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发布时间:2022-02-13 15:07:13
浏览数:次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而形成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逐渐显现,国家相继出台了应对危机的各项财政货币政策,作为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财政部门,如何把握当前政策机遇,以最有效的方式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既是摆在县级财政部门面前紧迫而以艰巨的任务,也县级财政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竹溪县作为国家、省级重点贫困县,在如何化解金融危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面临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为此,我们将结合实际全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把壮大财政经济实力放在首位
2009年,是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面临困难因素较多、增收难度较大、发展机遇与矛盾交织最为复杂的一年。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将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基本取向,并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以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在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要确保全县财政收入实现17900万元,保持13.7%的增幅,必须把财源建设、支持发展放在首位。
一是整合资金投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继续捆绑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重点扶持水电产业、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工业体系建设,夯实工业财源基础,确保新兴工业企业增量势头不减;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夯实农业财源基础,确保农村财源贡献率不下滑;着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夯实二三产业财源基础,确保骨干支柱产业加工企业不倒闭;继续规范和完善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确保主体功能区税收能力实现大攀升;通过财源建设,进一步扩大税源,为财政增收打好基础。
二是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整合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促进财政收入稳步上升。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配合税务机关、金融部门,通过推进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等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财政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补贴政策,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大幅上升。
三是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全力上争发展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认真研究财政政策,全力上争发展项目。按照县委、政府总体部署,重点抓好县委、政府确定的涉及农林水、工业、交通、能源、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商贸服务等领域186个上报项目的申报上争工作,力争把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山区低丘岗地开发改造、移民安置沃土培肥、高产农田建设、安全饮水等15个总投资达10.1亿元的大项目上争落户到竹溪,为加快财政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把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放在突出位置
(一)努力增加收入、多途径争取资金、合理安排保障类支出。全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障类基金收入,优先安排以教育、医疗卫生、救济救助为重点的民生支出,确保民生类政策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特困群体生活困难等问题。继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企业改制,逐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重点支出合理增长。
(三)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不变味。一是按规定程序,认真做好惠农补贴基础数据的收集、公示、审核、填报工作,打牢补贴落实基础。二是严明 “一折通”发放纪律,无条件的执行财政部门、财经干部是直接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硬性规定,确保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建立完善、规范的惠农政策资金查询网络体系,将所有惠农政策、补贴到户资金一律上网公布,方便群众查询。四是严格财经纪律和加大财政监察力度,杜绝一切挪用、抵扣、代发、代领惠农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坚定不移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把财政工作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百里生态、经济、文化长廊”建设为抓手,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产业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支持以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基本农田保护、低丘岗地改造、万亩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镇一体化的推进速度,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三)全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运用中央、省、市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支持农田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县优势,大力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四、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财政改革和精细化管理仍然是2009年财政工作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得到强化。
(一)继续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重点完善、细化部门综合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逐步实现部门公平;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努力提高支付率和质量;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重点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管理,着力研究制定将工程类项目、社会保障、民生支出等财政性资金投入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办法;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不断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有效调节政府非税收入规模,实现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制度。加强县级财政在“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等方面对乡(镇)财政的管理,规范乡镇资金使用行为。
(二)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完善农村财政财务“双代管”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乡村债权债务清理、锁定、化解工作;不断强化农村公益事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三)全面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强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努力建设“透明财政”和“阳光财政”。认真按照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和我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加大财政政务类、资金类信息上网公开的力度,加强和规范各查询网点的管理,确保2009年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执行《竹溪县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全面规范各单位配置、使用、处置国有资产行为。严把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审批关、配置采购关和退出处置关,严禁单位无资金来源举债、挪用专项资金搞配置或不按规定程序违规配置国有资产现象发生,确保县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坚定不移地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管,提升财政经济运行质量
