉴林洋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的经验,引进风险投资资金,促进科技创新。
四、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协调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
1、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我市企业的转化。根据市场需求,以企业为创新投入的主体、风险承担的主体、经济效益获得的主体,建立与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对企业的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进行转化的重大科技项目、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的产学研联合体,市科技经费给予优先支持。
2、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在我市已有的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省级研发机构。对企业建立的省级研发机构实行奖励和补助,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创建省级研发机构。市政府要从每年科技三项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对重点产学研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促使其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尽快实现产业化。
3、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技术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着力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推进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之成为联系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桥梁和纽带。加强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好科技信息服务网。通过网络将科技信息介绍给企业,并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使产学研合作的渠道始终畅通,以适应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需要。
4、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范围。要在《**市政府、东南大学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的基础上,扩大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范围,促进科技成果项目在我市的转化和实施,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对产学研合作的成果转化项目,市科技经费给予优先支持。
五、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
1、营造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宣传,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教育,加强企业负责人的人才观宣传。要通过对一些高贴息、高奖励的科技创新典型事例的宣传,调动企业用好人才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2、积极引进人才。要完善和规范市财政对工业企业引进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人才在三年内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使引进人才真正享受到政府的优惠待遇。在职人员通过进修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市财政要继续进行奖励。对引进硕士、博士和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紧缺专业技术人员,适当调整编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要做好引进技术人才随迁人员的安置工作。引进人才及其父母、配偶、子女都可在城区落户。引进高层次人员配偶的就业工作,原则上由引进单位解决,确因专业特殊或有特殊困难的,可由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协助解决。子女上学,由教育部门根据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
3、推进柔性流动,吸引高层次人才。鼓励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对在引进过程中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以林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为抓手,吸引优秀博士到我市从事科技创新。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每年资助一批我市紧缺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具有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企业家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4、用好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的力度。对省以上人才项目资助、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333”工程和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按照上级规定分别给予一定的匹配资金。对三十强重点企业优先扶持引进国外智力,对引进的国外智力项目,市人才开发资金给予一定的项目匹配资金。在重点企业工作(服务年限超过5年)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可享受安家补贴。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关心这些科技人才,要加大对他们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科技节期间要对他们表彰奖励,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使他们安心**、奉献**。对我市科技人才开发的产品只要符合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就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市财政应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数额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奖励科技成果完成者。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企业工商管理科技创新作用分析2021-08-27
- 煤矿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21-09-11
- ×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材料2021-09-19
- 煤矿科技创新大会讲话2021-10-04
-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2021-10-06
- 全面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2021-10-08
- 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2021-10-10
-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就业竞争力提升2021-10-17
-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2021-10-17
-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021-11-03
- 就做好我市安全工作的讲话2021-09-09
- 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2021-09-11
- 我市粮食订单的实践与探索2021-09-13
- 关于促进我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2021-09-15
- 我市房地产行业经营现状及税...2021-09-20
- 我市民办教育税收征管现状及建议2021-09-20
- 我市物业管理行业优势及不足2021-09-20
- 关于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2021-09-20
- 关于发展我市会展经济的思考2021-09-22
- 推进我市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2021-09-24
- 推进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上讲话稿2021-08-27
- 项目推进工作部署讲话稿 项...2021-08-30
- 推进计划免疫 保障儿童健康2021-09-24
- 学习###与推进机关党的建议2021-09-25
- 龙头企业:农民增收的推进器2021-09-26
- 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服务地方经...2021-09-29
- 关于推进都市路桥建设的调查思考2021-10-02
- 关于推进电信体验式营销的思考2021-10-02
-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2021-10-08
- 充分运用金财工程积极推进乡...2021-10-08
- 小学生保护环境建议书2021-08-28
-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2021-09-05
- 给教师100条建议2021-09-05
- 100条建议2021-09-05
- 54条建议阅读2021-09-08
- 监察建议书2021-09-14
- 行政复议违法行为处理建议书...2021-09-19
- 司法建议书(行政赔偿用)2021-09-19
- 银企对帐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2021-09-21
- 项目投资建议书范文2021-09-25
- 个人政治生态分析报告最新2021-08-18
- 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报告12篇2021-08-19
-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2021-08-27
-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公司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21-08-27
- 人力资源部招聘分析报告2021-08-27
- 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2021-08-27
-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2021-08-27
- 学校课程达成度分析报告范文2021-08-27
- 电子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分析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