重点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转快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的检查工作是今年财政部门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加强收入管理。积极协调税收征管部门,分解落实收入计划,完善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征管手段,创新征管模式,确保应收尽收,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全力确保1101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任务目标的实现。
(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绩效预算与绩效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新机制,规范县直部门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审批程序,加强对县直部门财政拨付资金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约束力和执行绩效。切实做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部门的经费保障,逐步规范津补贴发放,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以强有力的措施,切实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的发挥。
(三)切实做好财政财务大检查工作。深入推进财政财务大检查,依法继续开展对2007-2008年度未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采购、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所有预算单位的“小金库”的检查清理、确保财务管理规范化和非税收入的全额入库,维护财政监督的严肃性。同时,不断强化财政内部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各乡镇财经所预算内外收入、年度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化解、货币资产的真实情况进行系统地抽查检查,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切实加强农村财政财务的监管,重点对农村财政财务“双代管”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农村财政财务的规范管理。
六、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解放思想,创新服务,狠抓落实为抓手,不断加强财政效能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促进文明执法。
(二)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抓责任落实的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严肃干部纪律、加强干部管理、改进干部作风,坚决杜绝违纪违法行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精力解决干部素质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财政政策 较快 平稳 落实 发展
一、坚定不移地把壮大财政经济实力放在首位
2009年,是我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面临困难因素较多、增收难度较大、发展机遇与矛盾交织最为复杂的一年。由于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将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基本取向,并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以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在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要确保全县财政收入实现17900万元,保持13.7%的增幅,必须把财源建设、支持发展放在首位。
一是整合资金投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继续捆绑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重点扶持水电产业、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工业体系建设,夯实工业财源基础,确保新兴工业企业增量势头不减;以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夯实农业财源基础,确保农村财源贡献率不下滑;着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夯实二三产业财源基础,确保骨干支柱产业加工企业不倒闭;继续规范和完善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确保主体功能区税收能力实现大攀升;通过财源建设,进一步扩大税源,为财政增收打好基础。
二是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整合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促进财政收入稳步上升。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配合税务机关、金融部门,通过推进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等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财政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补贴政策,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大幅上升。
三是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全力上争发展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认真研究财政政策,全力上争发展项目。按照县委、政府总体部署,重点抓好县委、政府确定的涉及农林水、工业、交通、能源、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商贸服务等领域186个上报项目的申报上争工作,力争把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山区低丘岗地开发改造、移民安置沃土培肥、高产农田建设、安全饮水等15个总投资达10.1亿元的大项目上争落户到竹溪,为加快财政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把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放在突出位置
(一)努力增加收入、多途径争取资金、合理安排保障类支出。全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障类基金收入,优先安排以教育、医疗卫生、救济救助为重点的民生支出,确保民生类政策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特困群体生活困难等问题。继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企业改制,逐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重点支出合理增长。
(三)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不变味。一是按规定程序,认真做好惠农补贴基础数据的收集、公示、审核、填报工作,打牢补贴落实基础。二是严明 “一折通”发放纪律,无条件的执行财政部门、财经干部是直接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硬性规定,确保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三是建立完善、规范的惠农政策资金查询网络体系,将所有惠农政策、补贴到户资金一律上网公布,方便群众查询。四是严格财经纪律和加大财政监察力度,杜绝一切挪用、抵扣、代发、代领惠农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坚定不移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把财政工作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百里生态、经济、文化长廊”建设为抓手,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产业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支持以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基本农田保护、低丘岗地改造、万亩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镇一体化的推进速度,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三)全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运用中央、省、市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政策,支持农田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本县优势,大力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四、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
财政改革和精细化管理仍然是2009年财政工作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得到强化。
(一)继续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重点完善、细化部门综合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逐步实现部门公平;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努力提高支付率和质量;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重点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管理,着力研究制定将工程类项目、社会保障、民生支出等财政性资金投入逐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办法;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不断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实行综合预算管理,有效调节政府非税收入规模,实现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制度。加强县级财政在“预算统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等方面对乡(镇)财政的管理,规范乡镇资金使用行为。
(二)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完善农村财政财务“双代管”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乡村债权债务清理、锁定、化解工作;不断强化农村公益事业管理,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三)全面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强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努力建设“透明财政”和“阳光财政”。认真按照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办法》和我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加大财政政务类、资金类信息上网公开的力度,加强和规范各查询网点的管理,确保2009年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执行《竹溪县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全面规范各单位配置、使用、处置国有资产行为。严把单位国有资产购置审批关、配置采购关和退出处置关,严禁单位无资金来源举债、挪用专项资金搞配置或不按规定程序违规配置国有资产现象发生,确保县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坚定不移地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管,提升财政经济运行质量
重点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转快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的检查工作是今年财政部门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加强收入管理。积极协调税收征管部门,分解落实收入计划,完善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征管手段,创新征管模式,确保应收尽收,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全力确保1101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任务目标的实现。
(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绩效预算与绩效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新机制,规范县直部门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审批程序,加强对县直部门财政拨付资金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约束力和执行绩效。切实做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部门的经费保障,逐步规范津补贴发放,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以强有力的措施,切实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的发挥。
(三)切实做好财政财务大检查工作。深入推进财政财务大检查,依法继续开展对2007-2008年度未审计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政府采购、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所有预算单位的“小金库”的检查清理、确保财务管理规范化和非税收入的全额入库,维护财政监督的严肃性。同时,不断强化财政内部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各乡镇财经所预算内外收入、年度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化解、货币资产的真实情况进行系统地抽查检查,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切实加强农村财政财务的监管,重点对农村财政财务“双代管”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农村财政财务的规范管理。
六、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解放思想,创新服务,狠抓落实为抓手,不断加强财政效能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促进文明执法。
(二)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抓责任落实的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严肃干部纪律、加强干部管理、改进干部作风,坚决杜绝违纪违法行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精力解决干部素质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的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财政政策 较快 平稳 落实 发展
热门文章:
- 2024年医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2025-01-12
- 综治中心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25-01-12
- 市法院院长述职报告2025-01-12
- “一把手”述职报告2025-01-12
- XX社区第三季度基层党建述职...2025-01-12
- 2024年国企副职领导工作述职报告2025-01-12
- 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总结暨党...2025-01-12
- 2024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3)2025-01-12
- 述职工作报告2025-01-12
- (7篇)述职述廉述安报告材料...2025-01-11
相关文章:
- 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推进四大财...2021-09-27
- 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2021-10-12
- 读《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2021-12-13
- 中小企业财政政策体系构建初探2021-12-24
- 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2021-12-29
- 充分发挥稳健财政政策作用,促...2022-02-10
-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2-02-10
- 经济专家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2022-02-17
- 内蒙古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选择2022-03-15
- 加快农村专合组织发展促进农...2021-10-21
- 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2022-01-13
- 扎实开展“四个年”活动确保...2022-01-20
-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应...2022-03-29
- 基层法律服务行业五个一服务...2022-04-15
-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保持中...2022-02-16
- 认识问题,保持清醒,确保行业...2022-02-17
- 2021年个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2021-08-18
- 年上半年度xx公司党委全面从...2021-08-27
- 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会...2021-08-27
- 学习落实落实庆祝大会七一重...2021-09-08
-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一岗双责...2021-09-08
- 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报告2021-09-08
- 电力公司部门领导“一岗双责...2021-09-08
- 学习两个《条例》体会-树立和...2021-09-10
- 在学校管理中树立和落实科学...2021-09-11
- 农委落实<政府系统督察工作暂...2021-09-23
- 2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社...2021-08-27
- 2021年~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2021-08-27
- 发展党员预审“三看”,确保...2021-08-27
- 谈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2021-08-27
-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021-08-27
- 直机关工委发展党员常用文书范文2021-08-27
- 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及应用...2021-08-27
- 各国交强险发展论文_交强险发...2021-08-27
- 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座谈会...2021-08-27
- 201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2021-08-30